APP下载

构建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合作企业的评价体系

2021-06-06戴晔曦

关键词:评价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戴晔曦

摘要:“十四五”开局之际,产教融合依然是时代的焦点、重点和难点,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构建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合作企业的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对学校产教融合项目的促进和保障。从企业入校的遴选—产教融合项目开展的过程性监管—对项目整体运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价,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评价体系,助力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国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双高计划”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在2021年2月4日出台的《2021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工学结合,是面对新形势、新格局、新理念的重大改革,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促进人才供给侧衔接产业需求侧的有效途径,是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合作企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產教融合是时代课题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产教融合成为了时代课题,成为我国当代职教改革的必由之路,成为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在教育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2.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主体模式

产教融合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无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顶岗实习都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因此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主体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方式,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手段。学校可以依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适岗人才,真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不仅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更是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占一席之地。企业可以定向培养人才,使得新进员工与生产不脱节,减少成本。校企双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平台,相互沟通和学习,共同促进与发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评价反馈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

2021年1月7日陈宝生“202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强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由此可见,教育评价与督导评估制度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工院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手段,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其实效性,要细化到日常的管理中,要强化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构建相关的评价反馈制度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与发展。

二、目前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时代的热点,然而目前并没有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在思想上对这一项目根本不够重视,尤其是像我们所处的县域级小城镇。我校的产教融合园的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只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师生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合作模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年多来甚至是学校的师生和合作企业人员都不太了解和重视校企合作。此外,校企合作企业的育人主体责任意识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承担起培育学生的教育任务,往往是流于表象的浅层次合作,仅仅是开开讲座、带几个学生见习、不定时参与技能实训指导等等,没有真正将教育和生产融合,没有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能动性。这些都需要学校来牵头,统筹安排整个项目,构建有层次、有深度、有效果的合作体系。

三、构建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合作企业评价体系的策略

产教融合在国外相对成熟,对于县域级的技工院校来说是全新的,是充满挑战的。国内学者对于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研究不多,对于技工院校的合作企业的评价研究关注更少。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配套,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立足实际,要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要与专业相结合,要有导向性,要使得相关联的多个维度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1.企业进校遴选制度——引企入校有门槛

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园,从技工院校和合作企业双方视角和双方利益的诉求出发,学校制定了《企业进校遴选制度》,确定了引企入校的门槛。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根本上是对育人伙伴的选择,这是提升校企合作的成效以及提高校企合作成功率的保证和前提。在文件中指出,合作企业必须是成熟型企业,正常运营三年以上,在行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应资质,企业自身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的能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出发点,学校面向社会选招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特色提出申报。学校将收集到的申报材料进行第一轮的删选,入选企业继续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轮现场答辩环节。在现场答辩环节,由政府和学校领导、行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专业审核团队,在聆听企业自述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当企业通过现场答辩环节后,还必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简要概括引企入校必须经过材料申报——现场答辩——签订协议三步走,才能真正入驻我校产教融合园。

2.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过程管理有章法

合作企业入驻学校产教融合园,必须遵循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了规范管理,统一合作企业的过程性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产教融合管理办公室,制定了《产教融合园合作企业管理办法》,对合作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具体落实合作的各项细则,规范合作项目日常开展时各项指标,合作企业制定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学校产教办根据企业计划进行日常检查和监督,并且利用微信群、QQ群等便捷工具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记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做既加强学校的监管和督促力度,又促进项目的健康有效的开展。每个月合作企业就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当月总结,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不足。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每个月都上交相关计划和总结,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学校产教融合办负责监管和督查,形成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和汇总,保障产教融合项目运行地更规范更顺利。

3.企业综合考评办法——动态考评有激励

学校制订《产教融合园合作企业综合考评办法》,根据各项目的日常开展情况,结合日常督查情况,每半年度量化考评合作企业在安全管理、秩序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每个项目都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最后以积分的形式进行总结和反馈,在每年度末进行全年度的汇总和通报,并会根据分数的高低评选出产教融合先进企业并进行适度的奖励。对于合作企业的综合考评尽可能地客觀、公正,企业的产业贡献度,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岗位数量和时长,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贡献度、校企合作共建的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开发的产品和技术、校企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以及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囊括在内。使得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

从企业入校的遴选——产教融合项目开展的过程性监管——对项目整体运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价,学校都会制订相关的方案和细则,学校专门成立产教融合管理办公室来协调、促进、监管产教融合的项目。这样三个模块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评价,它们是互相依存又是相辅相成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落到实处,激发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合作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的被动地位,真正将产教融合、合作创新的理念落到实处。教育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这样的有据可依、动态管理、考评激励等多管齐下的评价措施才能真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踏准时代的节奏,把握供需平衡的脉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也能在社会上拥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利益需求与利益协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

[2]吴金铃.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教师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探究[J].文教资料,2018(34).

[3]刘菊.关于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

(基金项目:2020年无锡市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产教融合下技工院校构建合作企业评价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2020年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中职校产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宜兴技师学院,江苏 宜兴214200)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