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21-06-06余勇

锦绣·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余勇

摘要:数学新课改的目的是使学生更科学、高效地学习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灵活运用概念图进教学设计,提升PCK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用“三会”模式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以下对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引言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时代对劳动者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流行开来。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更需要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指导,为培养出日后社会所需的人才做出贡献。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有着深远意义。

一、依据概念布置数学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好办法。小学生不同于初中生与高中生,他们仍未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另外,数学概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数学概念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概念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而言,自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具备较高的成就感,数学概念具备的抽象性也能够在数学问题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表内乘法》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两个不同的例子“2+2=4,2×2=4;3+3=6,3×3=9”询问学生,为什么“2+2=2×2”而“3+3≠3×3”呢?让学生先将乘法与除法区分开。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总结“2×2=4”与“3×3=9”中的共同点,让学生明白“2×2”中的第二个因数“2”并非是“2+2”中的加数“2”而是“2+2=4”中加数“2”的个数,进而了解乘法的概念,并且避免乘法与加法混淆。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乘法的教学之后,就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接触九九乘法表,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适当地查询九九乘法表,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二、探究不同类型的概念图,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发展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学生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此阶段个体认知发展的特点是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命题推理能力、组合分析能力.因此,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数学问题,由形象到抽象、直观想象的数学思维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的概念要形成知识体系,可借助概念图训练,经过不断同化,将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生成一个可视的结构图,进而通过量变积累,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辐射状概念图:从中央依次向四周辐射.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思维流程由点到线、由线带面,把不同思维路径串起来.再比如二次根式的相关内容,用辐射状概念图将所学的全章内容由点到线再到面,清晰表达出来.此外,概念图还有类比概念图、链式概念图、等级图、树形图,等等.类比式概念图,可以清晰展现新、旧知识的关系,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类比式概念图将所学的旧知进行正迁移,既能考虑到学情,又能找到新知的生长点,以类比数学思想为传输主线,将书本相关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头脑中的知识.链式概念图,即按逻辑内容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成直线状.例如,数学中数系的扩充过程,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有利于知识单线的延展过程,让思维可视化、清晰化.等级图:将某一命题中的各概念按照类属关系依次排列。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堂教学活動的开展,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新时期,核心素养理念能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究其根本,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各种高要求的教学活动。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中的践行,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宏观把握课堂进度,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课堂不会因为活动的开展而陷入无序的吵闹环节。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探索答案。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数学课堂,对教师的跨学科背景以及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引导也增加了挑战。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四、理清数学概念的知识脉络

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不同概念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更多的作用是打好学生的基础,开拓学生的思维,小学的数学概念都较为简单,并且相互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一概念的教学延伸出大量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的只是最根本、最简单的运算即可,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依循自己的知识脉络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减价法问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两位数加减法与三位数加减法,万以内的加减法其本质并没有脱离加减法,教师在进行该课的教学时,不需要再过度强调加减法的计算方式以及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并检查即可。对于该课的教学,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效率,而非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涵盖范围并非仅是三位数或者两位数,为学生构建一个以加减法为核心的知识脉络。

结束语

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智慧启蒙,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宏大的教育政策方针下,一线教师应该从小点着手,从上好每一堂课做起。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能力的新时代建设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炳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新智慧,2020(23):54-55.

[2]张娥.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20.

[3]张婷.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教学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142-143.

(重庆市开州区巫山镇中心小学 405400)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