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1-06-06邓棋方
文/邓棋方
慢性病高血压属于常见慢性疾病,多数高血压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部胀痛阵发性眩晕、胸闷不适等症状,可采取降压药物、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维持正常范围内稳定的血压水平,避免病情进展引发严重并发症[1]。由于高血压患者生活注意事项较多,而且多为老年人,理解能力低,记忆力差,很容易出现疏忽,未能遵医嘱用药,且长久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难以纠正,难以控制血压水平,促进病情进展,因此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科学的认知,提高依从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病情良好控制[2]。为此,本次研究对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病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资料,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病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3]。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42±4.25)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08±1.72)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35±4.18)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0.12±1.80)年;排除精神病史患者、严重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心脑肾等脏器器质性疾病、急慢性疾病等[4]。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做好用药、饮食、运动及相关生活细节指导,讲解遵从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不可私自调整用药剂量。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如下:①心理教育,受到患者诸多行为、饮食等限制,易加重心理障碍,不利于患者依从用药,开展对患者心理疏导,调节情绪改善,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引导诉说内心压力,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或其他娱乐活动,避免过度纠结在负面情绪中,鼓励和安抚,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5];②认知教育,制定系统性健康教育方案,开展高血压基本知识、自我管理基本观念、血压自我监测技能培训等教育,并进行运动指导和科学饮食指导。患者常受到降压药物类型多影响无法正确用药,需依据患者用药种类展开针对性教育,确保其掌握用药方法、剂量、时间;③行为教育,不健康饮食、不科学运动、不规律作息等不良行为是导致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需帮助患者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习惯,如规避饮酒、辛辣、肥腻食物等,维持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并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必要时采用睡眠限制或药物控制方式,确保睡眠充足;④随访教育,制定以电话随访为主的随访计划,每2周1次,了解患者是否严格遵从医嘱询问患者感受,给予指导和安抚;必要时上门随访,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显效为舒张压恢复正常且降低>10mmHg或降低>20mmHg;有效为舒张压恢复正常且降低<10mmHg,或降低10-19mmHg,或收缩压降低>30mmHg,无效为血压降低不满足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测定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合本院自制高血压知识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分100分;结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满分172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20.0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2.2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比较
分析表2可知,护理前两组血压较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比较(mmHg, ±s)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比较(mmHg, ±s)
组别 例数收缩压 舒张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146.09±11.43110.15±10.2599.05±8.6670.44±7.12对照组 40 145.84±11.12124.47±10.4299.21±8.5880.17±8.08 t -- 0.099 6.196 0.083 5.714 P -- 0.921 0.000 0.934 0.000
2.3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分析表3可知,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s)
表3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健康知识评分 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64.14±8.0285.28±9.64 70.95±10.21 118.49±13.38对照组 40 64.22±8.1276.18±8.24 70.45±10.47 99.14±12.25 t -- 0.044 4.538 0.216 6.746 P -- 0.965 0.000 0.829 0.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制度的完善,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尤其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性,自主参与到预防、检查及治疗中,实现病情良好控制。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当前临床对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因素、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而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不良生活习惯纠正难度大等特征,虽然健康意识提升,但自身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注重强化对其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6]。患者对疾病认知不全面是导致负面情绪、不良依从性及不良生活习惯的主要因素,需要评估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的认知,纠正错误认知,科学认识高血压无法治愈及终身性特征[7]。如今临床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认为在用药指导外,还需要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促使患者提高配合度[8]。此外随访教育可促使患者提高自身警惕心理,加强自我保护,科学用药,健康生活,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实现血压控制及稳定,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价值较高,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的有效措施,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