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6-06谭奕伟
文/谭奕伟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该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个体心理差异、外部环境及其他不良因素有关,患者发病后多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1]。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影响家庭成员关系,因此,明确合理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多针对精神分裂症多采用奥氮平治疗,该药物临床疗效显著,但部分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恢复效果不佳[2]。近期有研究将无抽搐电休克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3],故本研究主要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6.23±12.11)岁;病程1个月~27年,平均(9.53±7.96)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57岁,平均(36.50±11.79)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9.76±7.78)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治指南》[4];(2)年龄18~60岁;(3)均完成了初中学业,可理解研究操作流程;(4)1年内未进行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2.2 排除标准
(1)因自身原因导致后续治疗及相关评估无法进行者;(2)多器官功能障碍者;(3)并发严重心血管疾病者;(4)对本研究所采用治疗方案存在严重禁忌证或者不耐受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采用奥氮平治疗,起始剂量5 mg/次,1次/d,口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表现调整用药剂量,每天5~20 mg,给予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仪器选用美国产醒脉通Ⅳ型电痉挛治疗仪,治疗前6h常规禁水、禁食,治疗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常规麻醉处理,麻醉成功将头部电极连接至治疗仪,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百分比电量进行调节,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异常反应,及时处理,治疗时间为上午8时~11时,1次/d,隔天治疗,治疗至少6次。
1.4 观察项目
(1)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综合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状况越差,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后;(2)认知功能: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6]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检测评估项目包括: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注意/警觉、言语学习和记忆、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视觉学习和记忆、社会认知,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3)神经功能: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ey),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取受检对象肘静脉血液5ml,常规离心处理,检测方法选用化学发光法以及配套罗氏试剂盒,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规范执行,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后。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症状
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目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各项目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各项目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病理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025.13±5.2111.90±3.3322.60±6.1011.17±2.9640.40±6.9325.10±4.24对照组3024.90±5.7616.10±3.2222.57±6.0015.33±3.8840.50±7.2630.10±4.32 t值 0.035 7.143 0.153 5.670 0.057 6.406 P值 0.972 0.000 0.879 0.000 0.955 0.000
2.2 认知功能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对比( ±s,分)
2.3 神经功能
治疗前,两组hey、s100β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ey、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s)
组别 n Hey(μg/L) s100β(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0.22±0.050.11±0.0215.14±1.83 8.73±±1.05对照组 30 0.21±0.060.15±0.0315.17±1.75 11.25±1.27 t值 0.701 6.076 0.065 8.376 P值 0.486 0.000 0.949 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家庭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威胁,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用药应选择对患者症状缓解程度高,不良反应少的药物。研究表明,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用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联合用药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增加,预后结局较差,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较差[7],故探讨其他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对其病情恢复有促进意义。无抽搐电休克是一种利用定量电流刺激大脑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与修复作用,通过持续性作用来改善患者整体的精神状态,最终提升其病情恢复,故本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既往研究认为,无抽搐电休克针对部分患者进行初次治疗时可能导致其记忆功能衰退,进而危害其认知功能,但上述过程具有可逆性,长期稳定下患者认知功能可逐渐改善,最终记忆功能、执行功能以及词汇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8],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故证实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应用的显著价值。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ey、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ey、s100β是临床用于评估脑组织、脑神经损伤的重要指标,伴随患者脑神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hey、s100β指标水平也相应提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模式的应用可保证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持续性稳定改善,最终降低了hey、s100β分泌水平,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精神状况,该治疗方案还能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稳定期神经功能,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