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1-06-06朱莉妃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阻塞性疾病心理

文/朱莉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进行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1]。COPD 患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肺功能受损严重,喘息、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不断加剧,夜间难以入睡,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2]。由于 COPD 具有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且难以根治等特点,并且在COPD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往往只重视常规治疗,却忽视心理护理,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如何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通过合理、规范化的护理干扰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改善COPD 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印证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对COPD 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0 年 11 月 ~2021 年 4 月收治的 130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都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并将各类疾病的严重病变者及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为 65 例。对照组:男 45 例,女性 20 例,年龄41~86 岁,平均年龄(70.67±10.5)岁。试验组男性 40 例,女性25 例,年龄 40~85 岁,平均年龄(69.46±9.21)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慢阻肺不仅是肺本身的疾病,而且是全身性疾病,会对家庭经济和患者本身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抵触和抑郁的心理。由于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通过临床观察并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患者需要反复长期住院,所以在患病期间要多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首先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情况,然后做好慢阻肺的相关健康宣教, 例如: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熟悉药物的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该疾病虽不可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预防的,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抵触心理,让患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加治疗的顺应性。②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帮助患者解除各种疑惑,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例如要遵医嘱用药,不可中途停药或更换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要及时漱口,减少局部的不良反应等,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了解预后情况,以此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缓解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康复能力。③及时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锻炼、营养支持、物理治疗等。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例如深慢缩唇式呼吸的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咳嗽训练,翻身拍背等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状况,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④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除急性期需住院治疗以外,还需要长期在家氧疗,所以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付出,希望家属能多鼓励、陪伴及包容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感受到归属感。此外, COPD 的患者由于肺部反复感染,基础疾病多,机体防御功能差,气流受限使呼吸负荷加重,易导致营养不良,应给予患者生活指导等,例如多饮水,开窗通风,告知患者多食用消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饮食与休息计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 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的变化

实施护理前,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水平相当,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 小于 0.05)。见表 1。

表1 统计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

3 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广为人知,甚至部分老年患者不堪其扰而产生自杀、自伤行为,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谐无疑是百害无益[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日渐重要,运用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这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心理护理,顾名思义是围绕患者心理状态而展开的疏导性、教育性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围绕影响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环境、认知、情感缺失等因素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使其掌握 COPD 的相关知识,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此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扰能够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损害,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借鉴价值极高。

续表1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强迫、抑郁和焦虑等因子明显降低,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 能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增加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科学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增强自身抵抗力,改善呼吸功能,减少 COPD 疾病的复发,并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阻塞性疾病心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