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2021-06-06王晓俊余月娟崔微微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病菌手术室常规

文/王晓俊,余月娟,崔微微

住院患者治疗期间在各种机制作用下造成的感染事件,被称为医院感染。由于就诊者本身存在各类病变,而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可引起炎症因子扩散,此问题下病情会加重[1]。手术作为常见治疗方案,对各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手术存在创伤,且需对伤口进行保留,此过程中若管理不彻底,可能会造成病菌入侵,使各器官感染事件增加,对危重症者而言有死亡威胁[2]。一般手术室护理对宏观管理较重视,如保证手术环境洁净,根据手术需求行相应准备等。但仍有各类感染事件会发生。此时关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严格落实细节管理措施,使手术环境得到保障,在洁净前提下,可防止病菌入侵,能有效加强感染控制效果[3]。为此,我们对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64例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旨在判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入院的16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且<70岁;(2)住院时间>2天且<18天;(3)普外科及脑外科Ⅰ、Ⅱ类择期手术。2020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常规组,年龄20-70(55.50±4.39)岁;女39例,男43例;住院时间2-17(14.15±1.81)天。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细节组:年龄19-70(54.95±4.04)岁;女40例,男42例;住院时间3-18(12.69±1.86)天。组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根据手术需求穿戴无菌衣物,并保证器械消毒灭菌100%合格率。细节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①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手术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粘膜和器官脏器,若器械消毒灭菌存在问题,会造成病菌扩散,增加手术风险。需对各器械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并根据相关规范,行消毒灭菌质量检测,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科室院感质控兼职人员每月对灭菌物品进行采样送检,确保灭菌物品100%合格率。②对手术间的所有设备设施,每日设专门班次进行清洁消毒,科室质控员不定期用荧光笔标记督查,结果科内公示。③合理分区:根据手术台摆放位置,对手术间行相对污染分区管理,明确相对污染区后,将已被污染或疑被污染物品放置在此区域内即可,此过程中严禁手术操作者向相对污染区转移,防止病菌携带造成的感染。④强化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性,通过现场采样和调看监控回放强化手卫生的规范性。(2)术中:①正确穿戴无菌衣物:双手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②严格控制参与手术的人数,杜绝非必须人员参与手术或进入手术间。术中手术间的门禁止随意开启。③严禁随意走动:根据手术需求,各相关人员保持相对固定的站位,非手术需求前提下,严禁随意走动,防止病菌传播。④规范做好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液一定要做待干,使之与皮肤有充分作用的时间,从而发挥消毒效果。⑤做好术中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⑥术中注意给病人保暖,尽可能减少病人暴露的时间。如果手术部位需要反复冲洗时,冲洗液需加温后使用。(3)术后:①伤口清洁:对应手术操作后,需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手术部位行清洁处理及时对伤口进行缝合包扎,营造伤口恢复环境,防止病菌对伤口的入侵。②对术中放置的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后做好标识,注意转运过程中引流管的护理,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③手术后终末处置:手术后需由专人对空气、地面、物表等行彻底清洁消毒,接台手术的层流自净时间一定要保证,以减少手术感染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管理质量评估过程中主要参考四个项目,除消毒全面性、消毒彻底性外,需对管理合理性、管理安全性进行评估,高分值即管理质量高。

医院感染事件主要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涉及的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手术切口、及泌尿道。

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由手术者评估,维度主要是手术室环境洁净程度、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效果、护士在手术中的配合默契度、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度、手术情况等,0-5分,对感染控制不满意,6-7分,对感染控制相对满意,8-10分,对感染控制非常满意。感染控制满意度为后两项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工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质量

经各维度行管理质量测定,在常规组均比细节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n=82)消毒全面性(分)消毒彻底性(分)管理合理性(分)管理安全性(分细节组 98.25±1.74 98.13±1.54 95.92±1.70 96.17±1.95常规组 92.39±1.80 95.55±1.11 91.08±2.03 92.90±1.83 t 21.1960 12.3070 16.5526 11.0728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事件统计后,在常规组(12.20%,10例)比细节组(3.66%,3例)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2.3 满意度

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在常规组(84.15%,69例)比细节组(95.12%,78例)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手术对各类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经手术可行病灶切除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措施,此方式更能加速病情恢复,得到各类患者接受和认可。但手术终究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若手术室管理不完善,对环境物表、器械物品、手卫生等处理不规范,造成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存留病菌,通过器械、工具、医务人员的手和伤口直接接触,可经伤口造成病菌传播[4]。此外,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需对患者行制动操作,此期间排泄需在床上进行,要求为患者进行导尿管留置,若未得到较好护理也会导致泌尿道感染。此前常规手术护理应用较多,术者根据要求穿戴无菌衣物、手术器械的规范灭菌等,但对空气、用物消毒等不够重视,手术部位消毒待干时间不足,且部分患者伤口未得到彻底清洁,仍存在较多感染发生的隐患。当前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得到重视,此措施覆盖面较广,能在围术期采取各项措施,让管理质量达到较高标准,能有效预防感染事件,保证手术安全[5]。

术前存在诸多感染高危因素,需对其进行控制。手术器械、工具等均和伤口直接接触,需对各类器械物品按规范要求行消毒灭菌处理,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内通报,且与当事人当月绩效考核挂钩,以提高警惕意识。合理分区对感染控制也很关键。既往临床对手术室分区重视,而在细节管理中对手术间进行了相对污染的一个分区,此举更利于感染的局限。根据手术台摆放及手术间布局等,经科学指导行分区设置,保证相对污染区远离手术台,并对污染区行适当隔离,能有效防止污染区病菌的传播,保证手术安全。术中护理不当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经无菌衣物穿戴,能阻隔术者携带的病菌,在医患接触中不会有病菌传播,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医护人员走动常会造成空气流通,若手术室内仍有病菌存在,可能造成病菌转移传播,有较高感染风险。对此需限制走动,在非手术前提下,限制各操作人员的活动,以减少病菌传播。术后伤口清洁消毒很关键,经生理盐水清洁后能防止病菌滋生,而适当包扎护理能阻隔病菌入侵,可为手术切口恢复创造较好环境。此外,需由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终末处置,手术后需由专人对空气、地面、物表等行彻底清洁消毒,接台手术的层流自净时间一定要达标,保证室内病菌无留存,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风险。各细节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后,能有效阻碍病原菌的传播,维护手术安全,也能使医院感染得到控制,相比既往使用的护理措施更具价值。

本研究中,医院感染事件统计后,在常规组(12.20%,10例)比细节组(3.66%,3例)高,P<0.05。彭宝兰等的研究中,医院感染率在细节组(1.2%)比常规组(10.9%)低,P<0.05。提示手术室细节管理有显著价值,应用在临床中,能有效阻隔病菌传播,减少医院感染事件,能保证各患者手术安全性,对于提升手术室及医院形象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经相应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方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医院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建议在手术中推广。

猜你喜欢

病菌手术室常规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破常规 获巧解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