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6-05程前尹浩然荣孝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侧脑室病死率颅脑

程前,尹浩然,荣孝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8)

0 引言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作为常见危重症一种,其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质量造成影响较为显著。未经及时治疗后,会使患者呈现出脑组织移位现象,使脑疝发生率显著增加,对此确定有效方式展开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治疗意义显著[1-2]。本次研究将针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探析侧脑室外引流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36例):女18例,男18例;年龄20~73岁,平均(45.96±2.33)岁;常规组(36例):女19例,男17例;年龄22~75岁,平均(45.99±2.35)岁;纳入标准:①对患者均展开脑脊液引流治疗;②因为颅内压显著升高而导致呈现出脑内占位性病变现象;排除标准:①基线资料不完整;②呈现出开颅手术禁忌证现象;就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完成颅脑损伤治疗,合理完成标准外伤大骨瓣过顶点选取后,合理展开头皮切割操作,针对患者合理完成单侧额颞顶部皮瓣制作,于患者耳前1 cm准备制作切口,向后直至患者顶结节位置停止,向内上方直至患者中线旁2 cm位置停止;保持平行向前直至患者颧部发际前方停止,合理完成骨瓣开颅操作;对患者实施双侧减压,合理完成冠状切口制作,将患者硬脑膜切开后,合理展开血肿清除以及脑组织毁损操作。治疗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完成颅脑损伤治疗,对患者仰卧位采取加以辅助,完成消毒以及备皮操作后,于患者非优势半球合理完成穿刺操作,通过CT进行图像显示,就穿刺点加以明确,完成后展开局部麻醉(利用利多卡因展开),针对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颅骨钻孔操作,于侧脑室将引流管(带导针)合理刺入,成功退出导针并且流出液体后,合理进行引流管固定。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残疾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以及不同时间段GCS评分。

1.4 判断标准。对于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情况展开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死亡:结果为1分;不良:结果为2~4分;良好:结果为5分[3]。

1.5 统计学分析。对于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GCS评分)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残疾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对比。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临床对比( ,d)

表1 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临床对比( ,d)

组别 例数 血肿清除时间 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治疗组 36 3.69±1.49 4.02±2.39常规组 36 5.99±2.11 9.19±3.02 t - 5.3425 8.0544 P - 0.0000 0.0000

2.2 残疾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对比。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残疾率(5.56%)、病死率(0.00%)均低于常规组(27.78%)、(16.67%)明显,良好率(94.44%)高于常规组(55.56%)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残疾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临床对比[n(%)]

2.3 GC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同常规组GC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高于常规组GCS评分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临床对比(,分)

表3 两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临床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6 6.03±1.79 12.15±2.66常规组 36 5.99±1.85 9.91±2.29 t-0.0932 3.8291 P-0.9260 0.0003

3 讨论

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其呈现出较高病死率,患者在受伤后会呈现出颅脑血管扩张现象,导致颅内压增加,对脑组织造成压迫而呈现出移位现象,最终表现出脑疝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4-5]。

治疗期间,侧脑室外引流方式有效运用能够将患者颅内高压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颅内静脉回流显著促进,将脑水肿显著减轻,对于脑组织二次伤害充分避免。此外可将肾功能损伤充分减少,将预后影响因素显著减少[6-7]。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残疾率(5.56%)、病死率(0.00%)均低于常规组(27.78%)、(16.67%)明显,良好率(94.44%)高于常规组(55.56%)明显,治疗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高于常规组GCS评分明显,充分证明侧脑室外引流方法运用于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疾病治疗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有效运用,可使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时间、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获得显著缩短,将残疾率、病死率有效降低,对安全性做出保证,将预后良好率显著提升,最终实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侧脑室病死率颅脑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