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与反连接: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思考
2021-06-04周燕
周燕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连接”与“反连接”的视角出发,阐释二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中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连接”与“反连接”思维有效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的创新路径。即通过加强主体连接、内容连接、载体连接,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良好开展;通过保留宣传载体独特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把牢意识形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新型媒体平台作用,进而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 全媒体;宣传思想工作;连接;反连接;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2-0035-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机制研究”(项目号:2019SJB070)阶段性成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新形势下国家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著新的使命任务,高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既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也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和重要遵循。当前,网络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媒体的高度融合激发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同时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
1 新态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四全媒体”做出如此界定。这段重要论述对媒体发展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要求我们从媒体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助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为99.2%,互联网普及率达67%。学生群体在我国网民群体中位居首位,占比高达26.9%[2]。
1.1 新环境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机遇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生着新的变化。其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师生接收的信息内容更为纷繁复杂,新媒体平台已然是高校开展信息服务的最新平台,唯有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机制,方能更好地助推相关工作。其二,良好校园形象的树立不再单靠高校从事宣传的业务工作者,而是源自广大师生的力量。例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校园氛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三,从受众角度出发,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广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成为其获取校园资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更新,不仅对社会公共信息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因而,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为力量,专门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媒体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青年群体思想活跃、认知日趋多元化、受舆论环境影响程度较高。高校宣传队伍可以利用青年群体更易于接受的作品形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开宣传,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塑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图文声像进行结合呈现,让思政微平台逐步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有力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1.2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从网络内容来看,由于各类信息的纷繁复杂,缺少严格的把关,致其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中的传播,大大增加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就传播载体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成为各类思想文化的集聚地,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实时状态。其中,涉及高校学生的热点话题极易发酵为社会热点,为高校舆情控制增加难度。合理利用不同平台的优势及辅助手段,做好校园舆情的监测与引导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就受众习惯而言,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网络平台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高校学生对网络信息具有高度依赖性。由此,及时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宣传思想传播内容及形式,是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挑战。
2 “连接”与“反连接”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影响的理论机制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事关全面有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3]。全媒体环境下,若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看作一个整体,“连接”与“反连接”思维绝非割裂存在,应以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综合考量,构建适应新环境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
2.1 “连接”:加强联合联动,形成宣传合力
“连接”一词在互联网出现以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即计算机与计算机通过特定的介质相互衔接,组成一个互联网络。换言之,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连接,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4]。
就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而言,有效“连接”,即通过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专门开辟的涵盖高校特色的思政网络共享平台为载体,即时共享思政活动、工作案例等相关内容,定期开展互动互联等多种活动,树立典型、推出特色,形成思政宣传大格局。具体涵盖三方面要义:其一,实行部门联动机制,组建思政传播队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是立足学校、面向师生、连接社会的系统工程。新媒体环境下,其管理运作不仅仅局限于党政机关、宣传部门,而是延伸至学校教学科研、群团、后勤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基于出发点和关注点的不同,各二级单位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新闻信息的处理能力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组建学校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定期互通互联,汇聚思政传播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其二,打造融媒体共享平台,全面开展思政工作。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一个思想政治宣传融媒体平台,始终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优化系统结构,形成育人合力,构建思政工作大宣传格局。其三,调动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打造思政精品项目。高校各二级单位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发力,通过对优秀思想政治案例进行多角度包装,促使内容共享融合。围绕特定时期、特定主题,策划开展特色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政工作宣传氛围。
2.2 “反连接”:保留话语空间,增强平台独特性
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而言,适度“反连接”,意味着保留师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话语空间及宣传平台的独立性。需要说明的是,“反连接”并非无条件地切断所有连接,而是在一定情境下断开那些可能产生过分压力与负担的连接链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境性需要[5]。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官方平台的影响力和可读性,通过正向引导,弘扬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就高校师生而言,允许由个人注册的校园自媒体账号合理发声,保留校园“民间”传播主体的话语权。当前,高校师生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都已打上深深的“新媒体”印记。18~22岁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信息获取渠道纷繁多样,他们同样期待着借助特定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不违背基本道德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其适当发声,有助于反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传播效能。就宣传部门而言,应当设置应急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化解舆情。高校应及时建立意识形态、网络信息员队伍,赶在负面突发事件发酵前,迅速启动“反连接”模式。即跳过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将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尽快解决。缩小事件知晓范围,通过点对点沟通,第一时间查清负面信息来源、成因,及时进行官方权威回应,防止舆情扩散蔓延。
3 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的创新路径探析
全媒体时代,面临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高校要立足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打造联动协调机制,构建宣传思想话语体系,加快组建网络舆情监管队伍,进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宣传工作的实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3.1 有效“连接”,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良好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6]在高校思政宣传工作中,需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加强协同联动。根据“连接”对象、方式、范围的不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推进可分为三个层次:主体连接、内容连接、载体连接。
3.1.1 主体连接:打破高校专职宣传壁垒,建立立体化宣传矩阵
伴随着网络与移动通讯的不断发展,信息连接越来越紧密,用户逐步介入内容生产的行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时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应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持续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充分调动校内专兼职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为重点,借助多元平台积极发声,展示学校风貌,正确引导舆论。不断加强传播主体间“连接”,强化协作、全员参与,打好“组合拳”,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3.1.2 内容连接:转变模式化思维方式,拓展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宽度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同样要通过新闻规律进行具体谋划。思政工作者应具备“读者思维”,面对不用传播群体,及时调整传播内容的文章风格及语言体系。利用不同传播载体,以深度解读、图话时政、原创短视频等多种创意传播形式呈现,使师生在新颖个性化的浸润式接收中学有所获。在把牢正确方向的前提下,结合多种传播话语形式,定期打造“爆款”思政产品,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此外,高校宣传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在校内广泛挖掘师生当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优秀事迹,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等优势,进行正能量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1.3 载体连接:不断加强校内外联动,融合多方媒体平台
全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迎合青年群体喜好的网络平台应运而生。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网络论坛等风格相异的信息载体分别汇集大量青年用户。如果将传统媒体看做是需要抵达现场的媒介,那么新媒体则能够抵达用户、通达人心。随之,新型主流媒体将经历由相加阶段到真正相融阶段的演变。一方面,高校宣传者及时汇聚校内多方资源,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互通与合作,借助社会媒体力量及时宣传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特色举措及优秀师生代表的先进事迹,进而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影響力。
3.2 适度“反连接”,为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提供新对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全媒体时代新特征。一方面,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使学生不再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客体,而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另一方面,网络的交互性和匿名性又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推进造成较大冲击。因此我们需要认清严峻形势,坚守网络阵地, 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处理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法, 把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作为一种新常态,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保留宣传载体独特性,由“共享连接”到“非共享连接”。新的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伴随着信息内容获取渠道的增多,价值取向多元性也进一步凸显,高校师生在不同传播载体的发声积极性较之以往大幅提高。他们通过开通独具特色的个人网络账号,对校内外热点事件发表看法。高校应适当保留此类“独家”渠道的平台独立性,不施以过度“连接”的重压,激发其创造与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校园舆论的释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大舆情的发生几率。对于不恰当言论,通过对发布者进行及时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点对点引导化解师生负面情绪。“反连接”思维在应对高校突发舆情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始终不能掉以轻心。通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培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网络信息员队伍,以多种方式开展网络舆情和应急管理相关培训。移动互联网时代,师生心理较为敏感,面对突发舆情,高校宣传部门等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单独沟通与教育,及时化解当事人情绪;了解事情起因、经过,做好官方回应,缩小舆情扩散范围。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立足学校、面向师生、连接社会的整体工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建立良好“连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还要注意到过度“连接”极易引发反弹效应,给予适度的“反连接”空间,方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定政治方向,把握新形势传播规律及载体特征,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6次)[R/OL].(2020-09-29)[2020-12-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 content_5548176.htm.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20-1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501/ t20150120_183166.html.
[4]郑青华.连接经济:传媒经济本质的再阐释[J].新闻大学,2018(6):122.
[5]彭兰.连接与反连接:互联网法则的摇摆[J].国际新闻界,2019(2):33.
[6]评论员文章.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