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入盒”到“无盒”
2021-06-04刘丽芳
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特质,对其进行归类“入盒”,可以更好地实施个性化育人,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性格优势,认清性格不足并及时调整,走向“无盒”。
教育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在我们班,师生关系柔和、自然,同学之间友善乐群、相互学习,我享受做班主任的幸福与快乐。如此和谐、美好的班级氛围得益于一次心理健康培训,会上有位专家分享了美国作家和演讲家弗洛伦斯·妮蒂雅(Florence Littauer)的性格解析理论。这是一套简单实用、轻松易懂的性格分析工具,它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完美型,相当于性格的四个“盒子”。
会后,我开始搜集相关书籍进行学习。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已能快速读懂学生。从性格解析角度分析,这是引领学生“入盒”与“出盒”的过程,下面把我的学习感悟、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性格分析,将学生归类“入盒”
妮蒂雅根据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希波克拉底的性格分类学说,把个体的性格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和完美型。(见图1。)
横轴代表一个人的行动力。外向,指的是行动快、直接;内向,指的是行动慢、间接(意指思而后行)。纵轴代表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感性,指的是关注人、坚持人际导向;理性,指的是关注事、坚持目标导向。
力量型的个体通常理性,关注事,行动力强,注重最终结果;活泼型的个体通常感性,关注人,行动快,注重人际关系;和平型的个体通常感性,关注人,行动慢,注重他人感受;完美型的个体通常理性,关注事,思而后行,注重条理秩序。
依据性格解析理论,教师要树立个性化育人意识,过去一种方法面对所有学生的育人方法,再也走不通了。性格理论提供了一套工具,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大体性格类型,然后把他放入到对应的“盒子”中。
力量型学生做事果断、执行力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有主见,喜“控”多“做”是其典型特点。但是如果他太关注结果的达成,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可能会显得过分强势和霸道,爱控制、使唤别人、脾气暴躁。所以,在集体生活中,尽管他做了很多事,可能大家并不喜欢他,这一点也是他感到沮丧的原因之一。
活泼型学生活泼开朗、乐观热情、善于交际、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爱想象或幻想,寻“乐”擅“说”是他的典型特点。但是他把时间用在说话、交际、玩乐上,就很难专注于学习。
和平型学生内敛沉稳、平静随和、善解人意、乐于合作、懂得倾听,旁“观”喜“静”是他的典型特点。但是他进取心和企图心不强,做事缺乏目标和激情,喜欢保持现状,容易得过且过、做事拖拉,这样他可能会错过一些好的發展机会。同时他不愿与人发生冲突,容易迁就他人、委屈自己。
完美型学生严肃谨慎、深沉内省、自律性强、做事踏实、有耐性,求“美”乐“思”是他的典型特点。由于他喜欢追求十全十美,制定的目标高,对自我要求也高,所以他常常处于理想我与现实我不匹配的矛盾纠结中,他天性习惯往坏处想问题,这类孩子容易焦虑抑郁。
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特质,对其进行归类“入盒”,可以更好地实施个性化育人,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性格优势,认清性格不足并及时调整。
二、理性“入盒”,引导学生打破“旧盒”
之前有老师曾提出质疑,说用这套性格分析系统,不是把人装进“盒子”,贴上标签吗?我学习实践的感受是,“入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打破学生原有的“旧盒”—不合理的自我认知,重新审视自己。
在没有学习性格知识之前,学生是否已经有了盒子?答案是肯定的。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他们以个人的经验、理解和感悟给自己画像,不知不觉把自己放在一个“盒子”里,贴上标签。由于认知受限,这些标签往往带有局限性。研究性格解析,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立足当下,将自己放入正确的“盒子”。或者可以说,学以致用性格解析理论,帮助学生重新寻找当下属于自己的盒子,对自己重新定位。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学习还不错,一到大考就会考砸,这是“规律”。这真的是规律吗?学习性格解析后,知道他的主导性格类型是完美型,对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对考试结果很在意,杂念相对较多。在考试前,常常患得患失,进行消极自我暗示“我考不好该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考前焦虑、心烦意乱;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不会的题,就开始紧张,甚至悲观、失落,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答题过程中。他大考考不好不一定是能力问题,而是被“一到大考就会考砸”的盒子给套住了,走不出所谓的规律。
运用性格分析理论,把学生从“我一到大考就考砸的盒子”搬到“完美型性格的盒子”中,将前者的感性误判,变成理性归因,使完美型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特点偏于追求十全十美,习惯往坏处想问题,易焦虑。大考考不好,并非规律,而是自己给自己施加了过大的压力,进而引导其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合理设定目标,改变成功的标准—只要会做的题的得分率高就是成功,而不是过分关注分数和名次。
了解性格、认识自我不是简单的事,弄不好就会误判。所以,教师要全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细致了解其成长的过程,彼此之间进行真诚的探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自我相对客观、理性的认识。
三、智慧育人,引导学生走向“无盒”
性格理论中的四种性格类型并非泾渭分明,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四种性格因子,区别在于四种因子在每个人身上的力量和占比不同。教师将学生归类“入盒”,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出自身性格的牵绊,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发挥每种性格因子的长处,悄悄地“出盒”,做到悦人悦己、健康成长。
(一)聊故事,辩证认识性格
讲故事,是有效育人的良方。无论是班会课,还是日常生活,故事德育是我常用的方法。在设计“性格解析”为主题的班会课时,我会选取一些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物来作比较,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师生一起探讨二人的主导性格类型是什么,为什么二者的行为表现和结局相差很大。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言行特点,对性格两面性有了更生动形象的解读。议题到这里并不会结束,我一定会继续追问:从诸葛亮或周瑜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使班会内容与学生发生连接。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积累故事、储备话题,例如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学生纷纷为中方代表的霸气回应点赞。我会抓住契机,从性格解析角度和他们探讨这样的问题:在中方代表身上,哪种性格特质比较突出?中方代表回到家,如果也是这样霸气侧漏是否合适?力量型的霸气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性格无所谓好与坏,每个人的性格也有多面,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能够根据情境,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二)做中学,挖掘性格潜力
在学生个性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目前我更注重性格的导向作用,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性格长处,引导学生突破自我。例如活泼型学生爱说、爱笑、爱闹,往往是班级良好自习秩序的“破坏者”,与其给他讲道理,不如让最活泼的那个管纪律,教师及时跟进与肯定,部分场合笑闹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再如我们班每周五晚组织部都会组织大家有序“登台表演”,内容要健康,形式可自选,时间30分钟。和平型学生习惯低调,不爱引起别人注意,存在感不强,但他内心也渴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会动员和平型学生参加组织部,同时表达对他的信任和期待。对和平型学生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自身的价值。
(三)打组合,协力支持成长
小组协同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发挥学生性格优势,激发其潜能的另一种很好的方法。小组以自愿和统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划分,一般每组4人。我会和科任老师协调好,这种分组可以贯穿各科学习。小组协同学习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成员间配合的程度。我会引导学生努力去发现伙伴的优势,力争取长补短。从性格角度,力量型学生组织能力强,可以做组长;活泼型学生思维敏捷、爱表达,在组中可以多提问题、带动全组思考;和平型学生沉稳内敛,可以负责小组研讨后的归纳与整理;完美型学生做事严谨、善于规划,可以制定全组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小组协同学习,每个成员若能自己发力,同时又懂得彼此借力,最终会形成强大的合力。
【刘丽芳,海南省文昌中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