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体验”中探寻道德“真认知”
2021-06-04蒋盼
只有轻松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说真言真语,这里的轻松不仅是指教师的轻声慢语、生发共情,更是指课堂教学要真正了解学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直面他们的道德困惑。只有打破传统“一团和气”的局面,迎来民主的“竞相开放”的真表达,我们才能观照理论与现实,引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说真话作铺垫。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的课程,应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开发符合儿童道德认知成长所需的课程素材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秉持“真”的理念,即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发现、真实的学习,真正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进行情境创设、课堂架构、探究引领,以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真生长。下面,笔者基于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三个课例进行探讨。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真表达直面
道德困惑
(一)体验活动:合作诊断会
以二年级下册“健康游戏我常玩”一课为例。教师抛出主问题:“电脑游戏是不是健康安全的游戏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教师顺势追问其原因,学生们竞相发言表示:“玩电脑游戏会沉迷进去,没心思学习。”“总是玩电脑游戏会伤害我们的眼睛,可能会近视。”“妈妈说电脑游戏里有很暴力的画面,怕自己学坏。”“有些电脑游戏还要不断充钱,会让我们变得乱花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
在听完学生们的发言之后,教师小结:“玩电脑游戏有这么多危害,我们都应该远离电脑游戏。”
(二)活动诊断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如出一辙,一边倒地认为玩电脑游戏就是不健康的。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这是老师想要的答案,他们在说“正确”的话,然而这些话不一定是真心话,思维惯性反倒是一種禁锢。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常常会揣测大人的意图,主动贴合教师所期许的答案,而将自己内心一部分真实的想法和困惑隐藏起来。因此,教师在开展体验活动时,尤其要注意营造轻松而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表达真想法。
(三)活动重构
1.创设氛围,抛出想法
追问的教学价值在于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认为电脑游戏的危害有哪些呢?”学生们积极发言列举其危害。接下来教师说:“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同学举手。”此时尤其是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率先举手,和学生站在统一战线,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形成共鸣,震撼心灵。
2.体验活动,获得感受
一番调查后,教师发现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很多,于是可以继续展开“攻势”,与学生共同体验玩数独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快乐,走好轻松课堂的第一步。游戏为引,思考为线,体验之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款游戏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游戏很有趣,而且有难度,能让自己不断思考。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时玩的电脑游戏中那些类似的益智游戏,慢慢反观游戏。
3.正反辨析,形成观点
铺垫完成后,教师小结:“原来电脑游戏既有缺点也有优点,那我们怎么玩才能让它变得健康、安全呢?”引导学生从“玩健康的电脑游戏”与“健康地玩电脑游戏”两个维度进行全面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补充推荐几款有意义的电脑游戏,并以通过玩游戏而参加创客大赛的哥哥姐姐们荣获佳绩的案例来加持,延伸健康安全地玩电脑游戏甚至可以玩出创新、获得荣誉。
只有轻松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说真言真语,这里的轻松不仅是指教师的轻声慢语、生发共情,更是指课堂教学要真正了解学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直面他们的道德困惑。只有打破传统“一团和气”的局面,迎来民主的“竞相开放”的真表达,我们才能观照理论与现实,引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说真话作铺垫。在“玩与不玩”“健康与不健康”的矛盾冲突中理性分析,既学习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又尝试如何基于不足寻找改进方法。
二、搭建思维发展的阶梯,以真思考提高
道德认知
(一)体验活动:真正的合作
以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一课为例。课前小游戏时,教师邀请一名同学上来蒙着眼睛帮小猴贴上眼睛和嘴巴,先是由学生一人尝试完成,结果贴得七倒八歪。教师提议可以两人一起完成,另一生上台帮助指挥,最终顺利完成贴纸任务。
游戏结束后,教师小结:“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件事就叫合作!”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合作?”学生们马上联系生活,回想活动,积极发言:“我和小莫甩绳,其他同学跳绳,这是合作。”“我们每天分工打扫教室也是合作。”“在植树节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去种树,爸爸挖坑,妈妈扶着小树,然后我把土一点点铲进去把小树种好,这也是合作。”
(二)活动诊断
低年级的儿童受到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欠缺深层次的价值判断。学生们在课堂上列举的案例的确是合作,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认为合作就是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任务。当我们细想就会发现,帮助的背后还涉及很多细枝末节的道德判断问题。因此,接下来的体验活动就应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辨别合作的正确含义。
(三)活动重构
1.创设情境,交流辨析
教师先抛出一个疑问:“帮助别人完成他完成不了的事情就是合作吗?”接着出示三个情境:帮同学把另外一个同学的课本藏起来;同桌上课吃东西,叫我不要告诉老师,我答应了;小溪作业不会写,我把作业本借给他抄写。
2.带入思考,树立观念
教师继续提问:“这是真正的合作吗?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生作答:“告诉同学不能欺负别人,要好好相处;先偷偷跟同桌说上课不能吃东西,要是他不听劝,再报告老师,帮他改掉坏习惯;小溪要是作业不会,我会讲解给他听,而不是把作业直接给他抄,这不是合作。”……教师小结:“合作不仅仅只是帮助别人完成他做不了事情,而是相互配合做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不好的事情可不能一起做,这不是合作。”
3.小组合作,游戏推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游戏设计融入教学过程,通过两次游戏指导,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合作中若是分工明确,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巧挖教材,创编故事
对教材中小鹿和猴子的故事进行再创造,以学生的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绘本让学生在聆听和思考中再次提高道德认知,若在合作中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互帮互助,还能分享到合作的果实和欢乐。
5.亲历合作,分享成果
小组合作完成剪贴画,并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体验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身体感官参与其中,更要积极搭建思维发展的阶梯,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一步步促进有效思考,让其思想和情感也亲历学习过程。上述思辨情境源自学生生活场景,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学生们逐渐领悟真正的合作是相互配合做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在有了基本价值判断之后,通过绘本创编和游戏加持,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进而了解到合作分工明确效率高、发挥长处有分享、合作游戏促友谊,这样学生们便对合作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更加准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回望生活、反思生活、进行自主道德建构,达到了提升学生原有生活和道德水平的教学目的。
三、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以真探究明晰
道德判断
(一)体验活动:会变的规则
以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师生课前玩吹气球游戏,学生给游戏制定规则。教师小结:“看来,每一个游戏都离不开规则,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请同学们来说说。”学生列举了很多生活规则:“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在马路上开车、行走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不能随便乱丢。”“在图书馆看书时,要是不准备借这本书,要把书摆回原位。”
在初识规则之后,教师回归学生生活,将问题带回到课堂之上:“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看来每一项规则都要严格遵守,不能破坏。谁能说说我们上课都有什么规则?”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发言要举手,老师在说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插话。”“坐姿要端正,不要动来动去,甚至走来走去。”“上课期间不能上厕所。”话到这里,教师顺势抓住问题,进行生成:你说得对,上课期间不能上厕所,这是对课堂的尊重。我们刚才说了要严格遵守规则,若在上课期间帆帆很想上厕所,那他也不应该提出来……(老师的话意犹未尽,留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活动诊断
“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关注每项规定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培养学生具有規则意识,并不代表要使学生成为记忆规则的教条主义者,规则并不是既定不变的,它是为服务大多数人而制定的,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是变化多端的。因此,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在把握住向善、向美的大原则下,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规则意识去思考和行动。因此,接下来的体验活动要注意构建生活情境,其助学价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极为丰富,能让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自然形成丰富的学习成长点,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接轨学生认知、服务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开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活动重构
1.接续话题,生发思考
教师问:“看来帆帆只能一直憋着,一言不发。”学生纷纷举手表达想法,认为帆帆应该提出上厕所的请求,不然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场景,或者对身体不好。教师继续追问:“那课堂规则不是被破坏了吗?”此时学生便会正反辨析,不断思考,认为这是特殊情况,可以宽容,但下不为例,毕竟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此表示肯定并小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2.情景再现,链接生活
教师组合呈现三个生活中的场景:有人在排队过程中因故暂时离队,之后能不能回到原队?上厕所时要不要礼让比自己还急的小朋友?遇到有急事赶时间的人,能不能让对方先买票?最后,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
学生体会到了守规则与礼让道德两难的感觉,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此情此景下,可以让道德先行,规则可以变通。随后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并随机肯定和赞扬对的想法。
3.完善剧情,学会判断
教师播放社会正能量视频—火车站售票处一小伙从队伍中出来帮助年迈的老大爷搬运行李,并帮其将快要迟到的车票进行改签,之后队伍里的人都允许小伙回到原位。视频过后,学生们不自觉地鼓掌表示赞同。
教学中创设多变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有具体的思考,展开道德分析,作出道德判断。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局面,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准绳,丈量生活的尺度和道德的温度。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守规则,但不能僵化规则,要做一个有情有义、合情合理、通情达理的人。这个“情”就是“道德”,这个“理”就是“法治”。作为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批判反思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道德因规则而有保障,规则因道德而温暖。
生活本就是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幻的,儿童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应源自真实,只有让儿童亲历体验活动,说真言真语、诉真知灼见、有真情实感、获道德真知,才能培育和提升儿童面对真生活时能有道德认知,作出道德判断,从而以真体验助力学生实现道德真生长。
【蒋盼,浙江省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