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1-06-04徐芳

中国德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啄木鸟法庭法治

从“活动前期进行的案例搜集调查,活动中期开展的分析探究,活动后期呈现的最终演绎”;走向“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有说的欲望,主动付诸行动,多重交互”;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活动目标层层丰富,爬坡生长。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为积极回应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主动承担起普法重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秉承百年“敏求”校训精髓,以“啄木鸟模拟法庭”为抓手,大力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用心编织小学生法治活动图谱,形成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范式,从而全面推进学校法治建设进程。

啄木鸟是鸟中医生,与病虫、害虫做斗争。以啄木鸟命名模拟法庭,让整个体验活动更具童趣、情趣。“啄木鸟模拟法庭”是把情景体验与日常教育进行了结合,以学生情景体验为核心,以角色扮演、现场演绎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道德实践活动。它更新了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更加注重体验性、知识性和收获感。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啄木鸟模拟法庭”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活动范式。(见图1。)

“啄木鸟模拟法庭”的经历体验贯穿整个活动全过程,主要包含两大实践:一是以信息综合处理、合作探究为主的案例征集活动;二是以情景演绎、法庭陈述辩论为主的角色扮演活动。两大实践与校园普法主题相互融合,生活经验与能力目标交叉编织,不断推动活动综合化发展。

一、活动体现综合编织

活动理论认为,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发展中具有能动性。他可以以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来影响和改变自己。“啄木鸟模拟法庭”包含一个法治主题大活动与若干个小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穿插进行,形成一个互相支撑和印证的综合性体验网络。活动的综合编织体现在角色跃迁、事件勾连、支持融合三个方面。

(一)角色跃迁

在“啄木鸟模拟法庭”这个预设场所中,人人都有角色—啄木鸟审判长、法警黑猫警官、小刺猬检察官、辩护人、公诉人、被告人、证人等等。学生头戴身份头套,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人物特性,体会学习。法律的严肃性、保护性、纠正性在活动过程中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上。同样的一次活动可以多次开展,学生的角色也可以进行变换。这样就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并验证法律的意义,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强化。法治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二)事件勾连

毫无疑问,真正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素材,才能贴近学生,走近生活。将校园生活中真实事件及时地引入“啄木鸟模拟法庭”,让学生知道,身边事无小事,事事都是法律事,这样的法律宣传教育,才是关注到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如五(4)臻兰中队开展的“啄木鸟模拟法庭”中,就是围绕一生在中午吃饭时,独自一人前往食堂,不排队,在长廊中快速奔跑,导致多名一年级学生摔倒,致使走廊十分拥挤,多个班级晚进入食堂用餐的真实事件展开法庭辩论。恰如其分地抓住这一关键事件,敏锐地捕捉到事件中包含的教育意义,一方面,以为师者的眼光、儿童化的视角,合理挖掘、分析事件背后的教益;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事件陈述、情景演绎、故事分享等形式,再现事件细节,也更让学生明白了法律面前无小事,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这样鲜活的身边事例,填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

(三)支持融合

“啄木鸟模拟法庭”推进过程不仅需要学生个体参与,更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家长,甚至是外聘专家级别的优秀他者,通过合作交往,不断深入学习,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家长志愿者的介入。请家长作为法治教育共同体的成员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他们中有不少是法律相关从业人员,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助燃器”。他们可以走进学校进行宣讲,可以走进“法庭”参与审判,可以作为案件经历者现身说法。二是法治辅导员的融合。学校常年聘任锡山法院少年庭的庭长唐洁为法制副校长,她以更专业的角度参与到“法庭”中,指导学生看待法律问题,并提供大量鲜活的事例更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这些关键支持,使得学校的法治教育更严肃、更实在、更接地气。

二、目标突出爬坡生长

在“啄木鸟模拟法庭”的整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将综合能力、法治素养作为活动生长目标,确立了编、演、述、论四个阶梯式层级。编,突出的是对静态的、枯燥的法律条文的解读和宣讲,赋予儿童化的语言、童话般的情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方便记忆、积累;演,是将书面的文字立体化、角色化;述,是基于理解、感受的表达陈述;论,注重的是思想,有独特见地的陈述。四个层级由多种趣味性、意义性的研究活动支撑,不同年段各有侧重,低年级多设计、组织编、演类活动,高年级则需多为学生提供述、论的机会,四个层级贯穿小学六年道德与法治学习始终。在“模拟法庭”的活动组织时,我们也强调活动前、中、后的序列,让学生不断经历准备、参与、总结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凸显道德实践活动的生长意义。

从“活动前期进行的案例搜集调查,活动中期开展的分析探究,活动后期呈现的最终演绎”;走向“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有说的欲望,主动付诸行动,多重交互”;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活动目标层层丰富,爬坡生长。

三、教育彰显生活历练

“啄木鸟模拟法庭”的主题根据日常需要确立,我们常操作的主题有“亮眼睛寻访”—寻访身边的人和事,参观锡山法院,参与旁听庭审,了解审判流程和感受法院文化,学做庭审记录,完成校本化的“小法官提案”;“主题日宣讲”—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开展法律宣传周系列活动,邀请法治副校长现场观摩活动并给予专业性的点评指导,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年级自组织”—年级根据校园普法专题,对各年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应对日常校园管理的突出问题,随机组织“啄木鸟法庭”开庭,聚焦典型事例、典型细节,有积极的规范行为指导意义,种种活动都体现出仪式的严肃性、课程的速效性、影响的立体性。

(一)仪式的严肃性

在“啄木鸟模拟法庭”上,严格按照法庭活动的流程展开,虽然时间短、内容简洁,但活动仪式的庄严不可少。书记员宣布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法警带被告人上场、审判长询问被告人信息……所有流程完全按照正常法庭流程进行,包括所有人员的站位、交流的顺序,甚至审判长手中法槌等道具的使用。这样庄重、严肃的仪式,让学生更感受到法庭的神圣,更有自我的归属。同时,在这样象征性、富有表演性的仪式氛围中,学生更有使命感,从而表现出更精彩的一面。同时,这样的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积淀、道德的延伸,使参与者得到心灵的震撼。这样的法律仪式,真正将法律意识融入学生的自我发展中。

(二)课程的速效性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呈现了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如五(4)臻兰中队结合“12·4”法治宣传日开展的微队课,在进行“啄木鸟模拟法庭”的同时,加入了快板演绎、法律名称普及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并唱响了《我们是遵纪守法的先锋》的主旋律,让学法守法的种子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中。

借助普法微队课,每个学生都来宣传法律,台词多少、时间长短、角色主次不是重点,关键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他既是被宣传者,也是面向他人的宣传者,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角。这种历练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微课平台,让法治思想由一个班到一个年级再到全校,凸出生活历练下的法治课程的速效性。

(三)影响的立体性

“啄木鸟模拟法庭”作为法治教育的新模式,不仅是学校法治活动的起点,更多的是课后的教育延伸。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學校。生活之中皆学问,社会处处有规则。学生在参与了“啄木鸟模拟法庭”对法律法规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及时推进“亮眼睛寻访”活动,让学生带着法律的种子走进社会,走向身边人、身边事。从而为“模拟法庭”提供素材,也可以在寻访的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在这个过程中,填补了书本教材的留白处,使法治教育内容更充实,也让学法的途径更广阔,描摹了一段丰富的童年经历。

【徐芳,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啄木鸟法庭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视觉中国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小小啄木鸟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