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仁”文化 建学校“三风”

2021-06-04娄成林

中国德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老师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成立于2015年,地处桐梓县城南端蟠龙新区,是一所为精准扶贫移民安置配套建设的县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的批示精神,致力于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校坚持文化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仁教育”为文化主题,着力推进“三风”建设,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一、建设博爱和谐的校风

校风是指学校的风气,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我校把营建良好校风列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博爱立仁,亲和雅正”的校风,希望营造相亲相爱、融洽和谐的校园风气,重塑雅言雅行之风,弘扬正气、彰显正派、传递正能量。

(一)营建环境文化

学校紧紧围绕“立仁”规划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学校景观石、主题雕塑、走廊、教室、办公室、食堂及学生公寓等场所文化设计均体现“立仁”文化元素,同时展现了师生的自主创意,彰显了儒家文化的育人价值。比如,走廊文化建设,除适当张贴科学家、政治家等画像外,对联书法作品、特色绘画作品均由師生自主创作;教室文化建设,要求各班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寻找、提炼符合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名言警句,采取由学校统筹与班级自主相结合,学校只规定“立仁”文化元素框架,具体内容由班级自主选择设计,学校审核并统一组织实施。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墙一廊一室都体现出“立仁”育人功能,师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接受“立仁”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二)营建精神文化

为切实抓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校推行“五个一”德育机制,即每日一暮省,利用每天晚自习最后半小时反思一天的得与失;每周一班会,重点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和身心成长规律,确定系列主题开展特色班团活动;每月一主题,把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每期一论坛,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论坛,交流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促进管理资源共享;每年一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问题纳入校本课题研究,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为增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和文化内涵,学校开发了“立仁教育”三字经,让学生进行文化浸润中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立仁篇

德之道,重养成,仁为本,须笃行。

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护同窗。

勤自律,还自强,明是非,能担当。

爱祖国,当忠诚,爱生活,行责任。

讲文明,言行雅,学礼仪,自当家。

不撒谎,讲诚信,有错误,内自省。

恕人过,懂谦让,待人物,要温良。

爱公物,护环境;对破坏,敢斗争。

勿烟酒,斥赌黄,远毒品,保健康。

不打骂,勿欺凌,重团结,讲平等。

遵法律,守校纪,拒恶邪,扬正气。

树仁德,先修身,苦磨炼,做新人。

就寝立仁篇

进寝室,脚步轻,不喧哗,勿扰邻。

不串寝,不合床,更衣躺,睡得香。

按时睡,按时起,五件事,要牢记。

勤洗漱,衣着洁,被子方,床面齐。

杯盆帕,三线放,其他物,柜里藏。

室内外,扫干净,齐动手,创温馨。

就餐立仁篇

日三餐,排队行,勿拥挤,要安静。

粒粒谷,皆辛苦,思节约,知饱足。

取饭菜,按需量,光盘荣,不铺张。

营养餐,荤素汤,不挑食,体格壮。

就餐后,不慌走,清垃圾,装入兜,

碗和勺,记住收,放餐车,莫乱丢。

桌面净,地面洁,好习惯,要保持。

学校还通过开展“立仁教育”三字经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以及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建设善诱启智的教风

教风是指学校在教学精神、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是教师队伍道德、才学、作风、素养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我校高度重视校风建设,提出以“厚道立仁,善诱启智”为教风。一要厚师德之道,师德是教师职业之本,师德就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仁爱为本,修炼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服人;二要厚专业之道,扎实的专业功底、强闻博识是教师职业之基,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学益智;三要厚创新之道,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争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同时坚持陪伴与守护,不折腾、不浮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灵魂,开启学生的智慧,静待花开,朵朵出彩。

(一)锻造课堂文化

为扎实推进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推出以“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分享、引导释疑、巩固拓展”为教学环节的“立仁课堂五步教学法”,专门制定出台了《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立仁课堂五步教学法实施方案》,推动高效课堂实施。

立仁课堂坚持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全员参与的原则,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以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为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以课堂的活力和目标的达成为出发和落脚点;坚持独立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立仁课堂每一步都有相对严密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逻辑,但每一步又是可以相互贯穿和相互渗透的,如目标任务可以分层交代,自主、合作可以贯穿始终,课堂检测和练习可以渗透到多个环节,老师引导本身就贯穿课堂始末;坚持“四个吃透”的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在授课前吃透教材、吃透大纲、吃透课标、吃透学情,充分作好课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模、心中有本、心中有情、心中有戒;坚持“四讲”与“四不讲”相结合的原则,“四讲”就是目标要讲,易错点要讲、易混点要讲,易漏点要讲,“四不讲”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超纲超标内容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不讲,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尽量不讲。

学校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过程。教师备课采取三次备课法,一次备课为执教老师独立备课,二次備课为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三次备课为执教老师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授课前的微调,形成最后执行的详案。在备课时,要求科学确定好当堂目标,合理安排好自主学习内容,巧妙设置好合作探究主题,预设好易错点、易混点的引导,留足课堂练习的时间,确保堂堂清。为了上好课,要求教师上课中把握好课堂步骤。第一步,交代好当堂课学习目标任务。第二步,设置好问题,并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第三步,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进行巡堂引导,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引导。第四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合作成果展示交流,老师作好引导激励,适时做好问题纠偏和点拨。第五步,巩固拓展,可根据时间和学习内容布置适度的课堂练习,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练习,达成目标,并根据新要求,进行适度拓展延伸。

(二)锻造团队文化

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锻造一流教师团队。

首先,突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桐梓思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精神,即惜时如金、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奋发如木、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包容如水、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激情如火、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博爱如土、守护花开的奉献精神。教师争做“54321”好老师,就是要做“五育”“五不唯”好老师,即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不唯分数、不唯文凭、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不唯票子;做“四为”“四有”好老师,即坚持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三传播”“三塑造”的好老师,即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做“两信”“两喜欢”的好老师,即有个信、有自信,学生喜欢、家长喜欢;争做“一生一世”的好老师,即争做妙趣横生、提壶济世的好老师。

其次,突出专业引领,实施教师专业发展“52”工程:确定两个目标,一个是教学质量目标,必须实现全县创一流;一个是自身专业成长目标,争做骨干教师、名师,并拟好计划,扎实推进。读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读政治理论、读名著、读教学专业书,不断提升自己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一本是无字之书,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实践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断自我丰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上好两堂课,一堂是专业常规课;一堂是校本特色课,实现在课堂上人人快乐,人人出彩。管好两个班,一个是常规教学班;一个是全员导师班,开展“十个一”关爱行动,让学生感受关怀,快乐成长。撰好两篇文,一篇是教学反思;一篇是教学科研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多思多写,努力成长为研究型的好老师。

三、建设敏学求真的学风

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师生的学习风气,是学习者道德品质和学习品格的反映。我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出以“敏学立仁,探本索真”为学风。一要勤学,是就学习态度而言,希望营造全校上下勤奋学习之风;二要善学,是就学习方法而言,即不以向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勇于发问,善于合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长进;三要乐学,是就学习品质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书香校园建设等为快乐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随时、随地、随心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在快乐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科学精神,不懈探求世界的本源,探求事物发展的真理。

(一)规范学习行为

学校推出学生晨读、午练、暮省每日学习“三步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并推出课堂立仁三字经,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课堂立仁篇

学之道,贵以专,德智体,要全面。

有理想,更实干,重课堂,学不厌。

铃声响,进教室,学用具,快备齐。

人坐正,心入定,先预习,目标明。

自主学,敏于思,遇问题,要梳理。

合作学,多发问,人发言,静倾听。

习成果,乐分享,敢展示,不夸张。

师引导,认真记,增知识,长能力。

勤巩固,多练习,独立做,不抄袭。

讲方法,会学习,求新知,比效率。

(二)开设校本课程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倡导德行文雅、学识博雅、体格康雅、艺趣丰雅、崇劳尚雅的育人目标。学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构并实施“雅行立仁”校本课程,严格按照培养学生两项体育特长和一项艺术特长即“2+1”的要求,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开设应用文写作、经典诵读、棋艺、手工、书法、绘画、电子琴、古筝、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五大类60多门校本特色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生按照学校提供的课程目录,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进行自主选班和走班上课,实现了人人有项目、人人有特长。

(三)举办多彩活动

为给学生搭建学习展示的舞台,学校在春、秋学期分别举办“四节两会”活动。春季学期举办舞蹈节、绘画节、读书节、棋艺节、球类运动会、消夏文艺晚会活动;秋季学期举办音乐节、科技节、诗谜节、书法节、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晚会活动,实现班班都有节目,人人都参与。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快乐、体会成功,真正实现人人快乐、人人出彩。

【娄成林,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思源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靳晴晴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老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