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红色教育高地 擦亮学子精神底色
2021-06-04赵庭曾夏
赵庭 曾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教育。遵义是一方红色热土,作为革命圣地,遵义市近年来对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有何政策、规划?
周玉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视察期间,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为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遵义市教育局近年来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培根铸魂、润心启智,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切实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培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时代遵义好少年。2017年1月,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正式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系列活动。该活动以构筑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增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红色基因鲜明的一代新人为总体目标,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先期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目前我们已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培养了一批红色文化专家,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培养了一批长征故事宣讲员,开发了一套以长征故事为题材的地方德育课程,打造了一个全国知名的长征题材德育品牌。该活动正是遵义教育系统自觉履行政治使命、历史使命和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载体,也是加强遵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应用的新平台。
:贵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红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有哪些?
周玉新:遵义是1982年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在遵义全市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铭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铭记曾经在黔北大地发生的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
二是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遵义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者们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就是要铭记黄大发“立誓要让村民吃上大米饭”、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的英勇事迹。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黔北大地在新征程中涌现出更多“平时生活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儿女。
三是发扬传统。遵义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在教育投入上竭尽全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把一代代遵义儿女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红色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从内心认同伟大祖国好、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培养目标来看,遵义开展红色教育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素养:首先是爱党爱国精神。要从小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日子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培养有国才有家的意识。其次是集体主义精神。当前信息化促进了社会高度发展,但各种个人主义思潮也有所抬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同这些错误的思想作斗争,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主义放光芒的意义。再次是吃苦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通过红色教育,逐步改变他们怕苦怕累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从小敢挑重担,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青少年红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整体推进,请问贵局在推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具体是怎么做的?
周玉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对于遵义来说,市委提出了“2035看遵义”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那时候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他们正值壮年,是建设国家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市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前进,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打造一个精品课堂、讲好一个遵义故事、培养一支宣讲队伍。
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我们依托教育部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遵义师范学院,建设全市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引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的“长征课堂”得到中央、省领导签批肯定。
打造一个精品课堂。我们注重挖掘长征遗迹和长征故事,依托地方高校和地方长征文化研究机构开展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研究,打造长征文化精品思政课堂,开设“伟大长征铸就伟大精神”“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等专题思政课程,引导学生以走一段长征路、修一门长征课、听一场红色文化教育讲座、观一批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唱一首长征歌曲等“十个一”教学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让思政课极具感染力和现实教育意义。
讲好一个遵义故事。我们连续举办三届遵义市长征故事大赛,并将优秀选手推荐到市广播电视台担任“长征故事”宣讲嘉宾,向全社会广泛传播长征故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在红军长征遵义沿线重要节点选取中小学校,建成22所红色文化特色学校,把“长征故事进校园”有机融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動中,将长征故事进校园做到常态化。
培养一支宣讲队伍。我们依托遵义会址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机构,分4个批次,在约220所中小学校培养1,000名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的“小小红色宣讲员”,带领他们利用课余或假期,到遵义会址纪念馆、毛主席住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免费红色文化宣讲,集中展示新时代遵义青少年精神面貌。截至目前,已有2名“小小红色宣讲员”荣获国家级优秀志愿讲解员称号。同时,我们创新开展“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活动,分批次组织“小小红色宣讲员”走进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向大学生宣讲红色精神。截至目前,已有90名“小小红色宣讲员”到7省市、9所高校、1所中小学开展红色宣讲,“小小红色宣讲员”已成为遵义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是顺利开展红色教育的前提条件,请问在这方面,贵局做了哪些工作?
周玉新:遵义素有“红色之城”的美誉,“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是遵义在红色文化建设领域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如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我们是这么做的:一是物的方面,我们坚决做好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比如今年重点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教育的工作,从该项工作中就能把遵义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之用。二是人的方面,我们常态化做好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的联络,挖掘出众多英模人物,在全市持续开展“遵义市退役军人英模宣讲”进校园活动。三是故事方面,注重抢救性收集整理,遵义的很多红色故事是通过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2017年,遵义市教育局就联合遵义市党史研究室,深入百姓当中,对流传下来的红色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整理,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指导用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丛书》。
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一是借助重要节点,开展集中教育,比如今年贵州省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就放在遵义会议会址前,用鲜活的党史教育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重温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二是连续举办三届遵义市长征故事进校园故事大赛,决赛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并遴选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担任遵义市广播电视台“红城遵义”宣讲嘉宾。三是开展红色研学,打造精品线路。我们通过第三方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创新设计了“伟大转折·传奇遵义”“寻红色会址、访伟人故居”等16条实践教育精品线路,15个县(市、区)还以“遵义红”为主题,开发了不同的红色研学精品课程。四是创新方式方法,为适应当前青少年的喜好,我们尝试开展快闪活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我们组织全市大学生在遵义会议会址楼前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今年我们计划组织全市大中学生开展大合唱,为党放歌,把青年一代对党的深情唱出来。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红色教育效果,就要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推进红色文化课程进学校、进课堂,贵局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周玉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遵义红色教育的主旋律。
遵义市在推进“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活动中,坚持将“长征故事进校园”纳入中小学课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工作格局。各校从“社会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文体活动”三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长征故事进校园”课时,小学阶段每周1课时,初中阶段两周1课时,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红色教育入心入脑。
遵义推进红色教育的有利抓手就是以红色示范校为引领,带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研。为此,遵义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22所首批市级示范学校推进该项目。三年内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下发资金317万元用于支持各示范学校开展红色课题研究、师生红色文化培训、红色课程改革等相关工作;投入100万余元开发编写《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初中版和小学版,并于2019年底发放至全市中小学校。
红色文化育人须立足学生视角,体现学生的经验特质,才能解决教育空洞化、说教化、生硬化的难题。我们构建的红色文化课程是在全学科整合背景下开展的综合性实践学习。课程聚焦实践体验,活化了以理想信念为目标的传统教育课程形式、以真实情境为场域的自主性实践学习、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德育性实践学习。
一是搭建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架构。在红色文化育人的宗旨下,我们确立了“基于立德、行于体验、臻于生长”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以本土红色资源为支撑的红色课程体系。我们以“德”为基点,按整合性课程的思路,围绕红色文化多维目标聚焦实践体验,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开发了“我是红小鬼”“重走长征路”“今日小红军”等生动有趣的主题课程板块,形成《仰望丰碑》《追寻小红》《先辈邓萍》《浮雕追思》《追忆忠烈》等教学内容。
二是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教学范式。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既有一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同时融合学科领域,丰富了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课程内容。此实践活动我们多采用游戏式的多元化设计,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程;同时拓展学习时空,创造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教学新样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和思考,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亲身感受红军长征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新时代学生的价值追求。
三是建立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我们成功整合了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特聘遵义会议会址馆长、长征文化专家、老红军、全国道德模范等为专家顾问,以红色文化育人为共同目标,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依托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地点建设“遵义小红军实践活动”基地,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利的真实学习场域。同时,我们与遵义长征沿线的一些学校携手,成立了红色文化育人联盟,协同全域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目前红色教育的效果如何?下一步,遵义市青少年红色教育要在哪些地方用力?
周玉新:说到红色教育目前的效果,我想用“专”“实” “靓”“火”“树”五个字来形容。
我们坚持推进“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活动,坚持将“长征故事进校园”列入中小学课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工作格局,让红色课堂“专”起来。
我们积极搭建统一的平台,强化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大的德育作用,连续举办三届遵义市“长征故事进校园”故事大赛,让主题活动“实”起来。
我們注重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做好“小小宣讲员”和红色研学旅行两项重点工作,让红色遗址“靓”起来。
这些最小8岁、最大不过14岁的中小学生用他们的童真童趣讲述着遵义的红色文化和长征故事,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和充分肯定,创新德育“火”起来。
我们依托红色文化场馆、本土红色专家和地方德育红色教材,以社会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文体活动等为阵地,让遵义品牌“树”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作一些新的尝试。一是围绕今年“喜迎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引导更多学生开展红色教育。这方面我们在遵义会议会址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已经开了好头,在全国产生了较好影响。二是继续推进“长征故事进校园”活动,全面总结实施过程中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亮点、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加以改进,争取早日形成遵义品牌,为全国红色教育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遵义打造红色传承高地贡献教育力量。三是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将红色教育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形成遵义独特的红色教育新模式,不但做好“行进中的遵义会议”,还要将遵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搬到网上。四是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优势,指导各地各校运用当地的红色资源,扎扎实实开展好红色教育。
责任编辑丨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