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集中度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效应
2021-06-04马亚红
马亚红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随着运营管理理论的不断演进,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客户集中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市场化交易,在我国注重关系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更有可能选择关系型交易,使得我国企业客户集中度普遍偏高。证监会信息披露准则中对上市公司披露前五大客户信息做出了明确要求,以便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经营风险做出判断。当前学者对客户资源集中的认识有两方面,一方面认为较高的客户集中度可以增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认为高度依赖少数客户存在被客户敲竹杠的风险。
业绩预告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之一,所披露信息是业绩信息,决策相关性极高,且披露具有前瞻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因此成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关注焦点。证监会自2001年开始规范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半强制披露制度,对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要求强制披露,而其他公司则可以选择自愿披露。业绩预告中所涉及信息为预测性信息,能够弥补传统会计信息以历史性信息为主的不足,为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信息,但由于涉及不确定性因素,信息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公司所能获得的信息和管理层能力会影响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客户作为合作伙伴和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影响公司所能获取的信息,而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影响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二者均会影响公司的信息环境,因此二者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区间为2007—2017年,实证检验客户集中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预告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公司业绩预告形式越具体、业绩预告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有所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业绩预告越准确。而内部控制质量抑制对客户集中度提升业绩预告质量具有抑制作用。客户集中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及时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二、制度背景、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制度背景
2007年,证监会在年度报告格式中要求公司应当披露主要客户情况;2011年,做出了更具体的修订,要求分别披露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及其占比;2014年修订时进一步对该信息的披露进行明确。除了年度报告的披露文件外,其他信息披露监管文件如招股说明、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都提出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及其占比,在不涉及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应披露客户名称。在多项制度规范之下,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这一信息的披露不断规范和完善,为研究提供了契机。
我国业绩预告制度始于2001年,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中要求上市公司可以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下一期间的盈利预测;2002 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 号》中规定,公司管理层对可能为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度变动的业绩,应当予以警示;2007年,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到业绩预告一词,规定了必须进行强制预告的情形,并对预告类型进行了规范。在此期间沪深两市的交易所在制定的《上市规则》中也陆续对业绩预告问题进行了规范;随着这项制度的执行,交易所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然而,尽管涉及业绩预告的规范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业绩预告形式和精确度方面并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定,导致在实务中存在较大选择空间,上市公司预告形式呈现多样性,预告业绩范围存在精确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关注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行为选择的影响。
上述制度背景为研究本文所涉及问题提供了契机,可以通过公开资料获取公司客户集中度披露信息和公司业绩预告信息。由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存在选择空间,即可研究客户集中度对该行为产生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对客户集中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经济后果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正面和负面影响展开研究。客户集中度一般指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度量企业依赖大客户的程度,大客户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能挤压公司盈利空间,也可享有更高的商业信用额度,影响公司的资产周转效率,进而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客户集中也会增加企业失去客户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1]。作为其风险效应的体现,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客户集中提高了企业债券融资成本[2-3];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异质性[4-5]。客户集中度也会增加企业其他方面的风险,如会增加企业的诉讼风险[6],降低企业的成本弹性[7],增强企业的费用粘性[8]。客户集中也有有利的一面,高集中度的客户有助于形成稳定和可靠的供应链关系,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有助于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亦可形成外部治理效用,对企业产生监督,进而提升企业效率[9]。梳理已有文献可知,客户对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影响公司经营管理行为。已有研究显示,在业绩预告这类半强制性信息披露过程中,管理层一方面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在特定的情形下必须进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在披露形式和质量方面存在选择的空间,导致所披露信息质量存在差异。学者们针对可能影响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显著影响业绩预告质量,相较于防御型战略,进攻型战略的企业预告质量更低[10];机构投资者调研次数负向影响业绩预告质量[11];当企业所在地官员发生变更时,企业管理层倾向于提高业绩预告的精确度[1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业绩预告更乐观,精确性更低[13]。不仅企业外部因素会影响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亦会产生相应的影响[14]。
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学者们针对客户集中度经济后果和业绩预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研究,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客户集中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仅有学者从分析师角度入手,分析稳定客户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15],但尚未从企业本身角度分析,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业绩预告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此类文献。
(三)研究假设
1.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
业绩预告准确程度取决于预测可获得信息和管理层预测能力,作为关键的非投资利益相关方,客户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计划和财务决策,能够影响到业绩预测所需信息的供给。现有研究表明,客户集中一方面会增加公司专有投资,增强客户的议价能力,形成买方垄断,造成公司对客户依赖性过高,增加经营风险,可能会因为现有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和失去未来销售份额而导致实质性的重大财务损失,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进而增加业绩预告的困难程度。供应链集中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发现公司与客户存在私下的信息沟通,这样的沟通削弱了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6]。另一方面客户集中有利于公司与客户的供应链整合,提高公司资产周转效率,与客户协同效应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而与客户的信息共享能够降低信息披露风险。信息的共享能够增加公司对产品市场的了解,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对未来业务量变动预测的准确度,进而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公司对业绩预测的准确程度,研究发现稳定客户提升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15]。同时,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也可以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因此客户集中度究竟会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a: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正相关。假设1b: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负相关。
2.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
内部控制系为实现控制目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和全体员工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要素。作为公司内部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规范公司经营过程,控制经营风险,为公司业绩预测提供可利用信息;另一方面,在业绩预告过程中,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可以发挥作用,控制预测过程中的风险,加强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增加预测的准确程度。内部治理越完善,公司预测越准确。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正相关。
3.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绩预告质量
在二者都可能影响业绩预告行为的情形下,内部控制质量作为内部治理机制,是否能够在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预告之间产生调节作用。客户集中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发挥作用需要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与客户的供应链协同和信息共享均需要通过公司内部流程和信息沟通实现,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是相互增强还是削弱?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能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客户关系,且公司所选择的客户会拥有相对较好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这可以部分缓解过度的客户集中带给企业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由此会强化客户集中度与业绩预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信息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内部控制的效率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减少公司业绩预告过程中对私有信息的依赖,因此可能会削弱客户集中与业绩预告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3a:内部控制质量会增强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假设3b:内部控制质量会削弱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样本为2007—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因其供应链关系产生的专有性投资更多,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更高,客户集中度高低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更大。研究中所需业绩预告数据来自万德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及其比重信息通过手工方式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附注中整理取得,内部控制质量数据来自迪博数据库。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针对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做了以下处理:①剔除了未进行年度业绩预告或未披露销售前5名客户销售比例的公司,对发布多次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仅保留最后一次样本;②剔除了ST、*ST等被特殊处理的公司;③剔除了财务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的公司,如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收入为负数的公司;④剔除了研究中所需其他数据缺失的公司。经过上述数据处理,得到了1 712家公司共计8 936个年度观测值。为避免极端值引起的估计结果偏误,文中将主要连续变量进行左右各1%的缩尾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Stata15.0。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以往的文献大多用业绩预告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及时性来反映披露质量。本文参照现有文献,设定被解释变量及其衡量方式。对于业绩预告的准确性,用accuracy来衡量。首先从预告形式具体性进行度量。虽然我国业绩预告属于半强制预告,相应的制度做出了规范,但由于制度中对具体的预告格式未做明确、一致的要求,所以上市公司在披露中表现出不同的预告形式,大体可以分为4类,见表1。
表1 业绩预告形式分类表
对使用者来说,越明确的信息越有效,所以我们依据预告形式设定准确度变量accuracy1的取值,形式越精确,取值越高,即当形式为点值时取3,为区间值时取2,为上、下限值时取1,为定性预告时则取0。
以业绩预告值与实际利润值的误差衡量预告准确性,此种衡量方式仅适用于预告形式为点值和范围值的情形。以盈余预告的点值或范围值的中值与当期盈余实际值之差的绝对值经期初市场价值标准化后乘以负1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accuracy2=abs[盈余预告点值(范围值中值)-盈余实际值]/期初市场价值*(-1)
该值越大,准确性越高。
对于业绩预告的精确性,用变量precision来进行衡量,参照现有文献,具体衡量方式为:
precision=(-1)*abs(上限值-下限值)/abs[(上限值+下限值)/2]
宽度越大,精度越低,故precision值越大,精度越高。
业绩预告及时性指从盈余预告发布日至财务报告实际公告之间的时间间隔,间隔越长,信息越及时。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客户集中度,一般客户集中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衡量,一是计算前5名每一客户销售额比例平方的cc1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指标,不仅能度量客户总数,还可衡量其在公司收入中的相对重要性;二是根据公司当年前5 名客户销售额占总体销售额的比例计算的cc2指标。本文在主检验部分采用了cc1,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采用了cc2。
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用迪博内部控制评级指标来衡量,为减少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用该指数除以100后的值作为内部控制质量ic的值,该值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好。
3.控制变量
参照之前学者对业绩预告相关研究,在研究中控制以下变量:首先控制与业绩预告本身相关的变量。业绩预告消息的性质对业绩预告行为会产生影响,因此设定变量news,当业绩预告性质为预增、扭亏、略增、续盈时为好消息,赋值为1,当业绩预告性质为略减、首亏、续亏、预减、不确定性时为坏消息,赋值为0。同时业绩预告披露及时程度对其准确性和精确性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在以准确性和精确性为被解释变量时,控制时滞变量lag,其值等于预告日与实际披露日之间间隔天数。其次公司基本情况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业绩预告,因此控制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性、成长性、托宾Q值、上市年限等基本信息指标。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业绩预告行为会产生影响,因此控制公司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审计机构及分析师跟踪情况等。研究中同时控制行业和年度变量。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变量名称及定义表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假设1、假设2及假设3,分别设定如下模型。
accuracyi,t/precisioni,t/lagi,t=
β0+β1×cci,t+controlsi,t+εi,t
模型1
accuracyi,t/precisioni,t/lagi,t=
β0+β1×ici,t+controlsi,t+εi,t
模型2
accuracyi,t/precisioni,t/lagi,t=
β0+β1×ici,t+β2×cci,t+
β3×ici,t×cci,t+controlsi,t+εi,t
模型3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全部样本中,披露了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总额的公司共计8 936家,其均值为30.40%,说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客户集中度普遍较高。分别披露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的公司共计7 047家,对于这些样本可以计算出其客户集中度指标cc1。对于被解释变量,因为计算中所需数值不同,故样本数的分布有所不同。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续表
(二)实证结果
1.检验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发布形式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为accuracy1,为定序变量,采用Order Logit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第(1)列为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业绩预告形式影响的研究结果,从变量cc系数可知,二者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客户集中度越高的企业,选择的预告形式越具体,假设1a得到验证。第(2)列是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业绩预告形式的影响,变量ic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其预告形式反而更不具体。原因可能是公司选择越不精确的预告形式,其实际盈余值在预测范围内的概率就会越小,为避免因业绩预告不准确导致被交易所问责或处罚的风险,选择了较为不具体的业绩预告形式。表中第(3)列为检验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二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了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业绩预告形式准确性的效果。
表4 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形式的影响
2.检验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准确性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为accuracy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第(1)列为客户集中度对业绩预告准确性的影响,可以看出,客户集中度越高的企业,业绩预告准确性越高,真实盈余更接近预测值,二者正相关,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中第(2)列为内部控制对业绩预告形式的影响,ic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业绩预告准确性越高。无论是客户集中度还是内部控制都为企业业绩预告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信息,改善了公司的信息披露环境,提高了预测能力。
表5 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准确性的影响
第(3)列是加入了交互项以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交互项的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客户集中度正向影响公司业绩预告准确性时,内部控制制度会抑制其作用的程度。可能是因为在提供管理层业绩预告所需信息时,二者产生了竞争,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可以为业绩预告提供更多的信息,此时公司对外部的信息来源依赖程度降低。
3.检验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精确性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为precision,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第(1)列可以看出,客户集中度可以提升公司业绩预告的精确性,也即公司利润预告的区间会更加的小;从第(3)列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会抑制客户集中度对业绩预告精确性的作用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表6 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精确性的影响
4.检验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及时性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为lag,结果如表7所示。表7中各列数据表明,客户集中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均未对公司业绩预告及时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按照制度规定,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最晚时间为次年1月31日前,大多数公司会选择在三季报及次年1月31日之间这段时间披露业绩预告。从lag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其均值为107 d,中位数为91 d,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大多在三季报结束后披露全年度的业绩预告。由于制度规定比较刚性,所以披露及时性问题受客户集中度及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较小,大多数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都是从合规的角度,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披露。
表7 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业绩预告及时性的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更换解释变量,对客户集中度,按照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cc2进行度量,结果与主检验基本一致。对业绩预告及时性变量,以业绩预告发布日至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间隔天数进行衡量,结果与前文一致。
在以连续变量作为交互项的模型中,由于单变量和交互项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存在偏差,通过对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因此在检验交互作用时,将客户集中度cc和内部控制质量ic进行去中心化处理,检验结果基本不变。企业客户集中度与其所在行业、产品和业务模式相关,而业绩预告是企业信息披露行为。一般首先有企业供应链的形成,再有信息披露策略的选择,故上述问题存在逆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较小。
五、结论
客户集中度较高在我国目前的营商环境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深入分析。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这一信息披露行为为切入点,研究发现作为业绩预告中的信息来源之一,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业绩预告的形式、准确性和精确性都有正向的影响,说明较高的客户集中度确实可以增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业务的不确定性,提升预测的质量。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作为公司内部业务和流程的规范体系,削弱了客户集中度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正向作用。在业绩预告过程中,内部信息来源和外部信息来源之间产生了相互替代,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进行业绩预告时对外部私有信息的依赖程度较低。但客户集中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均未对业绩预告及时性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现阶段业绩预告是主要以合规为目的的信息披露,大部分公司业绩预告是应对半强制性监管的结果,以向投资者揭示风险为主,而非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
客户集中度和内部控制质量都能够丰富公司的信息环境,在提供预测性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应加强对二者在这方面作用的利用。一方面加强供应链管理,发挥供应链整合的优势作用,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信息沟通,增强内部控制的约束力,减少管理层的自利性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业绩预告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进行引导,发挥内外部其他监督机制的力量,使得公司披露行为从合规目的逐渐到价值传递,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