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

2021-06-02李菁刘芬芬刘岁郭银霜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李菁 刘芬芬 刘岁 郭银霜

摘要:选取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运用重心法描绘房价和制造业时空演变特征,通过计量模型分析房价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重心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房价重心向西偏移态势显著,制造业重心向北偏移更为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空间布局分层明显,香港、澳门和内陆地区差异显著;(3)房价是影响大湾区制造业集聚度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房价水平并未抑制区域制造业集聚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聚度日益提高,区域联系紧密程度有待加强。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聚;制造业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1)03-0034-40 收稿日期:2021-01-18

作者简介:李菁,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芬芬,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岁,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郭银霜,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Z20170030)。

1 引言

制造业是工业文明时代国家力量的基础。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助推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2017年,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旨在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联动而非孤立的制造业供应链系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从业人数811.861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8.44%。因此,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对于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寻求区域制造业深度分工与合作路径及助推粤港澳深度合作有着深远意义。

近年来,制造业的集体迁移现象引发学者热议。关于房价对产业发展、布局的影响性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深入开展,当前学界普遍认同: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经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螺旋上升进程,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符合“倒U型”曲线,即房价在一定范围内上涨能促进制造业的集聚,当房价上涨超过一定水平时会抑制当地制造业的集聚。西方推崇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认为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要素成本、房价水平的差异会使外围地区更具有竞争力。制造业会逐渐从经济中心扩散至外围地区,而且劳动力投入较多、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率先向外围地区转移。以邵挺、范剑勇为代表的学者沿用新经济地理学观点并丰富了其内涵,从房价的角度探求地区制造业扩散的机制,提出城市制造业集聚带来的就业人口增长会加剧对土地这一稀缺要素的竞争,城市获审批的用地指标有限,难以满足大型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用地需求,增加企业用地成本,“倒逼”制造业转移到地价和房价相对低下的外围区域。如上所言,房价对制造业空间演变有着显著效应。

已有研究普遍从经济视角探究省域、城市层级房价对产业的影响,侧重于分析房价对产业单一维度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整体城镇化率高达85%、GDP达10万亿元的发达城市群,同时也是一个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的多元化城市群。其特殊的产业环境、万亿级的经济体量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关系,探究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对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为大湾区深化分工合作建设内陆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区位熵

区位熵是衡量区位产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反映该区域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揭示研究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选取区位熵描述珠三角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区位熵的值越高,研究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1)

(1)式中,Qi就是某地区的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Ait为某地区的i产业的相关指标(本文选取产值、就业人数等);Ai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Pit指在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Pi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一般来说:当Qi>1时,说明i地区的区域经济相对优于研究区域整体水平;当Qi<1时,说明i地区的区域经济不及研究区域整体水平。

2.1.2 重心分析方法

重心分析方法利用力学原理,确定区域某种属性的空间重心区位及不同年份之间空间重心区域的移动距离与方向。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次级区域构成,第i个次级区域中心坐标为为(xi,yi),mi为该区域的某种属性值,该区域某属性的重心计算公式见(2)式:

;            (2)

(2)式中,(X,Y)为某属性在该区域空间分布的几何中心,X,Y分别表示该属性重心的经度值与纬度值;xi、yi分别是i次级区域中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重心空間移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3)

(3) dt表示t年重心空间移动距离,Xt+1、Xt分别表示t+1年、t年某属性的纬度值,各市的重心经纬度以城市经纬度为准;c为常数,表示由地球表面坐标单位转化为平面距离的系数,为简化计算取整为111km/°。

重心空间移动方向采用式(4)计算,

(4)

(4)式中其中P表示重心的空间移动方向。重心的空间移动方向为纬度上变化速度与经度上变化速度之比,其方位变化详情见表1。

2.2 数据说明及来源

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屡经修订,为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剔除因统计标准变更而产生的不完整和失真数据,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5-2017年的宏观面板数据为最终研究数据。内地城市面板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制造业相关数据来自工业数据统计库,其他产业相关数据来自重点行业数据库。香港面板数据来自《香港统计年刊》,澳门面板数据来自《澳门统计年鉴》。城市经纬度和缺失数据补充参考《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见表2。

3 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特征

3.1 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

为明晰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演变趋势和路径,运用重心法探究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重心、转移方向、迁移量以及迁移速度,详细情况见表3、表4。对比可得:(1)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布局呈明显向西北方向移动,但偏移态势有细微区别。对比2005年与2017年房价和制造业重心及经纬度偏移量,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向西偏移趋势更为明显,制造业重心向北移动趋势更为明显。(2)逐年对比2005-2017年房价和制造业重心及经纬度偏移量,房价重心偏移幅度远超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重心2005-2017年空间移动距离共计21.93千米,年平均移动1.83千米,房价重心空间移动距离共计50.62千米,年平均移东距离4.22千米,约为制造业重心年均迁移量的4倍。

3.2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空间布局特征

参照公式(1)计算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区位熵,根据区位熵取值范围将其均等分为一般集聚、中等集聚、高度集聚三类,通过Arc Gis分类显示2007、2010、2013、2016年4个时间节点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见图1。结合数据和图示,从时间维度看:(1)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整体呈明显集聚态势,区位熵取值区间为0.22~8.48,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珠三角制造业产值、就业人数等多项指标表明,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区域制造业经济产出持续增长,呈高速发展态势。从空间维度看:(1)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生产要素外流,生产要素向邻接欠发达地区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广州、深圳、珠海,制造业生产要素外流,制造业集聚度下滑。制造业生产要素向与之相邻的欠发达地区集聚,惠州、东莞、佛山制造业集聚度大幅增长。(2)城市间制造业空间演变差异大。惠州、东莞、佛山制造业空间演变呈加速集聚趋势,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制造业空间演变呈现“高度集聚-向外扩散-平稳集聚”的趋势。以广州为例,2005-2008年制造业集聚度持续增长,2008-2015年大幅下滑,从0.98跌至0.84,2015-2017年降幅减速,集聚度小幅回温。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重心迁移情况,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群重心由区域中心向外围城市移动,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向东莞、佛山转移态势明显。

4 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对制造业空间演化的影响

4.1 实证结果

考虑到本研究解释变量中不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选取静态面板模型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空间集聚演变原因,模型如下:

其中,i=1,2,…N,t=1,2,……,T;xit为K×1列向量,K为解释变量个数,β为K×1系数列向量。对于特定的个体i而言,αi表示不随时间改变的影响因素。

为探究房价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以区域商品房房价(var1)为自变量,结合已有研究,从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基础、社会保障水平四个层面选取控制变量。消费水平选取人均零售业销售额(var2)为控制变量;对外开放水平选取外商直接投资额(var3)为控制变量;产业发展基础选取工业从业者占总就业人数比值(var4)为控制变量;社会保障水平选取医院及医疗机构床位数(var5)为控制变量。

实证表明:区域商品房房价(var1)的相关系数为0.405,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证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聚演变和该区域商品房房价具有强相关性。在某一区间内,区域房价上涨抬升企业生产成本和从业人员生活成本,加速产业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和空间演变。从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房价和制造业发展呈正相关,当前房价水平并未抑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态势,符合前文房价和制造业空间重心同向迁移的现实。香港、澳门等地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制造业负荷能力,城市制造业集聚度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结合已有研究,对比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寸土寸金的高房价区域,佛山、惠州、江门等区域低廉的用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将成为其承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转移制造业的一大优势。

4.2 结论

(1)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重心均向西北方向偏移,房价重心偏移幅度远超制造业。通过重心法描绘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空间布局重心,得出房价和制造业重心均明显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结论。根据空间重心的偏移幅度辨别偏移差异,粤港澳大湾区房价重心向西偏移趋势更为明显,制造业重心向北移动趋势更为明显。对比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重心的迁移量发现房价重心偏移幅度远超制造业。

(2)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与港澳地区“前店后厂”的发展格局,已经建成基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基于前期高速发展,粤港澳大灣区中珠三角区域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远超香港、澳门。从时间纬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整体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均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制造业空间演变呈现“高度集聚-向外扩散-平稳集聚”的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制造业生产要素由经济发达地区外流向邻接欠发达地区,惠州、东莞、佛山等欠发达区域制造业呈加速集聚趋势。

(3)实证分析表明,房价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200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和制造业集聚度呈正相关,即当前房价水平对制造业空间演变呈正向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房价并未抑制区域制造业发展和空间集聚态势。

5 发展建议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5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做好产业区域内转移准备。房价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因素,当前房价水平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呈正相关。整体来看,现阶段房价水平并未抑制区域制造业集聚趋势,但香港、澳门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制造业负荷能力,导致香港、澳门制造业集聚度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制造业从高房价水平区域退出,转向邻接低房价水平区域已成必然趋势,毗邻高房价区域的江门、肇庆等地,低廉的用地成本、丰富的用地资源,将成為其承接高房价区域制造业转移的一大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仍然是支撑制造业长远发展的沃土,拥有深度挖潜的价值。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产业发展现状,珠海东岸的东莞、惠州向内接壤泛珠三角广阔腹地,向外连接香港自治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适合发展轻工业和外向型经济,有利于生产要素集聚。毗邻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等区域对香港外溢的制造业有着较大吸引力。

(3)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支点,引领带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珠三角区域经多年发展积淀,逐步从与香港合作“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向自主研发的高端制造业转变,已经形成以轻型化为主的产业集群,建立了分工明确、配套完善产业链。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持续增长的发展前景是东莞、佛山发展高精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济.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企业观察家.2019.11

2.黄群慧 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3.01

3.林江 范芹.广东自贸区:建设背景与运行基础.广东社会科学.2015.03

4.贺灿飞 潘峰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南方经济.2011.06

5.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

6.范剑勇 邵挺.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经济研究.2011.46 (02)

7.罗胤晨 谷人旭.1980-2011年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经济地理.2014.34 (07)

8.文东伟 冼国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程度及其演变趋势:1998-2009年.世界经济.2014.37(03)

9.范剑勇 邵挺.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经济研究.2011.46 (02)

10.陈湘满 陈瑶.城镇化质量、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41 (6)

11.邵挺 范剑勇.房价水平与制造业的区位分布——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10

12.唐根年 管志伟 秦辉.过度集聚、效率损失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研究.经济学家.2009 (11)

13.刘松松.房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分析研究.山东大学财政学.2012

14.郭文伟 李嘉琪.房价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城市问题.2019.10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