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文物保护与修复研讨

2021-06-02张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7期
关键词:修复保护

张洁

摘 要:青铜文物具有悠久的演变与传承历史,因此目前得以留存的青铜文物能够反映出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文思想内涵。文物保护部门对于青铜文物必须要妥善加以保护,准确判断与检测文物破损部位,然后对其实施全面的保护修复工作。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人员有必要准确掌握修复青铜文物和鉴定文物破损部位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修复青铜文物,发挥青铜文物的文化遗产价值。

关键词:青铜文物;保护;修复

青铜文物主要由青铜器构成,多数青铜文物包含铅元素与锡元素等基本物质成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青铜文物容易出现破损与裂缝情况,损害了文物本身具备的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可见,文物保护部门及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必须要经常检测文物外观结构和文物各个部位缺陷,合理运用文物修复技术进行保护修复。

1 青铜文物的常见病害表现形式

年代久远的青铜文物如果没有得到科学与合理的保存,文物的表面部位会产生弥散性的锈迹病害。情况严重时,还会表现为粉末状的文物表面腐蚀,严重影响青铜文物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①青铜文物在湿润程度较高的区域空间范围内,青铜表面部位的点状锈迹就会扩大,直至腐蚀青铜器的内部结构。②

此外,某些青铜文物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保护,导致文物外观表面出现孔洞、层状物质堆积、残缺变形或裂隙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青铜文物易出现外观凸起或者内部结构穿孔的现象,这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清理的腐蚀性物质长期累积于青铜文物表层,造成非常明显的文物破损以及性能改变后果。③

因此,及时修复青铜文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多数的文物保护机构已经能够准确认识文物保护义务与职责,而且很多文物保护专门机构也在不断更新青铜文物的检测与修复仪器。青铜文物得到全面及时修复的前提就是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经常检测青铜文物的内部结构以及外观特征,防微杜渐,加大文物修复保护力度,确保将青铜文物病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 青铜文物的病害修复处理技术

由于青铜物质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青铜文物非常容易遭受外界空间环境的氧化影响。存在氧化风险的青铜文物外观表层结构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那么氧化腐蚀点就会表现为迅速蔓延的状态,直至青铜文物彻底破损。

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对于已经存在严重腐蚀迹象的青铜器文物通常无法做到彻底修复处理,因此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早察觉青铜文物的外观病害,运用精准的病害检测技术手段来判断与处理青铜文物表层部位病害。

在修复青铜文物的实践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

2.1 补缺与矫正修复技术

补缺与矫正的青铜修复技术目前重点运用于严重变形与残破的青铜文物修复。青铜文物的整体外观结构如果失去了完整性,则必须要用到焊接工艺、外观矫正工艺、胶结工艺以及其他工艺手段来进行弥补。④

在这样的现状下,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运用补配处理工艺来修复残缺与破损的青铜器,其中涉及低熔点的合金材料、高分子玻璃、锤锻紫铜片以及铸铜材料的缺陷补配处理过程。因此,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到准确拼接残破的青铜器文物碎片,运用专门的文物补缺修复技术来补配存在缺损的青铜器外观部位。①

近年来,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对于模压处理方法、锤击处理方法、顶撑处理方法以及其他的青铜文物矫正工艺手段已经能够全面予以运用,充分展现了多种文物矫正处理手段在恢复青铜文物外观完整性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在必要的时候,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应当借助聚醋酸乙烯酯或者三甲树脂的透明无色胶体来粘贴青铜器的破损部位,通过实施全面的修复胶粘技术手段来恢复青铜表面的完整结构。

2.2 封护青铜文物表面部位

封护青铜文物表面的专业技术手段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技术人员通过实施封护表面的专业修复技术手段,将外界的腐蝕物质以及氧化元素进行全面的隔绝,保证青铜文物的外层部位始终平整与光滑。在对青铜文物实施封护处理的实践过程中,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丙酮溶液(3%以内浓度)予以完成,进而达到完整封护青铜器表层结构部位的效果。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青铜器的表面部位封护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会逐渐呈现出物质分解的倾向,不利于实现文物封护修复的最佳效果。技术人员对于文物封护处理的工艺手段应当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调整,确保封护物质本身具备稳定化学性质,避免产生封护表面物质分解的后果。在涂刷青铜器的表面封护层基础上,文物修复技术人员还要严格避免眩光现象的产生。这是由于,眩光现象将会给青铜器的外观视觉美感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2.3 去除青铜表面的有害锈迹

有害锈迹如果附着于青铜器表面,那么锈迹就会缓慢渗入青铜器内部,对青铜器结构产生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为了妥善保护青铜器的完整外观结构,文物修复保护人员必须要密切及时去除文物外观锈迹,确保青铜文物始终达到外观平整与光滑的状态。③

在清理青铜文物的表层锈迹过程中,文物修复人员应当先测试文物修复手段的可行性,进而选择最适用于青铜器文物外观锈迹去除的最佳材料与工艺手段。

目前,文物修复人员可以选用洁牙机、手术刀或者超声波装置去除青铜器表层锈迹,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恢复青铜文物的表面光滑性与平整性。

2.4 做色修复处理技术

青铜做色处理工艺的实施前提就是全面打磨即将进行做色处理的青铜器表层,尤其是经过粘接与焊接处理的青铜器裂缝部位。

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已经能够运用多种灵活的配色方法来做色修复青铜器,尤其是针对青铜器的外观破损部位。丙烯类的做色修复颜料在使用之前,应当运用纯水对其进行必要的稀释处理,达到准确控制文物外观颜色的目的。表1为青铜文物的各种修复处理技术手段运用比例。

3 青铜文物的保护机制完善要点

作为珍贵的文物遗产,青铜文物必须要得到完整与全面的保护,有效防止青铜文物产生外观缺损或结构裂缝的病害。目前,文物部门加大了对青铜文物的保护力度,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部门加强青铜文物保护实践力度和完善改进方向。④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针对青铜文物主要应当实施如下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3.1 引进青铜文物修复与检测信息化手段

成功修复青铜文物的前提就是准确检测青铜文物,因此文物病害检测技术人员要将信息化检测软件平台全面运用于检测青铜文物病害,进而达到准确判断青铜文物外观与内部结构病害的目的。文物保护部门对于青铜文物的现代化检测手段与维修技术软件平台应当予以正确的利用,确保在根本上增强青铜文物保护实践力度,合理控制青铜文物修复成本。

3.2 健全青铜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青铜文物的日常管理及保护工作都要得到文物保护机构的重视,文物保护部门针对青铜文物有必要专门设置文物保护机制,运用体系化的文物管理技术手段来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健全青铜文物的日常保护与监管机制。

目前,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部门开展内部管理工作的必要支撑,文物保护部门系统如果缺少智能控制手段,那么将会给文物保护部门的各项工作造成很多的障碍,如可能造成文物保护部门在统计文物总数以及藏品资产信息的环节出现人为误差。因此文物保护与管理部门应当能够正确认识青铜器文物的智能化管理平台的重要作用,依靠智能管理平台来监控固定资产,妥善保存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青铜器文物藏品。

智能化手段还应当成为上述部门各个岗位人员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增进各个岗位之间的业务关联性,确保各个岗位人员能够在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共同保护青铜器文物。

3.3 提升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

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对于文物修复技术手段应当予以准确的选择运用,确保选择既有助于资源节约又能优化文物修复效果的最佳文物修复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文物修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业务素养,充分结合青铜文物的保护管理宗旨与需求来實施青铜文物外观检测与保护修复工作。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学习最新的青铜器文物修复技术手段。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需要依靠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还必须依靠财务管理人员。因此文物保护部门对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开展综合性的业务实践培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并正确操作智能管理系统,针对藏品文物进行实时性的监控。

文物保护机构对于专门负责保管青铜器藏品以及维护藏品的工作人员通过施行严格的岗位操作培训,充分保证了专门负责人员能够具备优良的业务素养,坚守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保管青铜器文物的过程中,不能够出于谋求经济效益层面的考虑,而是必须着眼于保证公众的权益,为社会公众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部门对于长期施行的青铜器文物日常保管工作流程应不断进行更新,依托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文物保管手段来保持青铜器文物各项数据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不法分子窃取青铜器文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修复与保护青铜文物的重要措施必须得到文物保护部门关注,文物保护人员以及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运用检测青铜文物病害的专门仪器来进行科学判断,准确界定青铜文物产生病害的区域与类型。

近年来,修复青铜文物病害的专业技术仪器已经得到全面的完善与创新,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已经能够将信息化检测手段运用到青铜文物检测中。具体在实践中,文物保护部门必须要深刻认识青铜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责任,完善青铜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增强相关部门保护珍贵青铜文物的常规工作开展实施力度。

猜你喜欢

修复保护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
WebSocket安全漏洞及其修复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