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圣”之圣

2021-06-02郑殿兴

杂文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圣诗史杜诗

郑殿兴

谈古诗,离不开唐诗;谈唐诗,离不开李白、杜甫、白居易……对他们,我虽都很佩服、极佩服,但在佩服前面如果加个更字,只能是杜甫了。这是因为:其人,有“诗圣”之谓;其诗,有“诗史”之称——在唐朝诗人中,如此“二诗”者,杜甫怕是唯一了!

圣,意为崇高之最。古代圣人孔子,革命圣地延安,便是人们最熟的圣之用例了。“诗圣”,诗歌顶尖高手也。事实,正是这样啊!“三吏”“三别”外,杜诗还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爱国、爱民佳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那样的愤懑、悯人诗句……如此现实主义的“诗史”之诗,乃“诗圣”之根基——“诗圣”之圣,圣在“诗史”之诗!倘无“诗史”之诗,“诗圣”形象便有些模糊了。何谓“诗史”之诗?用现代语言简要来说,便是:诗的题材,多是大事、大情;诗的内涵,多显爱国、爱民之心!

有人,也许很有些不屑:“诗圣”之圣,有那么圣吗?不必讳言,“诗圣”,也有“瑕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理想、志向,人所共知了。但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之“卑下”、爱国从未远离“忠君”之局限……怕也人所共知了!可这,能成为苛求古人的理由吗?能减掉“诗圣”成色吗?杜甫之名,后代才远播。由此,也再次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人品、诗品高,就一定不会被埋没,一定会被有识之士视为知己。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每天读杜诗……他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话,不就是“诗圣”之圣的最有力证明吗?

力显“诗圣”之圣的特色之作,意义才重大,影响才深远,历史才“留痕”……如此观点、观念,已成众多文人的共識与实践了。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都是这样了。鲁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可不是空说,“三个伟大”,更不是白来:《友邦惊诧论》的声讨“友邦”和走狗、《纪念刘和珍君》的颂扬热血青年、《阿Q正传》的批判国民“劣根”……鲁迅弃医从文后的一系列惊世之作,让世人叹服了。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是党的一贯态度、一贯主张。2017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便是如此态度、主张的最新表现了。正因有此“一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从“诗圣”之圣里汲取养分……让文艺不断进入新境界、迈上新台阶,在新时代频频展现了: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暗算》《生死抉择》《山海情》《跨过鸭绿江》,不都是“诗圣”之圣——优秀文化、文学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升华版吗?不都在提高人们认识、鼓舞人们斗志上,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吗?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诗圣”之圣精神,是每一位有志向的文艺工作者的义务、责任——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如此义务、责任愈发凸显了!让我们再接再厉奋起直追,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吧。

猜你喜欢

诗圣诗史杜诗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篆刻杜诗记
杜诗“诗史”说检讨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阐释距离的微妙把握与阐释体验的差异性生成——以“杜诗”阐释为例
试论杜甫“诗史”在宋代的接受
为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口占七绝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