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6-02贾旭聪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

贾旭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酒店企业带来了抢占市场份额、 扩大营业规模的契机。许多酒店企业在各大城市中设置连锁机构的行为,不但刺激了酒店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但是机会与挑战是同时存在的,酒店企业的产品就是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面对如此严峻市场环境和激烈竞争,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因此,完善酒店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了酒店经营成败的核心。由于内部控制管理涉及的关键点较多,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较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高。文章结合酒店行业现状,主要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通过研究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在收入内部控制、成本内部控制和投资内部控制等三个环节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酒店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内控成效提供依据,使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提高酒店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酒店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酒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一)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有效性,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以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是企业内部自我协调和自我约束的管理系统,是为保证企业运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管理措施。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酒店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自身特点,其服务面宽、环节多。酒店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在酒店内部形成一种揭露舞弊、堵塞漏洞、保护财产及对整个经营过程进行检查、调整、制约的保障机制。酒店内部控制对保证酒店营业收支的可靠性、保护酒店财产安全的完整性,保证酒店营业活动的有序性、高效性,有着重要作用。酒店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三部分内容:销售内部控制、成本内部控制、投资内部控制。

(二)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意义是通过制度办事,而不是通过人来办事。人是有感情的,以人管理,容易出现漏洞,不能保护企业的利益。制度是标准化的,放在任何人身上的效果都是一样的,能对企业管理产生积极作用。内部控制完善了酒店业务的操作流程,为各项经济业务和各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有效的保障。酒店需要根据业务和环境,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努力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高酒店的行业竞争力。

(三)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及时,信息既包括会计信息,又包括经营信息。其前提条件是企业中的全体成员要对信息的正确性有统一的认识。二是确保企业遵循相关的法规、制度、流程。三是资产的保全,包括钱、物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确保企业资源得到保护,不被损毁。比如企业因人员操作不符合规定,导致酒店物品损坏,如果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此类问题。

二、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收入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酒店设立了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岗位,但是对于收入内部控制的管理不完善,甚至不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对收入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中经常不按照财务准则和规章制度办事,在管理上和收入的核算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责任不清、制度执行力差等情况。

2. 酒店员工存在舞弊现象

部分酒店行业中,有些员工法律观念比较薄弱,由于受到了个人利益驱使,存在着收取费用未入账、虚开发票、违反财务规定等现象,甚至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舞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酒店经营活动。

3. 酒店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机构执行的工作制度。在酒店收入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受到忽略,比如前台的账单没有及时审核,出现跑账等,财务部门没有针对这些问题修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缺少监管作用,没有复查这些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法律制度;对于实物的监管没有做到及时盘点,无法确保账实相符。

(二)成本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酒店强调酒店的成本节约工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侧重点是餐饮成本和采购成本的核算工作,对于成本分析工作、管理工作和应收账款的收回等没有足够重视。因此,酒店的成本控制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来考虑成本的节约,如果酒店对这些工作缺乏足够重视,不但无法了解未来的隐藏价值,而且会对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目前,酒店行业竞争激烈,更需要严格把控成本,完善审批流程,执行预算。

(三)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

部分酒店规模比较小,企业内部由一名出纳负责日常的收支业务,或若干岗位由一人办理,岗位难以分离,这种模式中,可能发生错弊并掩盖错弊。比如在发生错误时,往往把账务记录刻意贴近现金变动,以此掩盖错误。同样,销售过程中的职能设置也可能存在问题,企业将销售最终报价,客户享受赊销额度,坏账注销等多项业务放在同一名销售人员身上,客户赊销,该人员故意放大赊销额度,客户没有能力还款时冲销坏账,套用企业资金。废旧物资的管理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库房管理人员未控制出入库环节,出售废旧物资时增加其重量,导致企业受到损失。

2. 岗位轮换不及时

定期岗位轮换制度能够有利于防范案件发生,也為各项工作提供了监督机制,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风险隐患。特别是出纳、会计等重要岗位的轮换,可以及时发现其中有无违法违纪行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虽然员工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但是很难在新的环境下改善其工作方法,如果日常操作中有问题,很难被发现。如果该问题是因为能力疏忽导致问题后果轻微,但是,如果该问题由人为控制导致问题后果严重。此外,岗位轮换不及时很难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工作交接出现问题

因意外情况离职,或岗位轮换出现交接的情况常有发生,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是可能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因新接替人员不了解工作岗位,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导致一段时期内工作效率低下。二是因组织变更,人为商定的措施没有实施。

4. 企业资源个人化

很多企业中,某一个人在某一岗位化公司资源为个人资源,容易导致该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谋取个人资源。比如采购员以采购量为筹码,与供货商换取企业利益。

5. 缺乏约束机制

部分酒店企业中,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大小事务,所有决策集中在某一人或者某一环节上,对事项缺乏全面了解,无法做出准确决策和分析。领导高度集权,缺乏制约和监督机制,可能导致腐败,很难控制和发现。

6. 内部控制制度较为随意

每一个部门出台本部门制度,制度之间不兼容,系统缺乏科学性,无法贯通各个业务模块,导致员工都不遵守制度或对工作持观望态度。

7.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多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多,影响经营效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是目前企业的中心。因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权衡好经营效率与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两者之间的协同。

8. 制度落实情况较差

制度悬空时,所有业务规范有记录但无人遵守,员工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此时,做事越多的人犯错概率越大,被批评几率越高。

9. 内部控制与考核不能有效挂钩

部分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无法将岗位目标与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结合到一起,内控效果不理想。此外,财务人员执行考核力度环节薄弱,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执行力不够。

三、完善酒店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收入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酒店企业收入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客房收入内部控制、餐饮部收入内部控制和其他收入内部控制。

1. 客房收入内部控制

(1)严格把控换房的内部控制。酒店换房的内部控制应该严格管理。一是对权限的要求要严格,明确换房权限;二是换房时,应更换同类房型,如有升级房型的需求,需要补差价或相关权限负责人签字;三是按照规定要求操作,填写变更单,更换房卡和操作系统;四是审核要严格,相关手续要齐全、原房间内的所有消费需要转入新的房间内。换房服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2)严格把控结账的内部控制。酒店企业在退房的操作流程中,需要手续齐全,操作流程设计合理。结账的内部控制要求酒店财务人员严格审核前厅部每日各类单据、客人账户余额及余额不足时的消费,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补收房款。

2. 餐饮部收入内部控制

由于餐厅品种多、服务项目繁杂、价格差异较大等特点,餐饮部收入过程中容易产生舞弊现象,如未收客人款项或者重复入账等行为,因此,餐饮部收入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单据的传输控制。一是利用操作系统,控制单据的更改、重复操作等情况,确保餐饮部前厅到后厨每一笔单据的真实性,在发生问题时,将单据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二是每日核对账单,建立核对制度,加强对餐饮部收入的内部控制,保证餐饮部收入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成本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酒店企业成本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餐饮部成本内部控制、采购成本内部控制与客房费用内部控制等。

1. 餐饮部成本内部控制

餐饮部经营成本较高,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标准,每道菜品原料使用相同的分量、烹饪方法和辅助配料,核算清除,记录在案。一旦发现成本差异较大或不正常时,及时查明原因,制定改进方案。

2. 采购成本内部控制

酒店企业采购量较大,物品繁多,难以取得正规发票,因此,需制定规范的采购流程,定点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合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酒店企业的效益。

(三)投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酒店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了工程装改项目内部控制、增加酒店产品内部控制和参与投资等投资项目内部控制。

1. 分离不相容岗位人员

一是在企业的交易中,有发起、批准、进行、记录等各个环节,要把各环节人员分开,通过这样手段,才能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二是增加审批环节,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废品处置岗位分离,同时,设置专门岗位选择废品处置供应商,全程探头监控。

2. 制定AB角制度

明确规定一旦发生变动,该岗位的顶替人选,包括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工作无法顶替。每个月定期轮岗,虽然轮换期间效率较低,但是可以保持对对方工作的初步了解,防止工作交接中出现问题。

3. 定期轮换岗位

一是定期岗位交流,避免员工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出现问题。二是制定强制带薪休假制度,由别人代替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级别越高,强制离开的时间越长。三是避免连续加班,调整工作量分配问题,避免相关人员做与工作利益相违背的事情。

4. 制定完善制度流程

一是通过书面化,制度化方法,将关键人员的知识、资源分享至其他人员,将个人经验、技能、知识转化为企业书面信息和制度流程,同时,对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离。比如在采购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共同采购,避免企业资源个人化。二是与员工签订相关协议,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需要相关人员愿意分享传授知识,避免个人获取好处。三是加强责权利划分、明确责权范围。四是明确评估企业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分清轻重缓急,避免过于繁杂。

5. 制定授权审批制度

一是分清主次,按照金额大小、影响大小、程度不同,将真正关键事情集中在某一领导身上,根据情况不同,分级授权。二是建立决策制约制度,在制度上确保前期有论证、过程有监督、后期有跟踪,避免決策时因为盲目和主观故意的瑕疵和失误。

6. 制定规范的流程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体系要求规范、完整、一致,产生不同意见时进行整合,一旦有相关制度出台时,确保相关部门传达及时,操作中有据可循。比如,分支行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只有一个,总行分为各个部门,如果标准和流程各部门之间无法完全知晓,则无法开展工作。此外,制度需要及时更新,当业务环节、法律法规、业界做法发生变化时,如不及时更新制度,企业的制度将变为一纸空文。

7. 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是在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审计、监控机制齐全,确保外在监督机制有效实施,避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情况发生。二是创建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并及时修订,落到实处。

四、结语

内控不是在发生舞弊后亡羊补牢的做法,更多的是功在平时,未雨绸缪的过程。内控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围绕控制目标,抓住关键点控制,设置相关控制点,保证企业流程化,制度化,随着业务发展而完善。人性是复杂的、企业的环境是复杂的、企业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制定内控流程的人员应具有高度专业性,对企业的行业、业务具有高度了解,知道业务和实践的差异,将知识、业务、经验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帮助企业减少舞弊,保证酒店企业业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涛.谈酒店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2018(19):240+242.

[2]殷珺.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2017(10):94-95.

[3]汪亚东.关于加强酒店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143+210.

(作者单位:北京东单宾馆)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