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1-06-02杜伟
杜伟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联性越发突出。我国属于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如何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兼顾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农业经济的管理问题仍然十分尖锐,其中问题涉及的领域较广,这也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简要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是农业经济发展大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于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影响都甚为深远。聚焦各个区域的“三农”问题,在统筹“三农”问题的过程之中,重点是协调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我们需要把握住农业、农村以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农村经济背景下,结合当地的土地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必须结合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特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思想层面重视度不足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管理都比较重视,当前国家颁布与农业生产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政策,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基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提出了许多创新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在具体落实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具体工作中,重视度不高,管理人员工作参与性较差,思想陈旧,受传统经济管理思维约束特征比较突出,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思维,无法基于农业市场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法真正掌握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经济体制不完善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市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针对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我国农业经济保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缺乏发展后劲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并不高,同时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低,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另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具备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一)強化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
当前我国农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对我国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基层农业部门需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借助宣传教育措施,进一步修正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及执行力,为农业经济的高效率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需要真正落实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化发展,我国各个领域信息化管理模式都在不断创新与成熟,注重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促使农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综合水平。对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措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制定产业化管理。为了更好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在这一环境下,要积极做好农业组织建设,促使农业发展向高效率、秩序化及产业化发展。同时,农产品基地建设应当得到支持,更好推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规范性,促使农产品综合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另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保障农业从业人员可以顺利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需求,要持续创新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促使农业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并适当减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约束因素,为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平衡性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质性发展。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首要任务是优化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构建责任管理机制以及目标激励机制,做好多体系渗透,并逐渐形成统一性的体系。其次是做好管理者日常工作以及行为规范,确保管理人员可以履行相关职责,明确经济管理的主体任务。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及各相关负责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另外,还应当积极采用相关措施,为农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措施
下面基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提出几点关于农村金融的经济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1. 优化重点区域发展,合理开发有条件区域
突出主体功能区导向,建立城市空间网络,此种空间网络的优势在于能够对主体进行GPS位置确定,而在主体确定之后,就能够确定周边辐射地区,从而引导不同层次的城镇与地区发展。因此,对于城乡统筹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向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优化重点发展区域的关键点在于对区域内部的建筑物空间进行优化,为区域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区域限制范围内,也需要对城镇地区进行开发建设,使之与生态保护区协调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2. 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构建多元互补模式
优化空间布局具体就是结合城市的战略布局及城市结构规划,紧密结合国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的战略,构建多元互补的模式,将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充分结合地区的特点,考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紧密联系城市与乡村,最终有利于优化空间布局形态,构建多元互补的模式,一方面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地区工业化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今后的新型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协调城市与乡镇的发展次序,最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3. 优化集群产业结构,做好城乡产业融合
城乡统筹,需要把握当前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借助当前地区的已有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城乡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需要明确的就是城市与乡村融合的关键点就是产业,产业成为沟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城乡融合起源于行业融合,当前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进程需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推进集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就能够快速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策略的颁布,会促进优势产业在城市与乡村的分布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最终形成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产业链。
4. 优化发展美好环境,促使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化
当前,城市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对于生态城市的发展,是由“因子-要素-组合-系统-体系”构成的城市空间综合体,由此可见,当前的城市空间综合体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及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对农村经济工程中的环境进行监督,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之中。
5. 优化市场导向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优化市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城乡商品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从而制定商品流通、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社会保障等政策。具体结合城镇与乡村的实际情况,兼顾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农村经济,首先,可以增加政府各部门及单位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市场沟通渠道,健全产权体系,鼓励个人自主创业,并不断优化市场导向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属于我国整体经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决定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今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市场环境的发展大趋势,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整与优化,强化经济支撑性管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真正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刚,杨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8(10):192-193.
[2]王少明.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10):148-149.
[3]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2(11):244-245.
[4]邵武.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9,635(09):135-136.
[5]陆帼珺.浅谈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变革时期的创新[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2018.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伏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