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期间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
2021-06-02林雪秋柳静静张爱婷
林雪秋, 柳静静, 张爱婷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康复血液科,广东 佛山,52809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以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为主。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型细胞毒性药物被应用于临床ALL的治疗中,与此同时,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日渐显露[1]。细胞毒性药物在杀灭白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器官或组织产生损害,其中以肠道菌群失调最为严重。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患者营养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和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影响其化疗依从性,且预后较差[2-3]。脐灸属中医疗法,即在患者的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和药物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药物透入肌肤,达到治疗疾病和强健身体的目的[4]。本研究探讨脐灸对ALL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选取2020年2~10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接受化疗的AL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南(2016版)》[5]中关于ALL的诊断标准;② 年龄18~65岁;③ 化疗期间未服用抗生素、二甲双胍和微生态制剂;④ 化疗前无其他胃肠道疾病或腹泻;⑤ 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⑥ 无预期性呕吐发生;⑦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伴有肠道炎症、肠梗阻或肠穿孔等;② 合并糖尿病、肥胖或痛风等代谢性疾病;③ 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④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 合并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肠内营养治疗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共治疗4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状态下均留置硅胶鼻胃管,采用鼻饲法持续泵入200 mL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1.5 kcal/mL)的稀释液,速度为400~500 mL/24 h。护理人员每日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30 min左右,通过鼻饲给予其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210 mg×24粒),每天2粒。
1.2.2 脐灸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脐灸治疗,共治疗4周。
1.2.2.1 脐灸治疗前 专业医师在为患者脐灸前,仔细询问其有无皮肤过敏史、脐部损伤或脐部炎症、是否处于饱腹或空腹状态,若患者存在上述情况之一则不宜进行治疗。同时向患者解释脐灸治疗的过程和作用,消除其恐惧心理。接受化疗的患者用药剂量不宜过大,脐灸时间不宜过长,治疗前用75%乙醇棉球对其肚脐和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免皮肤起泡、破损或感染。
1.2.2.2 脐灸治疗中 ① 取肉桂15 g、吴茱萸15 g、半夏15 g、决明子10 g、党参10 g、蒲公英10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5 mL姜汁中,搅拌成泥状,采用模具制作成药饼,并在药饼周围套上面圈,然后制作底面直径与高均为5 cm的艾塔。②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其腹部神阙穴。在药饼底部放1个棉垫,放置在患者的腹部神阙穴处,然后将点燃的艾塔置于药饼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药物的性质选择脐灸火候的大小,并观察艾塔燃烧情况,以患者感觉温热但无灼痛感为宜。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晕灸、疼痛、过敏或病情加重等,应立即去药。艾塔燃烧时长为25~30 min,每2 天1次。
1.2.2.3 脐灸治疗后 在患者脐灸治疗结束后,药饼留置脐中24 h,护理人员用纱布、蜡纸和宽布带盖住脐部,然后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24 h后揭去。嘱患者脐灸治疗结束后30 min内勿用冷水洗澡、勿用手搔抓或擦拭等,以防敷药脱落。
1.3 观察指标
1.3.1 胃肠道功能 于治疗前1 d和脐灸治疗4周后的清晨,采集2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的胃动素、促胃液素和内毒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D-乳酸水平。
1.3.2 肠道菌群 于治疗前1 d和脐灸治疗4周后,采集2组患者的新鲜粪便0.5 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粪便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胃肠道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间内毒素、胃动素、促胃液素和D-乳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2组的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均较同组干预前升高,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较同组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的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胃肠道功能比较
2.2 2组肠道菌群比较
治疗前,2组间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2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均<0.01),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1);观察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肠道菌群比较
3 讨论
肠道菌群失调是ALL患者接受化疗期间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轻者食欲减退、脘腹胀满,重者剧烈呕吐、电解质紊乱,导致化疗难以顺利完成。有研究[6-7]表明,化疗使用的药物不仅会抑制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导致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等侵袭性的细菌增多;而且会降低其肠道内微生物的定植抗力,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因此,维持ALL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保护其胃肠道黏膜、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
脐灸属中医传统疗法,可改善脾胃功能,达到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提示脐灸可使患者胃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细菌增多,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侵袭性细菌减少,有助于使接受化疗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症状得以改善。中医学认为,化疗使用的药物属于大毒之物,易损伤脾胃正气,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因此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为主。本研究所用的脐灸药物组方中,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之功效;吴茱萸具有降逆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胀痛之症;半夏归属脾胃肺经,也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决明子归属大肠、肾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党参具有健脾益气、增强免疫力之功效;蒲公英归属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补脾健胃之功效,可治疗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姜汁能够吸附消化系统中的内毒素,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化疗导致的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9]。将上述健脾益气的中药联用,能够改善患者接受化疗后带来的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从而恢复其胃肠道功能。此外,神阙穴是任脉要穴,采用少量的中草药在脐部神阙穴进行艾灸,能使药物通过经络直达病灶,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平衡和调和气血的作用[10-11]。但由于脐部皮肤娇嫩,若把刺激性药物直接与肚脐接触并施灸,易导致患者皮肤过敏,从而影响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隔药脐灸法,在此基础上将脐灸药物制作成药性缓和的药饼,并垫于棉垫上,有效避免了脐部皮肤发生过敏的现象。在药饼外套上面圈,大大增加整个药饼的面积,使其足以承托一个能够燃烧30 min的艾塔,避免频繁更换艾炷而造成热力中断,有助于提升脐灸的治疗效果。面圈还具有韧而不坚的优点,可使长达30 min的燃烧过程中,热力保持温和且适中,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和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与韦跃文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其认为,艾灸可改善脾肾虚寒型泄泻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接受化疗的ALL患者实施脐灸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