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看”读懂诗家语
2021-06-01张世华
张世华
诗歌融合情感,寄寓志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也说:“诗言志,歌永言。”我们鉴赏诗歌,其实就是对作者情感的再触摸,对诗文韵律的再涵泳,对诗歌内容的再创造。因此,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三个单元为例,总结出五“看”法,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一看“题目”。常人鉴赏诗词,题目只是一眼带过,未解其详。其实,看到题目,我们就可以抓住诗歌要表达的“中心事件”,进而了解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如第一、二单元的两首诗《夜归鹿门山歌》《书愤》。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鬂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山”为诗人所归之地,“归”字点明所为之事,我们无需详阅全诗而已知大意,此乃隐居之作。《书愤》中,读“愤”字可知所为之事,可见胸中之情,观标题之“一斑”便可知整首诗之“全豹”了。
二看“注解”。一般诗词后面往往会有注释文字。通过看注释,我们可了解作者及其生平,还可了解写作背景、所涉典故,从而把握作者情感。如第二单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题目注释中就谈到“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在东鲁(今山东)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这个注解对理解这首诗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李白为何“梦游”(因为现实的不如意,他内心的苦闷在美好的梦境中暂时得到释放),“梦游”什么(著屐登山,壮美奇绝,有离奇险怪的夜间景象,有绚烂辉煌的神仙洞府),“梦游”后有哪些感想(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等。讀懂注释,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感了。
再如第三单元的词: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年)南唐都城金陵被宋兵攻破,李煜被押解北上,软禁为囚,不久被宋太宗毒死。这首词是他的绝命之作。
这首词中的“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词人愁苦的心境,然而注释中介绍了词人的特殊身份——“南唐后主”“软禁为囚”“绝命之作”,我们就有了对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此词中的“愁”,不能片面理解为个人的伤心与凄凉,而应该上升为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看“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的景与其心境是一致的,换言之,诗人内心的感受常常会通过他描写的景物传达出来。如第二单元的诗:
这首词中的“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词人愁苦的心境,然而注释中介绍了词人的特殊身份——“南唐后主”“软禁为囚”“绝命之作”,我们就有了对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此词中的“愁”,不能片面理解为个人的伤心与凄凉,而应该上升为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看“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的景与其心境是一致的,换言之,诗人内心的感受常常会通过他描写的景物传达出来。如第二单元的诗: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所以有如此效果,是因为诗人独具匠心地选择了意象“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但我们看意象绝非仅仅关注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还应看诗人所选意象的特点,即景物之前之后的修饰限定语,如“自”(春色固然美好,但祠庙如此寂寥冷清)与“空”(只有诗人形单影只来拜谒),如此,我们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安史之乱后,诗人居无定所,来到成都的武侯祠,他不仅仅只是追思他心目中的英雄诸葛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坎坷、郁郁不得志之情。
四看“诗眼”。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具表现力、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一首诗或诗的某一联中,那些词类活用的词、生动形象的词、运用修辞的词、凝聚情感的词、突出主旨的词往往就是“诗眼”。抓住“诗眼”,我们往往能迅速并轻而易举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这首诗中,李白试图用美好的幻想来衬托现实世界的丑陋,他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梦境,是为了衬托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所以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就在于抓住诗眼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五是看“尾联”。自古“诗言志”,诗人为情造文,则诗中必有其情。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人的情志或隐于物中,或直抒胸臆,或由景生情,或卒章显志。品读诗歌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抓住作者的情感所指,如第三单元的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颈联与尾联中,诗人直言“凭轩涕泗流”的原因,即亲朋隔绝、既老且病、以舟为家、戎马关山。诗人表现的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鉴赏诗词不仅要注重这“五看”,还要注意在看的过程中去反复“读”。这“五看”只是走进诗词斑斓殿堂的一把小钥匙。如果想要尽情地遨游于诗歌的天地,我们还需要多积累、多感受、多涵泳、多揣摩,用诗心去理解诗心,用诗情去体味诗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人生,获得读诗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