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消失”

2021-06-01唐惠忠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两条腿一滴水梵高

唐惠忠

试题回放

题目一:一个人的“消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滴水最容易消失在哪里?一滴水最容易消失在大海里。同理,一粒沙最容易消失在沙漠里,一朵花最容易消失在花丛中,一颗星最容易消失在星空中。而一个人也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一朵花、一颗星,最容易“消失”在自己的“群”里。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文体自选,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题)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的构成有以下要素: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粒沙之于沙漠,一朵花之于花丛,一颗星之于星空,一个人之于人群,以及关键词“消失”。材料中反复强调的是“消失”,而不是“融入”,因而首先要考虑这种“消失”对于一滴水、一粒沙、一朵花、一颗星、一个人是好还是不好。应该说,材料的命题指向是很明确的。

材料由事物说到人,就是要引导考生探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根据命题意图,我们应重点思考“如何避免让个体‘消失在群体中”,应该从审视自我、思考社会的高度提出对自我的追问——“我该如何存在”。这样,写作话题就具体化为如何展示自我、保持个性等,抑或是谈发现独特的自我、丰富个人的特长与特色等。同时还要注意,材料包含着一个隐含的基本前提,即一滴水、一粒沙、一朵花、一颗星,单独的个体都是渺小而易逝的,如果不把自己放入群体中,可能更不易存在。同样,人具有社会群居的特性,很难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孤立个体。因为,大家无不处于社会的人际关系网中。明白了这一点,考生立意时才能把握好一个度,即“避免让个体‘消失在群体中”不等于说“让个体‘脱离群体”。也就是说,要避免偏激地大谈特谈“离群索居”“打破‘群的束缚”。

综上所述,面对本题,需要考生理性、深入地追问“如何在群体中凸显自我”;文章立意最好的表述应该是“人要合群而又卓然特立”。

我们还能写什么

学生1: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不会消失在人群中。

因为爱,父母把孩子从群体中“拎”出来,所以充满关爱地对待个体,也是避免个体“消失”的一种途径。

片段示例: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不会消失在人群中,那是因为他们绵长的目光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依然如此清晰而强烈地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关注个体,也可避免个体在群体中的“消失”。我们固然可以要求在群体里的个体保持独立,拥有个性,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同样希望作为群体的领导者,可以把更多的关怀安放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于群体而言,他们也许微不足道;然而于个体来说,他们却无可替代。一个好的制度,不仅在于关注群体的利益与进步,更在于不放弃每一个个体的权利和幸福。只有这样,这个群体才可能朝着民主、进步的方向前进。

学生2:在群体中,我们容易湮没自我;但也是在群体中,我们最容易找到自我。

倡導个体服务群体,甚至不仅是服务,还可以发挥引领作用。

片段示例:

在群体中容易“消失”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群体中,我们其实也更容易找到自我,这一点却是为很多人忽视的。记得小说《丹柯》中的那个英雄,他所在的是怎样一个群体:无力抗争真正的恐惧,无法面对懦弱的自己。当他们以群体的力量将大刀挥向丹柯的时候,丹柯却以掏心之举引导着这群族人走出黑森林。当到达草原的时候,相信那些曾经怀疑他、质疑他的族人,将在星光点点中为自己人性的自私、残忍感到羞愧。丹柯之所以成为英雄,我以为不仅在于他有勇气,而且在于他身为族人身处族群,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责任,他的“存在”就是让这个群体向着光明自由的方向奔跑。当然,英雄如丹柯者是少数,但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不都是为了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群体变得更加美好吗?心怀他人,暖溢四围,我们是群体,我们“在”群中。因而,群体是让个体“消失”还是让个体“存在”,其实还是取决于个体的自身选择。

试题回放

题目二:“人”的两条腿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事业与家庭,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思路点拨

1.对作文材料的基本理解

“看似……实则……”这种句式强调的重点是“实则”的部分,即人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则是承接前文中关于人的复杂性,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人要健康行走,就必须处理好两条腿之间的关系。至此可以看出,对“人”的解释是利用了“人”字的象形特征,“行走”也不是指具体的动作,而是指人的成长或发展。材料后一句是对“两条腿”的列举性说明,每一组关系都是相互矛盾但又相互补充的两方面,既解释了“复杂”,又通过各自的重要性说明了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必要性。

因此,本材料的关键句是“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只需要将句式转换为肯定句即可。

2.综合起来看,得出两个立意角度

微观上:只有处理好学习与休息(或其他)之间的关系,人才能健康成长;

宏观上:学会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是人健康行走的基础。

3.判分原则

选择材料中的一组关系(也可自选其他合理关系,比如自由与约束,比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说明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并强调其对“健康行走”的重要性;或指出人需求的复杂性,并指出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人发展的影响,要求能做抽象思考。此为一、二类文的基本要求。

围绕一组关系中的一方说明其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仅作补充,视为三、四类卷的基本特点。

试题回放

题目三:梵高的感慨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贫病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

(天津市2019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

思路点拨

一、审题应准

1.关键词法:人物介绍关键词——贫病交加、振作、色彩绚丽的画;点题句即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2.整合材料:喻指面对苦难的生活,我们要内心明亮,坚守对生活的梦想,激发对生活的希望,强调精神生活对物质生存的超越,突出要创造生命的绚烂。

3.命题意图:这则关系型材料,有意引导习作者思考生活的灰色与内心的明亮、生命的绚烂之间的关系。

二、立意应深

1.关系型思考:生活的骨感与理想的丰满;生活的黑色与生命的绚烂;现实悲催与相信未来。

2.切入事实思考:孔子困于陈蔡,多日绝粮,仍弦歌不辍,拨正弟子们的困惑。看来生活的困境不只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还会困扰其心,并得出论点:坚守内心,战胜困境带来的磨难与迷惑。

3.切入论断思考:(1)(诗)穷而后工,不是穷必诗工,而是依靠内心顽强的坚守;(2)孟子一再告诫人们:“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王蒙有人生三境说——顺境、逆境与俗境。所以梵高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你的生活可以是多彩的。如果人置身于富足的生活,那其理想、信仰、奋斗是不是就成了奢侈品?

4.切入社会热点思考:比如联想到流行语“也是蛮拼的”,倡导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除了坚守底线,还要有“蛮拼”的精神。

5.切入经典作品思考:《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坚信“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这就是强者的人生逻辑。其实,梵高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失败而不失志,生活给我一支黑色的笔,我却用它来画最绚丽的图画。

猜你喜欢

两条腿一滴水梵高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一滴水照见太阳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一滴水
一滴水
闯入梵高的世界
安慰
两条腿的“傻瓜”
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