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考场作文读起来如临美境

2021-06-01鲍亚民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鲍叔管仲材料

鲍亚民

内容丰富的文章,如宝藏,处处有惊喜,读之如临美境,受益匪浅;内容单薄的文章,如枯井,了无生气,读之如嚼蜡,索然无趣。阅卷老师总是期待考生能够写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可实际上,考生呈现的往往是“材料匮乏、形象干瘪、意境肤浅、论证涣散”的文章。作文要想取得高分,考生可以在审清作文题意的前提下,凸显“丰富”这一亮点。

首先,材料要丰富。材料来自哪里?来自平时的积累,在备考的过程中积极储备材料。在做好对已掌握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工作的同时,也应多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以此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2020年高考湖南省一考生作文《雄才当如管仲》:

雄才当如管仲,修身达材。试问如果管仲没有出众的才能谋略,鲍叔举仲的佳话将何去何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又将从何谈起?这正像我们今日这场读书会,莘莘学子为实现个人理想、国家伟业而汇聚一堂,从书中汲取先贤力量,从史中感叹人性光辉,进而修己达材以成己任。历史浩浩东去,能留名于史的必是有能力的雄才。纵观古今,诸葛亮、曹操、南仁东、袁隆平谁不是靠一技之长,盖世之能闻名于世?放眼中外,钱学森、普朗克,谁不是凭修身达材留名青史?

雄才当如管仲,内方外圆。一代宗师叶问曾言:立身钱作样,内方还要外边圆。“内方”是指坚守内心的道义,“外圆”是指通晓变通知时局。面对昔日君王的败北,曾经的敌人抛来橄榄枝,管仲或有迟疑,但他明白一统天下,停止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远比一味坚守更重要。

心里有一把尺,才不会被眼前的乱花迷了眼。揆诸天下,多少人信奉“一切向钱看”的法则,为谋私利不择手段。曾经的华为面对销售困局毅然选择创新,向未知宣战。坚守不是故步自封,变通更不是“风吹两边倒”。

雄才当如管仲,忠诚爱国。一个人的才能是技能,变通是方式,而信念才是根基。从公子纠到公子小白,管仲始终坚守立场,忠于国家。孔子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我们可以窥见其竭尽所能,全力为国献力的忠诚。如今的华夏儿女纵不必仿古“抛头颅、洒热血”,却要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忙于仰望星空,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女排健将们以桂冠报国,樊锦诗们用坚守文化报国,袁隆平们用科学技术报国。无论方式如何,都一心向祖国。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同学们,不管以何种方式,都要一心向祖国。

文中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援引事例丰富而妥帖,既有人物的,从诸葛亮、曹操、南仁东、袁隆平、钱学森、普朗克到女排健将们、樊锦诗们等,也有事件类,如华为事件等。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材料丰富,门类广泛,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其次,形象要丰满。写作时,抓住写作对象的“神”,娴熟运用细节描写。

再次,意境要深远。行文时要含蓄蕴藉,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要蕴含一点哲理性的感悟,借助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把对人生、社会的感悟融入记叙、论证中。

如2020年高考江苏省一考生作文《不哭的岑爷》:

桌子上已经陆陆续续地上了好多的菜:整鸡、蹄髈、甲鱼……可以看出主家办事的阵势和气场,大家客套一番就拿起筷子开始边吃边聊了。大家聊得正在兴头上,堂屋中间的那道白布被稍稍扯开了,从里面探出一个人来,黑青色的脸,高大壮硕的身材,花白的头发,背驼得厉害,他从堂屋里伸出一只脚来,头向前伸着,从正面看去,脑袋似乎被按在了肩上 。这是岑爷,死者的父亲。

“二爷来了呀!”我爷爷看了他一眼(因排行老二,乡邻叫我爷爷为二爷),又看我一眼,拍了拍他的肩,没有说出话。岑爷,他眼眶红了,眼睛一半儿被泪水淹没着,瞳孔却是明亮的,像潮汐中的明月。

他直直地盯着我,又似乎不在看我,他用手揉了一把眼睛,便又转过头去,依旧是那副笑盈盈的模样,转身出去了。“岑爷为什么笑呢?”我偷偷在爷爷耳边嘀咕着。“你们小孩子不懂,男儿有泪不轻弹。”爷爷悄悄说。“哦,”我诧异了一下,见岑爷到各个桌上不停地招呼着客人,又催促着饭菜,脸上始终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似乎死者是别人的女儿一样。

“丫头她……就……爱吃……吃那……那鱼了啊!”说罢,岑爷一下子趴在那桌上,身子起起伏伏,爷爷在他的背上不停地抚摸着,一桌子人停下手中的筷子,就这样看着岑爷,空气又似乎凝滞了。“大家吃饱了啊,吃饱了,招待不周啊!”

文中写失去女儿的岑爷,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大哭,没有被这个噩耗所击倒,而是勇敢坚强地招待他人,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确实不一般。岑爷,不哭,失去女儿的岑爷不哭,但并不是真的不哭,而是把最痛苦的事埋在心里。这样的内容,只有有着丰富生活的考生,才会有这样的底气,才能塑造出这样丰满的人物形象。

最后,论证要集中。挖深井方能饮甘泉,针对论题,深挖穷究,方得论题的玄妙。

如2020年高考江西省一考生作文《真诚交往,知人善荐——我看鲍叔》:

我钦佩鲍叔如此了解管仲。

孟浩然曾在《留别王维》中感叹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朋友之间的交往,知音者少之又少,鲍叔与管仲则是真正的知音。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不把他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他胆小懦弱,他知道管仲家中还有老母亲的缘故。如果不是知心朋友,鲍叔不可能如此理解管仲并欣赏管仲的才华。正如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也正好印证了司马迁所说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我更钦佩鲍叔一心推荐管仲的大度风范。

真心交往,拉近了鲍叔与管仲的距离,让他们足够了解彼此,知晓彼此的境遇与选择。知音固然难得,但更难得的是鲍叔并不因管仲有才华而嫉妒甚至陷害他,反而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要知道,鲍叔向齐桓公推荐射杀齐桓公的敌人,很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有被杀的危险。不嫉妒已属难得,敢于举荐且善于举荐则更显大度。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曾是同窗,两人情谊深厚而且結拜为兄弟,庞涓也应该知道鲍叔举荐管仲的故事,但他不仅嫉妒孙膑的才能,而且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同样的朋友,不一样的风范,庞涓为私心所害,鲍叔却不因自己才华不如管仲而气恼,甘愿放低姿态成全管仲。

本文在题目和开头中都表明了论点,使得论点非常明确。论证过程中,围绕论点,从“我钦佩鲍叔如此了解管仲”“我更钦佩鲍叔一心推荐管仲的大度风范”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证,为了论证“鲍叔善荐”的观点,作者用了庞涓与孙膑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的角度对比鲍叔的大度风范,论证集中有力,增强了说服力。

误区警示

“丰富”是对文章内容的高标;具体要求,包含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邃、论证集中等。考场作文的内容丰富,主要是指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就记叙文而言,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就议论文而言,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在近几年的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材料匮乏,空洞无物。由于平时缺少积累,有的同学视野狭窄,无法用具体事例展开论述;或者一味叙述自我的经历,或者材料低幼化,或者材料单调陈旧,或者抄袭试卷前面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内容,或者随意拼凑有关内容,致使文章苍白、空洞,平淡、枯燥,满篇假大空,没有说服力。(2)选材不善,主次不分。有些考生认为材料丰富就是多多益善,简单地堆砌材料。结果在写作过程中叙事东拉西扯,没有中心,无主次详略之分;议论则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典型事例和精确的理论依据,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名人名言或事例,缺少自己的见解。(3)意境浅白,枯燥无味。有些考生作文粗糙浅陋,思维僵化呆板,说教味太浓;或把话说得太满,不给读者留一点想象的空间;或把道理说得直露,缺乏哲理情趣;或词汇贫乏干巴,无法让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致使文章涵泳不够、回味不足,从而很难写出高分文章。

猜你喜欢

鲍叔管仲材料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鲍叔牙与管仲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