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21-06-01党晓丽田玉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党晓丽 田玉琴

【摘要】新课标在落实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生活实际,以实现教学生活化为核心与前提,做到既反映社会需要与数学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指导其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其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关于生活化教学,早在陶行知先生的相关教育思想中便有体现,直至新课改后,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与使用,同时显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生活化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熟悉感、好奇感,进而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要求

(一)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尤其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课堂教学,但对于认知特征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小学生而言,仍是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与帮助的.其中针对部分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数学知识一般较为简单,通过直观思维即可有效理解与掌握;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便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便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这当中,教师应充分调查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及特点,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去探索,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的趣味性应适度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趣味性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被广大教师接受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堂趣味性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做游戏、讲故事等,可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良好改善,并做到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但需注意的是,趣味性教学应做到“游戏有规则”“活跃有度”,教师必须对课堂秩序做到良好把控,严抓纪律,让学生明白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對数学学习的思考,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提出与落实,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中产生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却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同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有效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性要求,还凸显了我国教育在不断发展的情况.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这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加强分析与探讨,通过明确教学活动要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策略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确保学生在个人兴趣引导下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及技巧.

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仍有一部分教师无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至今依然只关注数学知识的传递与数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开发,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未能将数学知识同生活实践很好地进行联系,要么是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有效丰富;要么就是过度依靠多媒体来展开教学,未能做到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有待创新,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当前生活化教学面临的窘境,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推动生活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加强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是否实现有效结合,重点体现于学生能否合理掌握与运用数学学习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便成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站在数学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不同问题与现象,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对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不同问题与现象的答案进行探索与解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意识到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更多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与鼓励学生运用生活化理念、行为来解决各种学习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包括商场的降价促销、银行的存款利率、考试及格率等,这些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甚至亲身经历的情况,教师要以此加强对学生已掌握的数学方法的训练,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而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所在,还能逐渐培养运用数学思维来观察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良好的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只有实现良好的教学导入,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且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联系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相关内容时,这属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知识点相对简单.针对这类问题,教师便可直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思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是否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呢?那通常是带多少钱去买东西呢?如何付钱呢?”“买东西付钱”这一场景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以此作为教学导入内容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接下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买东西付钱”的相关视频,视频中小兰与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买了一支20元的牙膏,在结账时妈妈鼓励小兰自己拿钱去结账,最后留有一定的悬念,教师提问:“当我们买了货物后,都可以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来展开思考,最终在强化其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经验.

(三)充分挖掘教材,探寻其中蕴含的生活内涵

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与资源,由编者基于自身经验,并结合课程标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要素编撰而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此,要想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便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实现科学的课堂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深度挖掘教材的过程中,不仅应综合把握系统的、整体的编排体系,还要认真揣摩教材中的深层内涵,尤其是教材中插图与习题的安排,要做到有效理解编者的用意,并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生活内涵,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本质,由此顺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部分内容时,教材中便专门配置了有关日历的图片,教师可在完成文字知识的教学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来进一步加深理解,知晓一年有十二个月,而每个月的天数也不尽相同,但却具有一定的记忆规律.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来编写相应的顺口溜或歌谣,帮助其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组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善用生活经验来解释数学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解释.例如,在进行“可能性”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当大家回到家中时,想要打开水龙头洗手,却发现没水了,那么可能是因为什么呢?针对这一现象,小学生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进而纷纷回答“可能停水了”“可能欠费了”“可能区域内管道发生故障正在维修”.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来举一些存在可能性的例子,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可能性”相关知识的学习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因此答案并不是固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肯定其观点,使其在进一步掌握该数学概念的同时,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善用生活经验来组织创造活动

新课程改革除要求教师开展基本知识的讲解外,还应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来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而学生创造意识是基于数学学习兴趣而产生的.对此,在具体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先带领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一个研究性问题:“若老师用四根棍子来制作一个长方形,通过拉动相对的两个角,便可使其变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大家来猜猜看,这个平行四边形是否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呢?”该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而提出的,同时木棍是生活中的资源,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自主思考.一部分学生在探究过后,會认为平行四边形相对于长方形的长度、高度均发生了变化,因此面积不会相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变化前后均是相同的四根木棍,因此面积不会发生变化.而通过教师的探究引导,学生便会发现当中的隐藏真理.利用生活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做法,是十分可取的.

3.善用生活经验来组织拓展教学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讲,数学更加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关乎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但说到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精神体验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可以在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建立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促进更为长远的发展.对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不能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关注课后练习及实践活动等环节,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教师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并认真分析教学现状,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其主动学习与探究,最终做到无论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还是生活经验均能得到有效增长,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瞿丽娜.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2019(9):3.

[2]李星敏.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4):88.

[3]董吉花.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界,2019(6):107-108.

[4]王毅.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教研版),2018(11):271.

[5]李玲霞.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8(86):90.

[6]韦筱雄.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小学),2018(5):14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