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携式肺功能检查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2021-06-01高伟良戴娘湖彭琴周海蓉罗贞陈东晖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百分比呼气社区

高伟良 戴娘湖 彭琴 周海蓉 罗贞 陈东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较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病以呼吸道内持续性、进行性的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也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气胸及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3]。目前,本病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不仅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对患者的预后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4-6]。为可更为有效的达到早期诊断COPD,并为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将便携式肺功能检查应用于社区COPD的筛查及治疗随访中,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所辖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吸烟无症状者、100例吸烟有症状者、100例不吸烟有症状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以吸烟无症状者为吸烟无症状组,以吸烟有症状者为吸烟有症状组,以不吸烟有症状者为不吸烟有症状组。健康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6~73岁,平均(58.19±9.11)岁;身高151~175 cm,平均(163.13±10.33)cm;体重46~80 kg,平均(65.09±9.06)kg。吸烟无症状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1岁,平均(57.88±9.39)岁;身高153~175 cm,平均(163.51±11.12)cm;体重45~79 kg,平均(64.96±8.88)kg。吸烟有症状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46~75岁,平均(58.25±9.36)岁;身高150~176 cm,平均(163.96±12.03)cm;体重46~78 kg,平均(65.11±8.83)kg。不吸烟有症状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48~77岁,平均(58.94±10.13)岁;身高150~178 cm,平均(164.84±11.30)cm;体重48~73 kg,平均(66.01±7.18)kg;四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二、纳入标准

① 有所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 健康组为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无吸烟及粉尘接触史。③ 吸烟者指吸烟指数(吸烟指数=平均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100。④ 有症状是指咳嗽、咳痰、气促≥2年。⑤ 本人同意接受便携式肺功能检查。⑥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

① 无法接受便携式肺功能检查者。② 存在其他需诊断、干预或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者。③ 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 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 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者。⑥ 近1个月内曾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或/和糖皮质激素者。

四、观察方法

观察者入组后均应用德国耶格公司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检查方法:测试前,先进行流速和容量定标,同时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及体重,并指导受试者对肺功能检查进行练习,直至受试者熟练掌握配合要领。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坐直,头保持自然水平,夹鼻夹,舌头不能堵咬口器,不能漏气;每位受试者均进行至少3次测定,取最佳值作为测定结果;所有检查均由同一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同操作间的人为误差。所测定的观察指标共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用力呼气一秒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对比健康组、吸烟无症状组、吸烟有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四组间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差异。

随后,对于FEV1/FVC<70%的受试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再次行肺功能检查,若仍FEV1/FVC<70%,结合有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则诊断为COPD[7]。同时根据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对COPD患者进行分级,以FEV1≥80%预计值者为轻度,以50%≤FEV1<80%预计值为中度,以30%≤FEV1<50%预计值者为重度,以FEV1<30%预计值者为极重度。分析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吸烟指数的相关性。

此外,随机将COPD患者中,严重程度中度以上者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水平的变化情况。

五、治疗方法

常规组:常规给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有指征时予吸氧和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或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表面激素吸入治疗。

康复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共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及用药指导四方面。其中,针对性健康教育,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及家属讲解COPD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防病情急性加重方法及急性加重时的急救方法等。运动训练,即对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指患者首先以鼻吸气,并以缩唇后经口缓慢呼气,在进行缩唇呼吸时,需患者以腹式呼吸进行配合,10 min/次,3次/d;营养支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自身营养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增加维生素、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用药指导,及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化使用治疗药物。所有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六、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四组间肺通气量比较

四组间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吸烟无症状组、吸烟有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的FEV1%及FEV1/FV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吸烟无症状组相比,吸烟有症状组的FEV1%及FEV1/FV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不吸烟有症状组的FEV1%及FEV1/FVC%水平偏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但两者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有症状组的FEV1%及FEV1/FVC%水平均显著低于不吸烟有症状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间肺通气量比较

二、四组间呼气流速比较

四组间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与健康组相比,吸烟无症状组、吸烟有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的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吸烟无症状组相比,吸烟有症状组的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不吸烟有症状组的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偏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但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有症状组的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有症状组(P<0.05)(见表2)。

表2 四组间呼气流速比较

三、CODP病情与吸烟指数相关性分析

在COPD患者中,FEV1%(59.58±10.09)与吸烟指数(312.22±69.16)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具统计学意义(r=-0.737,P<0.05)。

四、治疗前后两组肺通气量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FEV1%及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FEV1%及FEV1/FVC%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通气量指标比较

讨 论

肺功能检查为COPD诊断的金标准,其不仅可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同时也可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为COPD诊断及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检查手段[8-10]。目前,肺功能检查仅在部分综合医院中常规开展,而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缺乏肺功能检查设备,故导致肺功能检查无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推广;同时因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生对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相关技术操作的继续教育和应用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临床应用[11-13]。这导致基层医院对COPD的误诊、漏诊率较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均可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为可有效的提高基层医院和社区对COPD的早期诊断水平及对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本研究将便携式肺功能检查应用于社区COPD的筛查和治疗随访中,以期为社区COPD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首先对健康体检者、吸烟无症状者及吸烟有症状者和不吸烟有症状者间肺功能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间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有症状组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显著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不吸烟有症状组及健康组(P<0.05),吸烟无症状组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不吸烟有症状组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水平稍低于吸烟无症状组,但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可见吸烟有症状者,其肺功能可明显降低,为COPD高发人群,而吸烟无症状组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MMEF%指标低于健康组,也为早期发现及诊断COPD提供一定的参考,这也提示戒烟是预防COP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COPD患者FEV1%与吸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现实两者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可见吸烟为加重COPD病情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对诊断为中度以上COPD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康复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常规组。由此可见,便携式肺功能检查不仅可有助于早期发现社区具有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减少漏诊,同时也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大力推进,基层及社区医生在COPD等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稳定期治疗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4-15]。因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及评估COPD治疗效果最为重要的手段,故已成为基层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社区开展COPD高危人群规范化的肺功能检查有利于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OPD的防治整体水平、降低该病诊治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符合当前的医疗需求,而本研究所应用的便携式肺功能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所得结果准确,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虽然本研究证实了便携式肺功能检查在社区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但因COPD存在着病程长及易于复发等特点,而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无法评价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猜你喜欢

百分比呼气社区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