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血清免疫球蛋白A/EB病毒壳抗原水平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1单士超郭春峰
单士超,郭春峰
(1.黄河中心医院 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3;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 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鼻咽癌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首位,临床以鼻塞、流涕、听力降低、复视、头疼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鼻咽癌肿瘤多位于鼻咽腔侧壁或顶壁,其位置较为隐蔽,内部解剖结构复杂,且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分辨率,可清晰显示鼻咽癌表层结构及病灶浸润情况,是诊断鼻咽癌及判别临床分期常用的影像学技术[2-3]。同时随着临床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EB病毒壳抗原(VCA-IgA)水平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5]。本研究选取124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影像学、血清生物学联合应用于疑似鼻咽癌患者,以期能为鼻咽癌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因鼻出血、鼻塞、耳鸣、颈部淋巴结肿大、偏头痛等入院。术前均行MSCT增强扫描及血清VCA-IgA检查。术后经鼻咽部病理活检确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76),鼻咽部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8)。观察组男42例,女34例;年龄21~78岁,平均(55.83±10.95)岁;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55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2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3~80岁,平均(56.02±11.08)岁;其中鼻炎30例、鼻息肉18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黄河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伴有鼻出血、鼻塞、耳鸣等症状;④积极配合治疗检查。(2)排除标准:①MSCT增强扫描检查禁忌证;②其他恶性肿瘤;③其他疾病影响血清VCA-IgA检测和头颈部MS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3 检查方法
1.3.1MSCT增强扫描检查 取仰卧位,采用64多层螺旋CT扫描仪(Toshiba Aquilion CX)自颅底上方约3 cm位置缓慢向下平扫至颈部。对最大病变层面实施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设置扫描管电流为120~180 mA,管电压为110~120 kV,层距3 mm,层厚3 mm。300 g·L-1碘海醇注射液加入20~30 mL生理盐水,经肘静脉注射,以3.0 mL·s-1注射速率注入,分别在静脉期(50 s)、动脉期(20 s)实施扫描。
1.3.2血清VCA-IgA水平检测 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留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CA-IgA水平,试剂盒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用全自动酶标仪(Human GmbH,HUMAREADER)检测各孔吸光度A值。临界值(CO)为在阴性对照值的基础上加0.10,其中当阴性A值≥0.05时,依照实际值计算,当阴性A值<0.05时,依照0.05计算。阳性判定标准:标本A值≥CO。阴性判定标准:标本A值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血清VCA-IgA阳性率及MSCT增强扫描阳性率。(2)比较不同鼻咽癌病理分化患者血清VCA-IgA及MSCT增强扫描结果。(3)比较血清VCA-IgA与MSCT增强扫描单一与联合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清VCA-IgA、MSCT增强扫描观察组MSCT增强扫描阳性率、血清VCA-Ig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VCA-IgA、MSCT增强扫描检出率比较[n(%)] 2.2 非角化性鼻咽癌阳性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血清VCA-IgA阳性检出率高于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MSCT增强扫描、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与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角化性鼻咽癌阳性检出情况[n(%)] 2.3 血清VCA-IgA与MSCT增强扫描单一与联合诊断血清VCA-IgA、MSCT增强扫描单一与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CA-IgA、MSCT增强扫描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血清VCA-Ig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CA-IgA、MSCT增强扫描联合诊断特异度与两者单一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清VCA-IgA与MSCT增强扫描单一与联合诊断效能比较[%(n)] 鼻咽癌发病部位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且易侵袭远端发生转移,常于中晚期被发现。为了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及早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临床用鼻咽镜、CT等检查诊断。其中鼻咽镜虽较为直观,但需多次反复探查可疑病变部位,且对于一些咽部反射敏感者,需实施鼻腔表面麻醉后才能检查,若依然无法成功,还需拉开软腭,因此鼻咽镜检查诊断鼻咽癌较为困难,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6-7]。 CT作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鼻咽部表层结构,且对颅内侵犯情况显示也较准确、清晰[8],而人感染EB病毒后会产生相应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等多种抗体,其中VCA-IgA特异性较高,可作为早期鼻咽癌血清辅助诊断指标之一[9-10]。本研究以病理结果分组比较发现,观察组MSCT增强扫描阳性率、血清VCA-Ig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提示CT、血清学指标对鼻咽癌早期评估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仍有一定漏诊情况,与冀天星等[11]研究一致。本研究进一步采用CT影像学与血清联合检测,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独诊断结果,提示联合诊断能提高鼻咽癌检出率。原因在于,CT对肿瘤及炎症病灶诊断鉴别能力较低,会影响疾病诊断准确度,导致误诊、漏诊的发生,而VCA-IgA具有较高特异性,但敏感度较低,两者联合,能相互补充,提高诊断准确度。 值得注意的是,血清VCA-IgA诊断鼻咽癌阳性判定标准尚未统一,当以1∶5滴度作为阳性分界线时,致使误诊率较高,当以1∶10滴度作为阳性分界值时,可能存在漏诊情况[12]。而本研究以标本A值≥CO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致使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可能存在偏倚,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血清VCA-IgA阳性检出率较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高,提示血清VCA-IgA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综上所述,MSCT增强扫描联合血清VCA-IgA水平检测鼻咽癌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提高鼻咽癌患者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