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广基的结直肠息肉剥离术中的效果
2021-06-01谭德谦樊磊
谭德谦,樊磊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12)
结直肠息肉是结肠常见、多发疾病,是由遗传、饮食、炎症、异物刺激等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主要症状包括便血、粪便改变等。而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是指息肉直径>2 cm的结直肠息肉。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切除过程中患者易出现肠道反射性痉挛,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术中麻醉逐渐得到临床重视。单纯的丙泊酚麻醉能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但会抑制患者呼吸、循环,影响预后[1]。本研究选取6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1~67岁,平均(49.16±7.05)岁,息肉直径2.1~4.3 cm,平均(3.40±0.31)cm;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50.01±8.17)岁,息肉直径2.2~4.3 cm,平均(3.29±0.41)cm。两组性别、年龄、息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广基的结直肠息肉;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凝血功能正常;④意识清醒;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心、脑血管疾病;③高血压、糖尿病;④本研究药物过敏;⑤手术禁忌证。
1.3 麻醉方法
1.3.1术前准备 两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鼻导管吸氧,吸氧量维持为2 L·min-1,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并连接监护设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
1.3.2对照组 接受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静脉麻醉,方法:以每小时5 mg·kg-1速率持续输注。
1.3.3观察组 接受小剂量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0.15 μg·kg-1舒芬太尼缓慢推注,注药时间>30 s,每小时2 mg·kg-1丙泊酚静脉持续输注,至患者入睡。
1.3.4术中观察 两组术中若出现心率每分钟<50次,给予静注0.25 mg阿托品;若出现体动,静脉推注丙泊酚3 mg;若出现血压过低,给予10 mg麻黄碱静注;若出现呼吸抑制,如SpO2进行性下降<90%,或呼吸频率变慢(每分钟<6次),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麻醉后,两组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顺利完成手术。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 min、进腹时、拔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2)比较两组拔管后镇静、躁动评分,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ore,SAS)评估,分值范围1~7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躁动越严重、评分越低代表患者镇静程度越高,但并非得分越高或越低最好,评分趋于4分最好。(3)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 min、拔管后1 min、术后6 h、术后12 h)应激水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以上时间点采集患者3 mL静脉血,离心分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前、插管时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进腹时、拔管后1 min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MAP、HR呈波动水平,即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拔管后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拔管后镇静、躁动评分比较[n(%)]
2.3 应激水平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前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拔管后1 min、术后6 h、术后12 h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展(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水平比较
3 讨论
广基的结直肠息肉具有直径大、癌变风险高的特点,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抑制病灶进展。而麻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临床麻醉时多选用快速、短效的丙泊酚行麻醉术,效果显著,但也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存在抑制作用。而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能作用于μ阿片受体,亲脂性是芬太尼的两倍,具有药效强、起效快、体内消除时间短、受患者肝功能影响小等优势[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插管后1 min、进腹时、拔管后1 min的MAP、HR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分析原因在于:舒芬太尼经静脉输注后,能结合患者脊髓中阿片受体,阻断疼痛神经传导,从而能降低机体皮质醇,阻止炎症因子合成;且舒芬太尼被患者吸收后,能有效抑制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高血压,抑制组胺释放、儿茶酚胺升高,稳定患者循环功能[3-4]。同时舒芬太尼对呼吸系统、心血管抑制较轻,作为复合麻醉剂使用,能减少充气牵拉等刺激反应,因此可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
手术创伤(术中刺激、伤口疼痛等)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创口愈合,甚至可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7]。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插管后1 min、拔管后1 min、术后6 h、术后12 h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减少应激反应。其可能与舒芬太尼通过与脊髓中阿片受体结合,可阻断疼痛神经传导,降低机体皮质醇、炎性细胞因子等合成有关。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拔管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镇静效果好。
综上,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且拔管后镇静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