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家庭教育方法探析

2021-05-31邓映辉毛晓丹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家庭教育马克思

邓映辉 毛晓丹

摘   要: 马克思在长期的革命、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以身示范、爱与陪伴、平等与尊重、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强调“创新”、循序渐进等家庭教育方法,对于当今开展家庭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活实践和理论工作中,马克思十分关注家庭,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设了一套丰富的、鲜明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对现代父母开展家庭教育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存在于现存社会关系中的一切缺陷是历史地产生的,通过历史的发展才能消除”①(498)。在谈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应该承担的培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同的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力的增强起着不同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取决于父母自身具备的能力。马克思在1861年5月6日《致莱昂·菲力浦斯》中提到“培育人的能手”,他认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成为“培育人的能手”。在马克思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父母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还要在行动中采取有效的技巧。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使家庭关系保持稳定和团结,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基础,是卓有成效地教好孩子的必要条件。父母之间夫妻关系正常,父母之间的爱情真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与燕妮夫妇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历尽苦难而感情深厚。正是这样真挚的爱情,才使他们的家庭持久保持团结稳定。

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庭中每个人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只有家庭氛围和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子女,促使父母与儿女之间及儿女之间友好、融洽、热爱和支持。

二、以身示范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最大的教育力量是父母榜样的力量。孩子们模仿性强,有天生的好奇心。孩童发出人生的第一个音节,迈出第一个步伐都是从模仿身旁最亲近的人开始的。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或者说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教育。马克思那种坚持不懈、极为紧张的工作,为整个家庭确立了劳动的基调和节律。家里从来不容许游手好闲、懒惰、无所事事和虚掷时光,大家都尽自己的力量工作着。孩子们是在父亲“为世界而工作”的规模巨大、忘我而无私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在女儿们青少年时期,马克思督促女儿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促使她们对科学,尤其是对发现新的科学产生兴趣。他和女儿们一块听各门学科的演讲,看各种展览。马克思夫妇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女儿们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使她们的品格更趋完美;让孩子们承担各项力所能及的工作,引导孩子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的女儿们以父母为榜样,不仅同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革命者,还竭力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说明以身示范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三、爱与陪伴

马克思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②(108-109)威廉·李卜克内西说,卡尔·马克思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父亲,他能像一个小孩一样和自己的孩子们玩上几个钟头”。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回忆时称她的父亲是女儿们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爱、最愉快的同伴。

马克思的家庭中孩子们和父母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马克思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与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缺少爱与陪伴,会造成孩子安全感匮乏,亲子关系疏远淡漠。“缺失了三年,父母将用30年补偿”就是这种道理。在开展家庭教育时,需要家长用“爱”感染影響,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教导孩子。

四、平等与尊重地对待孩子

马克思在1873年5月31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③(89)。马克思总是以平等、友好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孩子,他不是表面应付孩子,也不是摆出一副成年人的英明姿态,而是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使他们感到亲近,为他们所了解。在马克思的家中,父母和女儿们的关系是极为真挚又互相尊重的。爱琳娜说,当她还完全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父亲同她说话就是严肃而认真的。马克思从未禁止过孩子们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十分认真地给她们讲解感兴趣的事情。房间里有客人时,也不让孩子们离开,而是让她们听大人们的争论和谈话,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尊重她们的一种表示。

马克思经常同孩子们一起玩,并总是采取一种平等的姿态。他同小孩玩耍时,自己也像是个小孩,同稍大一点的孩子谈话和玩耍,也好像变得和他们一般大,遇上青年人时,他又带着青年人所特有的那种热情和好奇态度同他们争吵、议论,并为他们的“新发现”感到高兴。马克思常常说:“孩子们必须教育他们的父母。”保尔·拉法格写道:“他的女儿们非常爱他,他对她们从来不摆父亲的架子。他从不命令她们,如果他希望她们做什么事,他只是请求她们帮一下忙,如果他不愿意她们做什么事,他也只是劝她们不要做。但是孩子们还是非常听从他的话,这样的父亲真是少见的。在他女儿的眼睛里他是一个朋友,她们对他就像对一个伙伴一样。她们不叫他‘父亲而叫他‘摩尔,这是由于他黑色的面孔和乌黑的须发而给他取的绰号。”

五、严慈相济的方法

马克思认为:“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马克思的一生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严格要求她们。女儿们总是被分配各种任务,必须严格完成。她们从小就养成了爱干活的习惯,懂得关心、同情亲友,喜欢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赠送给亲友们。

有关家庭教育该严厉还是该宽松一直是舆论争论不休的话题。问题的症结在“疼爱”和“管教”上,选择不是非此即彼。实際上,“疼爱”和“管教”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因素,只有用适体适量、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自由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马克思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④(123)。正因为个体特性的无限多样性,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就需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即“因材施教”。

马克思夫妇认为,孩子们不热心的事情是不会给她们带来什么好处的,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她们学习、发展。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不论在外表还是心理方面,都与父亲很像。她非常热爱科学,还研究过达尔文的学说,对历史也很感兴趣。燕妮以特别刻苦的精神练习弹钢琴,并取得了很好成绩。燕妮对绘画也有明显的才能,她的铅笔素描是马克思家里最好的装饰品。二女儿劳拉的艺术爱好主要表现在另一个实用的领域,如同她的妈妈一样,她非常喜欢缝纫,由于她喜欢装扮,衣着雅致,服装时髦,家里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卡卡杜师傅——一本旧小说里时装裁缝的名字。劳拉还是一位“了不起的翻译家”(恩格斯语),一生致力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翻译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小女儿爱琳娜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对戏剧的兴趣,她努力发展戏剧事业。马克思让小女儿爱琳娜参加政治活动,培养她成为自己科学研究和政治写作过程中越来越能干的助手。爱琳娜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经常出入伦敦东区的贫民区,被伦敦的工人们称为“我们的妈妈”。她在搜集、保存和整理马克思遗著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七、强调“创新”、循序渐进的方法

在开展家庭教育时,马克思强调“创新”,强调独立思考,还强调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教育,他指出:“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的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⑤(218)并指出:“小孩的推断和他的实践思维具有实践和感觉的性质,小孩机体的感觉本能是使他和世界连接的第一个纽带。感觉的实践器官,主要指口和鼻,是他最初用以评价世界的器官。”⑥(38-39)根据马克思的科学分析,在向年轻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要按照不同年龄循序渐进,要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虽说现在多数中国家庭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部分父母采用不当的、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往往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对抗心理,导致家庭教育失败。马克思的家庭教育方法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应根据时代和国情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当代家庭教育实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注释:

①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③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④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⑤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马澜,越位,译著.马克思女儿家书1866—1898[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伊·佩切尔尼科娃.马克思的家庭教育[M].王健夫,陆丽文,王维,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3]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家庭教育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