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2021-05-31程国庆
程国庆
摘 要: 合理有效的教学话语不仅是保证高效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范本。本文从问候语、指令语、提问语、反馈语这四种课堂话语类型入手,探求对外汉语课堂话语的特点及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优化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师话语体系,打造合理有序、简明高效的对外汉语课堂,增加学生的有效汉语输入,实现对外汉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话语 有效输入 交际能力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乏充分的语言环境,除了教材之外,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可谓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一手资料。话语是人们说出或写出的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组织教学运用的语言体系。教师课堂话语是否规范得体、设计是否合理高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吕必松曾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该“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话,又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课堂用语中学到新东西”[1]。看似很简单的话语,却对对外汉语课堂话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堂话语,已然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二、课堂话语的类型
1.问候语。问候语是师生交流的第一步。一声亲切的问候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最常见的问候语莫过于“你好”,很多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关于“你好”的教学。教学前期,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后期,我们可以加入高级词汇和句式对问候语进行丰富创新。例如:你最近怎么样?吃了吗?上哪儿去?今天天气不错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的问候方式和丰富的问候文化,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它们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指令语。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施事言语行为划分为“断定式”“指令式”“承诺式”“表情式”和“宣告式”五大类。“指令式语言”中的“指令”意为“试图让听话者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广义上,一切有助于引导学生说出汉语、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话语都可以称为“指令性语言”。狭义的“指令性语言”指用于实施教学步骤和规范学生行为的课堂教师话语,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2]。不仅是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工具,还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重要的可理解性输入方式。合理有效的教师指令语不仅能让学生明晰学习任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教学前期,教师要设计简单明了、可理解的课堂指令语,要固定下来,不要轻易变换,防止学生不知所云,影响课堂进程。常见的课堂指令有“上课”“下课”“起立”“举手”“翻开书”“合上书”“到你了”等。此外,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要辅以相应的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
3.提问语。李泉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上位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3]可见,对外汉语教学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问恰恰是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表现。提问就像一根指挥棒,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宏观把控课堂,促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教学初期,汉语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提问确定学习重难点。只有这样,在学习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问是一门艺术,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会通过提问把控课堂、管理课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提问才是合理有效的呢?
首先,提问内容要有衔接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优秀的课堂话语是从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开始的,回顾旧知很有必要。此外,新授课已讲知识点和未讲知识点之间要有合理的衔接话语,将新旧知识有效连接,是课堂连贯进行的重要保证。
其次,提问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注意重点词和句型的复现。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的两大根本关系[4],汉语也不例外。例如教“吃苹果”这个短语时,可以采用替换练习,让学生用其他名词替换“苹果”,用其他动词替换“吃”。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已学词汇,还加深了对动宾短语的理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最后,提问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国别差异,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备学情、明差异。例如西方国家说话喜欢直奔主题而以日韩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说话方式相对比较含蓄,还有些國家有风俗方面的禁忌,都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提前备好功课,以免课堂上出现不愉快的情况甚至文化冲突。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对外汉语课堂,爱上汉语。
4.反馈语。杜朝辉、亓华(2007)认为,教师反馈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言语行为做出评价和回应的语言,不仅包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的表扬或批评,还包括学生没有反应时教师让别人回答或自己重复问题等情况[5]。反馈可以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外汉语课堂话语中的反馈语应以积极反馈为主,消极反馈为辅。对外汉语反馈语的设计要以表扬为主,不过于纠正学生错误,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反馈语言不仅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具体化,还要注重反馈语言的多样性和本土化。反馈语的设计只有结合当地人文进行创新,才更易被学生接受,实现反馈的有效性。
三、课堂话语的特点
1.规范性和得体性。课堂话语的规范性一方面指语音规范,另一方面指用词规范,这是课堂话语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话语就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所以,一方面,要保证语音规范,说标准普通话,避免方言,防止洋腔洋调。另一方面,要规范用词,防止因用词场合不对闹笑话。
2.可理解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监控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即“i+1”理论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i”代表习得者目前所处的语言知识水平,“i+1”则代表稍稍高出习得者现有语言知识水平。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comprehensible input), 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6]。如果输入难度超过“i+1”,学习者就无法理解。相反,如果输入难度低于“i+1”,这种输入对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作用就不大,达不到教学目的。最好的“i+1”可理解性输入是让学习者通过上下文语境或者借助图片、教具等非语言手段听懂。
3.简明性。在有限时间里理解对方的意思,实现有效沟通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话语不凝练,既阻碍课堂進程,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对汉语的印象,甚至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我们更应该做到准确用词,为学生创造正确的汉语输入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4.趣味性。根据语言输入和习得之间的关系,语言输入越有趣、意义越关联,学习者越易习得语言。生动有趣的话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一开始接触汉语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
四、对外汉语课堂话语的设计原则
首先,以目的语为主,可适当借助母语或英语,但不要过于依赖。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说汉语、用汉语。因此,一开始就使用汉语授课,养成课堂习惯才是最佳选择。学生刚开始可能不适应,施行起来有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新手教师总觉得学生没有基础、汉语授课推进慢,因此只在教课时才说汉语,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只会学不会用。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如果我们只单纯地为了教汉语而教汉语,学生学到的汉语知识就很零碎,难以说出完整的句子,更难以形成说汉语的思维,更别说交际。所以,一开始尝试多说汉语并且形成固定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结合课型并做适当调整。课型是根据不同功能和侧重点对语言课的具体分解。对外汉语课程主要分为三类:(1)汉语技能课,又分为综合技能课(原称为精读课)和专项技能课(即听、说、读、写技能课)。(2)汉语言知识课,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课。(3)中国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其中,综合课一般作为基础课和主干课设置,是综合语言要素、文化背景、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内容比较全面,强调综合性,我们在课堂话语设计时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项技能课是从技能训练角度划分的发展某一项技能的课型,侧重某一项目标能力。比如听说课侧重口语化的语言,读写课侧重文学性的语言。汉语言知识课侧重系统分项介绍汉语的各要素,中国文化知识课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侧重文化知识的传播。
最后,难度设计适中,关键词句合理复现。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前期,课堂话语设计应尽量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再逐渐加入学过的高级词汇和句式。在课堂话语设计上,除了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内容的复现性。把已学过的词语和句式通过重复、释义、迂回等方法,巧妙融入教师的课堂话语中。从易到难,从低级词汇到高级词汇,从简单句式到复杂句式,反复复现,刺激大脑皮层,加深记忆,把课堂话语变成可理解性输入。久而久之,强化语言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教学实践的终极目标。Bernard Spolsky认为中文传播的势头正劲,若想达到似英语一样的国际通用程度,仍任重道远。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之重。课堂话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今后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打磨,增加汉语可理解性输入的质和量,提高课堂话语的水平,逐步实现“用汉语教汉语”的目标,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9.
[2]孔慧.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探要[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李泉.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叶蜚声,徐同铿.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杜朝晖,亓华.中级汉语会话课堂教师反馈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