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浪潮的“卖水者”打开投资空间风电、光伏、锂电池设备订单高涨

2021-05-31林伟萍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锂电赛道厂商

林伟萍

在中金公司《碳中和经济学》报告中提到,“当前到碳达峰的10年或将是制造业面临挑战最大的10年。”本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的中金公司高端装备制造组分析师孔令鑫解释,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建材、冶金、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包含电力能源的间接排放)占中国整体碳排放比例高达37%,排放占比很高。另一方面,整个制造业碳中和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综合来看,未来10年,可能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面临技术突破和成本困局两大问题的艰难时期。随着技术进步,也有望催化碳中和浪潮中“卖水者”,即设备端的投资机遇。中金研究部认为“十四五”期间,光伏行业的装机容量会保持在15%的复合增长率;风电和核电基本上每年会保持在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风电核心设备厂订单高涨“十四五”核电建设提速或带来新机遇

《红周刊》: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内陆上和海上风电今年迎来新一轮装机潮。您如何看风电发展带来的设备端投资机会?

孔令鑫:风机和叶片的大尺寸化带来发电效率提升,发电成本下降。近几年风电的装机量持续增长,吊装风电塔筒的起重机械甚至出现“一机难求”的局面。我们认为,当前风电仍保持着行业高景气。核心设备厂商中,无论是风电整机厂商,还是发电机组设备生产商,风电塔筒、叶片以及制动器,都出现供不应求、订单高涨的局面。

《红周刊》:碳中和也使得核电赛道“老树开新花”,核电设备端的机会该如何把握?

孔令鑫:受技术迭代、电能消纳和经济需求等因素影响,过去5年核电建设进展相对较弱。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发改委对核电审批加速,叠加“十四五”规划重提了核电应用前景,市场对“十四五”期间核电生产和产能投放布局有了新的期待。此前我国建设的核电项目已经开工在建的多为二代半的核电技术。去年年底,随着核三代技术进入相对成熟发展期,CAP1400的机组已经获得审批,后续待审批的也都为AP1000、华龙一号等三代技术。

设备厂商方面,核电机组国产化不断完善,比如核三代技术里面的主泵、主阀、主管道,核二三级的铸件和泵阀,国产化替代比率非常高。预期“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尤为提速,这有望给上述赛道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光伏电池片产能未来两年仍将高增长Topcon、HJT技术有望在明后年量产

《红周刊》:有观点认为,部分上市公司逐步量产的颗粒硅或将颠覆目前光伏行业主流多晶硅,设备更换或将给设备厂商带来新增量空间,您如何看?

孔令鑫:光伏生产流程为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随着硅料成本上涨和原材料供应不足,多晶硅生产面临成本上行压力和产能瓶颈。中长期不排除颗粒硅进一步替代多晶硅成为重要生产原料的可能。如有的上市公司已开始使用颗粒硅来代替多晶硅实现单晶硅的生产。但目前仍处于技术进步阶段。对比来看,颗粒硅当前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如使用颗粒硅生产单晶硅,会伴生易燃易爆气体。产成品均一稳定性上,颗粒硅的产成品良率也有待提高。

《红周刊》:2020年以来,硅片182mm和210mm尺寸之争持续,在您看来,210mm会成为未来行业主流吗?

孔令鑫:技术进步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使得行业进一步降本。考虑到新能源平价化需求,硅片大尺寸化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目前相关企业新投建产能,基本上都可以兼容182mm、210mm大尺寸硅片。

《红周刊》:近期某光伏龙头再次上调硅片价格引发市场关注。您如何看待当前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影响?

孔令鑫:光伏是成本极度敏感型的行业。短期看,硅料价格的上涨确实对下游电池组件生产企业的开工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工率不足可能导致市场对于企业短期业绩的担忧。但另一方面,硅料价格的上涨恰恰说明,现在整个行业的需求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甚至超出了生产企业之前的排产和预期。如果将时间拉长到一年甚至更长,硅料价格的上涨其实反映了整个行业需求景气的高企,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肯定。

《红周刊》:从光伏电池片来看,PERC+、Topcon、HJT(异质结)三线并进,除了目前的市场主流PERC+,HJT路线越来越受到光伏企业的认可,国内具有综合解决方案的设备商也开始出现。您认为哪种技术路线前景更值得关注?

孔令鑫:PERC+技術,是在2019年成熟的PERC技术生产线上再增加投入和设备,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实现技术升级。而Topcon的技术的转化效率可能比PERC+还要更高一些。而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可能在2023年以后,HJT技术,则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片的转化效率。

此外,新技术成本的下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成品良率的提升。目前看,PERC技术的良率是最高的,PERC+技术趋于成熟。而Topcon和HJT技术,实验室已经实现了0~1的突破,如当前已有光伏电池组件龙头企业突破了Topcon的生产技术,我们预测其2022年有望进入到批量化生产。HJT技术因为成熟度相对更弱,预期需要到2023年才能进一步去替代过渡型的PERC+和Topcon的技术。

《红周刊》:从您研究来看,未来一年光伏电池片的产能扩产或将超预期。产能超预期,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设备端的需求也有望超预期。

孔令鑫:光伏电池片的设备厂商的订单执行周期通常为两年时间。预判2021年、2022年光伏电池片的产能将继续扩张,甚至超过此前预期。核心原因是2020年行业订单、招标量远超过市场预期。2020年初,因市场对于硅片大尺寸化等技术进步态度相对模糊,市场对于全年设备招标的普遍判断为40GW,但实际上2020年全年设备招标超过120GW。这些订单是要在未来两年内完成的。所以从光伏电池片产能投放角度看,未来两年应该仍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猜你喜欢

锂电赛道厂商
我眼中的赛道
彩珠赛道大迷宫
海岛上的立体赛道
天能锂电2021品牌战略发布会隆重召开,开启品牌发展新纪元
锂电隔膜行业的供应商品质管理
浅谈新型锂电防水模组结构设计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