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05-31王居易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订单式轨道交通人才

王居易

[摘           要]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轨道交通领域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校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要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结合岗位要求设计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已经对相关职位培训内容有一定掌握,使学生在投入企业时,减少培训时间和成本,成为专业对口的技术型人才。

[关    键   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224-02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化交通事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对于培养一线运营管理和技术型人才而言,高校在教育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所以针对高校需要开设的专业和培养计划,对优秀人才培养起重大作用,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本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思考。

一、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需求量将逐年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但是我国设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校较少,并且在开始的高校中大多数属于轨道交通专业类的高职教育,或是建立原有的铁道运输、铁路机车车辆等为基础的专业。从轨道交通的新形势来看,企业根本无法找到符合专业要求的人才,技术及管理人才紧缺,大部分铁路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依然沿用传统老教学的方式,知识和技术年代久远,无法与现代技术需求相结合,为纸上谈兵。教学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需求没有紧密地结合,即使是相同专业或专业相似的学生,到就业岗位后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适应。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无法立刻就位,在这些问题下改变思路,加强管理,完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教育应该重视的。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能够缩短周期,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促使企业和高校在共同培养人才上完美对接,是我们目前迫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通过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学有效性

轨道交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现代化产物。多数的高校设立该专业属于新建专业,但是与铁路特有专业不同,所以教师资源储备不足。目前状况是,大多数的教师属于原铁路的特色教师,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及对相关企业的岗位要求缺乏教学经验。根据现状,制定了特色教学模式“订单式”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称为合作教育,学校将教师派往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学习,在熟悉企业生产岗位上的用人具体需求后,回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满足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的无缝衔接。由于大部分高职学校教育,以就业作为主要的导向,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综合能力不强。所以不管实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教师的高素质教学能力的前提,弥补学生对专业知识狭窄,职业迁移能力不足。需要学校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环节优化设计能力,教师需对轨道交通设备的操作和技能加强培训。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需高于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企业与学校之间有互动,学校安排轨道交通专业教师到地铁企业的培训中心进行挂职培训和现场学习。教师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的岗位操作技能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收集大量教学案例和具体解决方案,在课程设置上,轨道交通专业会开设一些针对地铁岗位服务的课程。

例如,开设地铁服务礼仪课,教授学生服务中的礼仪和要求,同时教师会引入服务中的部分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在引进轨道专业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高学历和高水平的标准。为轨道类教师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机会,鼓励轨道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或将企业高水平人员引进校园开设讲座和会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科研環境,不断完善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人才队伍。严格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出轨道交通专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建立出符合岗位需求、具有特色的轨道交通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双方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教学需与企业结合,在此情况下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围绕自己掌握行业新动态、新技术展开拓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素质,形成竞争机制,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学校还可引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加入教学队伍,丰富教学队伍,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二)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铁路职业院校面对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托铁路行业,坚持以铁路为专业的办学特色,为服务铁路行业为发展宗旨。现有的专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教师和学校对教学有创新和突破,通过实际教学设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必须从企业的要求出发,打造符合企业文化的高素质、高技能一线员工队伍。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时,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岗位的需要,以要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了解企业所需,不管是技能还是人才数量方面,力争将学生培养成符合需求、技术过硬的人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自身技能不被超越,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和专业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及时学习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型人才,与之匹配的学习型人才。在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秉持一种学无止境的精神,对学生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和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弥补以专业和就业为培养方向的缺陷,扩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知识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的要求,面对这一要求,将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是教学的大趋势,因地制宜对教学进行科学和人文的整合。

将人文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学校生活中组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体育竞赛、绘画竞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健全学生人格。积极宣传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价值观,做到学生同时发展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需要学校将人文素养的教学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学习生活或是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知识面狭窄,没有将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没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寻求其他职业时没有积极应对的心态,在抵抗职业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差。“订单式”学生在岗位实践操作方面要求有较高的水平,教师需多引用实际实践的经验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热衷于探索和实践,多方面创设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素养,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工作中有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关乎企业生存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三)通过细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管理观念落后,管理层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片面地认为“订单式”教学模式只是学生在就业上有了保障,没有进行实质上的改变,停留在为企业培养救急的人才和充当人数上。没有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创新,以传统的方式授课,使学生和企业对接工作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在教学环节中,多提供实践经验,高校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提高实际生活的案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在实际岗位中,需要提高学生组织客运的能力。经过站务管理工作,生活中自己是否乘坐过轨道交通,所经历过的事件如何,如何为乘客提供多个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并且提高保证可运设施设备实际运转的能力以及水平。为旅客提供多个方面的服务,如何避免车站停靠的时候出现拥堵现象。管理票务的技能,主要是售票以及检票等。在安全管理技能方面,有充分的责任感,保障乘客的安全,学生需要了解与掌握实际环境,根据身边环境的状况进行控制,更好地应对以及处理突然发生的事件,做好接车和发车等服务工作。

运行管理水平,其主要包含运行组织以及落实运行图等。还需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保证实际流程的完善性以及健全性,教师在教学部分章节内容时,经过提供模拟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产生一种亲身体验的感受。在实际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将工学思想观念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将学生应该提高的能力进行细节化教学,突破过去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水平,让他们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展开角色方面的扮演,进而学习以及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在对教育情景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结合技能以及知识选取课程内容,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制定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培育方案与措施。将技术放置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理论是实践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并且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结合技术以及知识开展情景教学,将技能实训活动渗透其中。

三、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共赢模式,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其相结合,宣传企业文化是增强订单班学生对公司了解和认同的最有效手段,公司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管理,适当的金额补贴和表扬鼓励的管理机制,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积极性,将实训模式和具体的优秀人才培育目标落实在实处。

参考文献:

[1]柴晓冬,郑树彬.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216-217.

[2]彭细荣,董武忠,李苗.职业能力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88-189.

[3]张超.基于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55-156.

[4]孙仕明.“1+X证书”制度在现代学徒制改革中的应用:以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2):53-55.

[5]孔祥睿.高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类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6):51-53.

[6]吴杰.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38-13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订单式轨道交通人才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