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

2021-05-31王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课院校高职

王珺

[摘           要]  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日渐受到重视,2019年教育部把职业技术教育的提升放置到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为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全面开启了创建“金课”,消灭“水课”的课程改革。从“金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价值着手,对高职院校“金课”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08-02

一、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背景

(一)“金课”的内涵与特征

“金课”首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提出是相对“水课”而言的。概念提出的初始是由于高校课程的难度较低,缺乏深度,大学毕业生缺乏应用性技能的现状带给教育部門的反思。但纵观国内各类院校的发展,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毕业生综合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不只是高校的“特例”,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受这一现状的影响更为严重。故而“金课”的提出实为教育发展中的必然,其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设定,但将低阶课程转变为高阶设置,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显然是人们对“金课”一词的普遍认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也就成了判断“金课”的基本依据。

(二)“金课”建设是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倚重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面对时代的机遇,高职院校更应集中“火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偏低阶,其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若要发展,必须从去除“水课”、建设“金课”开始。“金课”的概念自2018年被提出,几乎就成了高阶课程、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的代名词,创建“金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其教学建设中质的提升,也是其教学发展路上的关键环节。

(三)“金课”建设对教学效果的提升

“金课”的建设首先要符合“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设置要涵盖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这几项内容,对教学效果的要求也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的内容亦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固化设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时刻更新、调整,使内容的开展具有时代的前沿性与先进性。

二、高职院校“金课”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观念的守旧

“金课”的理念固然优秀,但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却缺少对创新性与高阶性的深层次理解,导致所谓“金课”并没有从形式上、内容上形成质的改变,只是在难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教师的传统观念没有“解放”,接下来任何形式的难度增加也只是犹如捂上耳朵的教导,学生缺乏真正有效的创新路径和能力培养,再有深度的教学开展也是枉然。

(二)技术型师资不足

时下教学形式的创新莫过于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海量的资源支持,并以多种平台和形式拓展教学开展的方式,促进教学开展的多元化,同时,其灵活的评估手段也能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依据与帮助,是推动教学效果的极好途径。然而能够掌握并在课上较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师资却相对匮乏,在高职院校中这样的师资力量更显薄弱,以这样的教师阵容来看,“金课”的顺利创建难度较大。

(三)生源基础不一

高职院校的生源渠道相对复杂。2019年以前,通过高考、未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中专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生源形成的主要形式,2019年以后,下岗工人、退役军人与农民均成为高职院校招生渠道的拓展范围。为达成扩招100万人的任务量,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已经十分复杂,但由于我国职业型人才的稀缺,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扩大,到2020年的200万扩招指标,高职院校生源的平均基础就更加难以衡量。面对基础条件参差不齐的生源,高职院校“金课”的开展问题重重。

(四)课程设定问题

“金课”的课程设定主要是围绕着“金课”的高阶性与创新性来进行的,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基础知识较薄弱、综合素质差异较大的高职学生群体,所以其课程开展的高阶性与创新性不能统一体现,要在教学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兼容性,要将课程分层次来设定才有可能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然而这类依学情分层在高职院校中的施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也很难恰当地设置课程,这对“金课”的开展也是一个主要的困境。

三、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力度

如今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教学改革中信息化的提升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指标,对于高职院校“金课”的建设而言,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开阔的教学资源,转变更丰富的教学模式更是其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信息化的力度必须加大,以此带动的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对“金课”创建认识的加深才能对“金课”的开展更进一步推动,如此,“金课”建设的大门才算是真正意义的打开。对此,高职院校需加大教学设备信息化的建设,并强化对校内教师团队“金课”的开展与信息化技术关联的宣传,使得教师熟悉信息技术设施,更加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金课”创建的意义。

(二)提升师资信息技术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不习惯在课堂上高频率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因有其观念守旧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教师普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有所欠缺。因而高职院校应在培养优秀毕业生之前先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主要是围绕教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技巧方面展开统一的实践培训。如定期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高职院校可在培訓中适当加入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使得教师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中的信息应用以及相关平台的操作;院校还可以以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为契机,实现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正确融合与展开方式等的引导与启发。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概念较多的公共课程在教学中多显得枯燥,这时教师可运用网络操作视频与实际运用视频资料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并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演练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训练。

(三)开展多样性分层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多样且复杂的特点,其“金课”的建设应根据其教育群体的特性而有所改良。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一刀切”式课程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其生源变化的需求,将学生以基础分层,并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展开不同难度和侧重点的教学才是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后以统一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将拥有不同基础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这一举措无关群体歧视,其结果只涉及毕业生的培养方式与去向,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适合朝专升本方向培养;有的学生知识型基础较差,但实践基础较好,则更适合将其朝直接就业的方向培养,在教学中,对其实践能力的养成也会有更多的侧重。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学的展开也就更具有针对性,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紧密结合专业实用性设置课程

有了入学测试这一层筛选,班级学生的组成差异度也就有所降低,在这样一个有利的条件下教师的课程设置也降低难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入班的考试来摸清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情,再根据学生的总体基础水平设定相应难度的课程。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更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应用的结合,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例如,金融服务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就要大量加入金融服务的案例与实践,教师要通过真实情景的模拟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来增加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公共课程的设置也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专业方向来展开,像是金融服务专业的公共课程虽然教材上与其他专业没有什么差别,但教师在教学开展中要格外注意所学内容与专业应用中的联系。

(五)灵活考核,优化教学方案

“金课”的建设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分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有所转变。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是教学形式上的一大飞跃,然而这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实践的一个手段,真正让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的还是课堂整体模式的转变,即学生回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退居到引导与辅助的位置。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都不是很高,但一味地灌输式教学更不能让学生的实践优势有所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中。此外,若开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考核就不能延续之前的书面形式,教师还要多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化考核的灵活度,真正让学生的能力提升有所对照。

时代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对专业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删去实质教育含金量不高的“水课”,加强对注重综合能力提升的“金课”的建设,以全新的课程设置来提升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德力,吴娜.浅谈“金课”视角下的高职实训课教学质量提升[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2):43-46.

[2]孙从众.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研究:以“跨境电商实务”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0(4):22-28.

[3]张燕.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8):191-192.

[4]付艳梅.对当前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6):66-68.

[5]唐桂梅.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57-159.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金课院校高职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