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网版画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之考与教改趋势

2021-05-31姜建勋

艺术评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

姜建勋

摘要:丝网版画与设计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新时代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求,让丝网版画进入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堂,以拓宽学生设计思维,实现知识构成的优化,起到积极的教学意义;教育当随时代,不断调正和改良过去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来完成新时代设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丝网版画  设计专业  丝网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20-03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主导体现,是知识技能的主要载体,创建一流的课程是实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方法。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求,设计专业在完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以新的教育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构成,构建多元、交汇的课程体系,以期实现更优的教育价值。丝网版画以技能性、复数性、实验性的专业特点,成为开拓学生知识技能、开阔设计思维的基础课程。

丝网版画是利用漏版原理,来进行图像印刷的一种方法,是绘画创作的一种工具。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首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技能性的学习来掌握丝网版画的制作手法和印刷工艺,使学生具有独立印制丝网版画的能力,继而在设计语言转化和表达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一、课程由来与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丝网印刷作为由西方引入的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广告招贴标牌、衣衫图案、包装物图形等商业领域,后来中国各大美术院校在版画系的基础上,把丝网印刷转化为版画的版种门类,通称丝网版画,进行专业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深化,设计专业对丝网版画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识到丝网版画的绘画表达、印刷工艺、印刷语言对学生设计思维转化和开阔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有着有益的补充,几经考量之后,决定把丝网版画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引入设计教学。

(一)丝网版画与设计的渊源

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印刷媒介,一开始就与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商业的从属性上,二者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性;二者又同以视觉为主导图像语言,在肌理语言的应用和画面形式的探索上,丝网版画又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对设计形式、设计语言的有益补充;再者,二者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人性情感和设计构思的转化,都是艺术家表现个体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媒介。

(二)丝网版画在设计教学中的定位

课程的内涵与定位决定教学的高度和成效,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创新需建立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开放性、兼容性基础上。丝网版画在设计专业的学习,以版画学为理论基础,以丝印实践为教学主导,注重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印刷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思维展开图像表达和画面语言的探索,借以启发、开阔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表现技能,以实现其教育的目的。

二、丝网版画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现状与意义

一门课程的设置,必然有其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丝网版画走入设计课堂,进行专业教学,是建立在知识传授和拓宽学术视野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更好的服务于本专业的需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课程教学的主体环节。

(一)丝网版画的教学现状

丝网版画的课堂以丝印实验室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首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版画学建立了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学会丝网印刷的印制工艺,继而展开自我的印刷实践。这种印刷实践,各个院校在工艺操作上具有一致性,首先熟悉丝印实验室的功能分区,认识机器的工作属性,掌握印刷的制版环节:绷网、冲洗、晾晒、刷感光胶、画稿、制版、印刷、题签等。但设计专业的丝网教学与绘画专业相比,在相同性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首先在课时的设置上,设计专业的课时少于绘画专业,在教学安排上显得紧促与迫切;其次学生受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在丝印作品的画面表现上和兴趣点的表达上都存在差异;再者二者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绘画专业的丝网课程是以创作为主导,进行个体精神转述和审美表现,而设计专业的丝网课程是以拓展知识为主导,以兴趣的培养和语言的探究为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设计。

丝网版画的艺术实践是课程的主体环节,是技能与艺术的试验场。学生要想快速掌握丝印技能,就必须积极的投身于丝网实践,以熟悉各个环节的制版流程,从而学会丝网印刷,这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制版环节,晒版时间的掌握和冲洗是技法操作的难点,学生要反复实验以找到最佳的制版效果,如果曝光過度和不足,会使丝网印刷的效果和图像受损,并影响到整体画面。通过对丝网制版的冲洗,学生会认识到丝网版画的漏版原理,这是对丝网版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体现。学生对印刷的掌握也是技能操作的重要环节,比如多色对版都需要学生勤于练习,不断总结,以高品质的画面达到印刷品的要求和画面展示。

图像艺术的印刷是本次教学的意义所在。印刷离不开图像,图像表达离不开画稿的处理,在制版前期,画稿就应该有基本的雏形,画稿作为印刷的图像语言是学生个人观点和兴趣的展示,是自我意识和设计思维的传达,所以对画稿的描绘与组织要充分的重视。通过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在画稿的处理上,以设计性图形为主,以菲林片的输出来完成底稿的处理,这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是提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快速的行动起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的角色中,这与前期让学生快速学会丝网印刷的技能相一致。

丝网印刷工艺性的繁琐让学生在较短的课时下,很难展开深入的探究,以三周的课时为例,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学生马不停蹄也只能完成两到三张丝印版画,这样学生有可能仅仅停留在丝网印刷的表面,也往往刚找到的印刷乐趣就面临课程结束的局面,其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教师期望值,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和问题。

(二)丝网版画的在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意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活跃度较高,在丝网印刷的实践环节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没有因为对丝网的陌生而逃避。在印刷实践中,学生积极的体会揣摩不同的印刷方式所带来的画面差异,对手工印刷的质感和画面语言的差异性探索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取得的课程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丝网版画的技能性操作,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实验室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是突破敎本限制与社会商业接轨的有效衔接。

丝网印刷,由于丝网版画工艺的复杂性和逻辑性,同样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有着明晰的作画步骤,为日后养成较好的工作习惯和设计素养,提供了前提。

丝网版画是精神创造的艺术表现,它包含学生的艺术观点、设计心理、设计构思、造型表达等方面,是通过形象思维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图像的构思、又有构图的布局,是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意识的综合体现。

丝网版画在图像的创作中,让学生的设计思维变得更有创造性,体现在图形的形象设计和语言探索二个方面。丝网版画的画面组织体现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画面意识,在图形表达上,学生通过造型转化,把自我的造型观念和水平,通过形象的塑造表达出所要转印的艺术形象,体现出学生对造型规律的把握,也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进一步锤炼。

丝网版画印痕语言的探索与实验,是学生拓展新知的有益补充,对设计专业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如丝网版画制版环节,通过不同的制版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印刷语言,比如用画笔和毛刷在底版上描绘形象,其印刷而来的艺术效果截然有别有于电脑制版的效果;再如实物转印的痕迹语言,极大的丰富了画面艺术的表现形态,增强了画面语言的可读性,这些偶发的艺术效果和艺术语言开阔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自由观念的表达和转述上,学生通过色彩的搭配在没有具体形象的束缚下毫无章法的组织画面,以表达自我的情绪,这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开阔设计思维的有益补充。

三、丝网版画教学在设计专业中的教改趋势

丝网版画在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在版画系的基础上借鉴而来,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教育当随时代,下面就丝网版画的设计教学的趋势展开叙述。

(一)完善并细化丝网版画知识结构,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精简细化丝网版画的理论知识,整合教学内容,把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打包、分组,按序教学。强化实验室教学的主导地位,以印刷实践带动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破教条制约,打破艺术的对错意识,充分重视丝网版画表现语言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艺术语言的实验与创新。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宽尺度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建立有效性和长效学习机制

所谓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下,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丝网版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课程的实验性内核,这样丝网语言对设计应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长效学习是指学生在丝网必修课时的基础上,学校开放实验室场所,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专业需要能随时进入印刷实验室学习与创作,有效避免泛泛而过的尴尬。

(三)产敎融合

丝网版画作品以艺术性的表达为前提,建立唯美性语言的画面形式,做到学术专业性和视觉的通俗性,以视觉唯美和大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丝网版画的市场化路线。建立校企合作,学生的设计作品通过丝网印刷变成个性十足的文创产品,以此来完成到商业产品的转化,从而做到由校园到市场的有效衔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容做到适应社会的发展之需,从而避免了学校到社会的空窗期。

(四)吸取民族文化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我国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厚的历史遗产,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挖掘这些带有民族故事的事迹,使之成为学生创作的选题,既是时代的选择,又是教育的担当。新时代,教育互融性和开放性是基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下,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挖掘,既是时代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又是文艺精神在丝网版画中的推崇和追求。

在课程中通过对民族素材的挖掘与创作,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实际举措,学生通过对民族生活之像的描绘和图腾语言的转化,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梳理,并为将来的设计提供了民族元素。

(五)吸收绘画之蕴,兼容艺术之气

丝网版画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艺术家技法语言的展现,又是艺术家个体审美和精神世界的外在展示。作为文艺的轻骑兵,丝网版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涌现出广军、张桂林、钟曦、郑忠、文中言等版画名家,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创造人才,对丝网版画的反展与创新,以及对社会领域的推广与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前,丝网版画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阐释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语言高度和艺术家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自觉。

丝网版画作为绘画领域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情线,其表现语言,表现形式,创作思维和精神展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极强的互通性和启发性。比如绘画自由的情感追诉和天马行空的创意表现,正是突破设计思维的有效方式。在丝网版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丝网印刷的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对画面形式和画面语言有足夠的认识和探索,对绘画的自由性和偶发性有足够的兴趣和尝试,这对打破设计规约和束缚,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提供自由的创意空间,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并使设计者以艺术家的视角和情怀来注入设计的人文精神和设计之要。

四、结语

丝网版画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特殊的印痕语言成为艺术家表现思想、阐述人文精神的绘画载体。设计专业对丝网版画的学习有助于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对拓宽学生的知识构成、丰富设计语言、拓宽学术视野起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设计专业对丝网版画的学习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应用性和教学知识多元化的时代选择,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对口社会需要的具体举措,来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提供教学保障,所以丝网版画在设计专业的教学其意义是积极的。

参考文献:

[1]王维维.丝网版画课程的教学要点与作用[J].美术观察,2015(10).

[2]张新江.丝网版画课程在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6).

[3]张桂林,秦旭萍.丝网版画语言和教学探索[J].中国美术,2014(04).

[4]张炼.丝网版画专业教学综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04).

[5]杨晓霞.工作室制丝网版画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11).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色彩课的教学改革
借助教育技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效课堂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绳编手工艺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试论风景写生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水彩画教学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试错法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交流
设计专业四年连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