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基层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21-05-31胡小英
胡小英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甘肃定西 730500)
一、基层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据相关统计,当前医院需求医护人员的均数比为1∶1.5,基础人才的分配不均匀,导致部分科室的护理水平较低。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基础护理水平、分析能力、疾病诊断水平)均有所欠缺,故需要根据基层护理人才的培养规划设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修订护理教学计划,以期满足中职学校护理人才的本质需求。但是,就当地人才供应计划及供应目标而言,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对口率较差,并且实际教学的护理规模较差,可能会影响医院管理运行[1]。因此,院方管理人员需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中职学生临床带教模式的开展。就医院的护理环境而言,需从医疗卫生教育、护理教育等方向进行临床带教。通过搭建基层护理模式,可为护理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社会保障,而这一情况也能逐步解决岗位对口方面问题。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基层护理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法
(一)搭建基础理论框架模型
中职护理学校的护理理论搭建过程中,院方应设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要求政府、医院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建设,尤其是需设立理事会的管理机构,侧重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工作。因此,教师需重视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的开展,设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资源,并在过程中完善理论、机制的确定,以期设立平衡点进行运营监管。在此过程中,需加大对护理理论的整合与汇总,并在过程中确定课程规划,以便在完善师资团队能力的过程中确定临床带教模式及带教方法,也能实现教学改革及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具体可结合如图1所示的模式进行[2]。
图1 课程组建方向
通过组建科室、社区实践的课程模式,同时要求科研组明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有利于凸显出不同课题、不同教学目标的发展意义。首先,需要求院方与课程组进行对接,明确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及培养思路,并根据课程的教育方向、教育标准、教学目标确定指向性的教学计划,最后再分析整体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其次,需搭建完整的监督、管理、反馈驻点要求,采用全局化的管理方式明确临床教学计划及要求,有利于实现全程化的管理方向及目标[3]。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标
新时期对医护人员需求的不断提升,需要明确护理岗位的人才需求、护理质量情况、护理层次、护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并依据基层医院的发展要求、运营要求、建设要求确定统一的、连锁的运行方案,这对于组建“医教联合体”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临床护理教学中,需充分反映出临床的护理要求,展示出不同科室的护理方案、护理建议及护理重点,并在过程中融入岗位任务及岗位要求,落实现场病房护理的运行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在“三维融合、全程渗透”模式的支持下,可向护生推送关于本岗位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临床、理论、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带教培养[4]。其中,具体需以图2的模式确定创新目标。
(三)协同育人质量监控方案
协同育人质量监控方案即要求中职学校内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及责任承担方面的要求,同时落实必要的管理责任及研究要求,以期落实完整的管理、带教目标。因此,院方需积极落实现场管理制度,在巡查会、研讨会的支持下发现同教学进度、教学考核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师资培训过程中,需要求护理导师主动参与培训2次,同时在明确教学进度的过程中进行备课学习,以便教师根据《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情况给予必要的调整。通过在良性循环、良性调整中确立调整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同质要求及同质目的。
(四)人才培养方法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需将基础护理及社区护理的方法及任务内容相结合,尤其是需要注意在一体化教学中融入专业基础板块形式,展现出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1.在教学的第一学年内,可要求护生在社区医院内进行跟岗实习,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任职护士也应向护生介绍与本科室相关的公共卫生常识及要求,切不可随处乱跑或在科室内出现违规行为的现象,促使护生明白院内感染的预防必要性。同时,在医护人员的讲解过程中,明白如发热、肺炎等疾病的疾病诱发原因、病理及饮食要求,同时要求患者在合理的饮食安排中注意个人休息、生活要求等内容,尤其是需向患者的介绍运动护理方法等。此外,护士还可向护生宣传关于疾病并发症情况,结合实际的手术病例,告知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准备哪些工作;若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涉及麻醉,可向患者询问治疗期间的感觉,并监测患者的个人体征,避免身体不适而造成的感染情况。此外,还可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疾病防控理论。并在不同治疗阶段给予患者指导建议,以便判断出患者的临床病症情况。总之,需要求护生在社会医院中掌握临床护理方法,并在直接、有效的方法指导过程中明白健康教育对患者恢复的意义。同时,通过让护生明白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的要求,可促使患者明白疾病的相关理论内容。
图2 校企合作方法的渗透要求
2.第二学年:本阶段主要要求护生在县级以上医院的病房中进行跟岗实习训练,要求护生在床边了解护士长、专职护士的护理形式及操作方法,同时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护生进行必要的临床带教工作,以便实现课程规划、课程演练、课程学习及实习于一体的护理教学。
3.第三学年:本阶段主要要求护生在合作医院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明白各病房的要求及健康服务水准,并在系统的考核评定中判别中职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决断出护生的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从业要求。在此过程中,护生应在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上学习各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的奉献精神及发展意识。比如钟南山、李兰娟等临床带教导师的护理精神及品质,这对于培养护生的素质是有利的。通过搭建详细的医护互动基地,同时确立出可靠的护理、实习平台,尤其是需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广关于人文素养、国学国医方面的理论,再结合必要的护理评选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以便实现人文素养、护理水平的巩固与培养。例如在护理等级的考察中,需要求护生分析特护、一、二、三级护理的护理方案及护理要求,同时诱导护生根据患者情况落实不同等级的护理要求。在此过程中,护生应自主决断出符合要求的护理内容,采用一人、一表的形式进行登记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医生根据医嘱内容确定护理要求,同时在监督观察中确定对护生培养要求。例如在特别护理中,需采用红色标识表明患者为重症监护状态,需给予全面的体征分析及观察工作。由于此类病人的病症情况相对较重,需注意要求护士进行24 h的轮班体征监测工作,探讨患者脉搏、血压、血脂情况是否正常。在治疗期间,也需要分析出患者流质食物的摄入量,探讨分泌物的排泄量,以便进行科学的生活护理建议。需要注意的是,特护护理的所需求的费用较高,故需在护理开展中需告知患者家属相关费用,防止后期护患沟通方面的问题发生。在二级护理过程中,需采用蓝色指标进行标注处理,表明该患者治疗期间无危险性现象的出现。同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且活动力较差,故需对此类患者进行巡视工作(2 h/次)。若在此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带教中护理人员也可向护生介绍与此相关的内容,以便后期医护人员的治疗开展。最后,在三级护理过程中,仅需要注意巡视时间为3 H/次即可。通过让护生在护士长的带教过程中明白不同护理方法及护理要求,可全面提高护生的临床水平。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基础护理人才的创新目标
(一)重视融合校企合作成果
中职学校护生的就业率逐步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帮助中职护生获取护士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一定临床实操培训中介入企业的形式,及时挖取能力出众的中职生继续培养教育,可提升整体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及核心成果。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及个人素养,发现护生3年内的理论、实践考试水平均在85分以上,且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理论知识储备能力相对较好,尤其是在《护士成长日记》记录了关于护生在实习过程的科研成果及成绩。因此,院方应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及实际操作水平,根据临床护理实践情况,给予必要的关注及认可,同时向护生推送关于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可提升护生的整体护理水平。
(二)重视创新型的方法展示
带教导师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尤其是需要重视教学成果及教学形式的展示,通过利用新媒体的形式说明关于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要求,同时在“医教协同”的过程中注意展现出院校的特点及在价值,同时要求教师进行经验汇报工作,可提升整体护理的有效性。例如,可利用微课的形式说明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流程。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追踪评价的形式分析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对接情况,在利用随访的形式分析当前护理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可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校企合作基础护理教育开展中,教师需针对当前护理教育过程的问题及运行现状,侧重于展现出一个合理的中职学校护理教育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对护理理论的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需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改革教育形式,诱导护生积极参与到临床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生对护理方法、护理内容的认知度。通过培养护生的护理能力及护理水平,并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进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