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1-05-31罗宝海
罗宝海
(甘肃省永靖县人民医院 甘肃永靖 731600)
胃癌作为消化道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新发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早期胃癌是指癌肿的浸润度局限于黏膜内或黏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1]。由于我国多数胃癌病例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使得胃癌总体预后较差。因此,提高胃癌的诊疗关键在于能否早期发现胃癌。虽然内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筛查早期胃癌的手段之一,但是普通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胃粘膜的微细病变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2]。本次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醋酸染色体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从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联合组中的46例患者,年龄在34-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6)岁;单一组中的45例患者,年龄在30-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常规内镜检查后,同意进行醋酸染色体检查或者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各项检查报告数据保存完整[3]。排除病理报告不完整、有进行胃部手术及放化疗者等的干扰[4]。
(二)方法
单一组采用单一的窄带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常规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退镜观察幽门管、胃窦、胃角、胃体、胃底[5]。观察并采集照片后,采用窄带光成像技术观察可疑病灶并采集照片。联合组采用醋酸染色体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操作:在单一组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对可疑黏膜病灶喷洒1.5%、20 ml的醋酸可见白化出现,记录其白化范围、形状等数据[6]。待上述观察结束后,在上述病变处最显著位置取1-3块样本进行病理活检[7]。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图像清晰度评分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出率为计数单位,用(%)表示;采用t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
二、结果
(一)图像清晰度评分比较
联合组的图像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图像清晰度评分比较
(二)病灶检出符合率比较
46例联合组患者发现病灶数60处,45例单一组患者中发现病灶数57处。与病理结果相比,联合组的检出符合率(93.33%)、特异度(88.44%)、敏感度(78.22%)均高于单一组,且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病灶检出符合率比较
三、讨论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与体征,患者就诊率低,往往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治疗[9]。胃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早期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胃镜是早期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其仅能看到病变较为严重时胃粘膜的改变,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能力有限[10]。临床上能否找出一种简便快速的早期胃癌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不论是在图像清晰度方面,还是检出率方面,联合组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单一组。窄带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镜技术,已经逐渐在临床医院应用[11]。这种技术可以将普通白色照明光过滤成窄带的蓝光和绿光,利用不同组织结构吸收和散射这种特殊窄光带的差异,将黏膜或黏膜下脉管系统和腺管开口形态显示的更加清楚。同时,窄带成像技术具有方便易用、适于临床推广等优势,缩减了检查时间及患者的费用[12]。但是由于人体的胃腔较大,普通窄带光成像观察到的胃粘膜视野较暗,不利于凸显分界线。内镜下醋酸染色技术是通过各种途径将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13]。但是醋酸染色技术的缺点在于染色时间长,受检者的耐受和依从性下降。因此,将上述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胃粘膜表面微血管的形态和黏膜腺管开口等微细结构的改变,使得操作者能够清楚的观察癌前病灶与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分界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14]。
综上所述,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取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