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任务驱动式阅读指导
2021-05-30汤海云
汤海云
任务驱动式阅读指导,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开展阅读活动。“活动化”是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将阅读内容活动化,强调的正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学生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需求。《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本书的切入点又是在哪里?笔者认为,可以抓住本书的两个关键词——“傅雷”和“家书”。通过一个个任务驱动,让学生了解傅雷的赤子之心,理解家书的民族文化,带领学生读人,读信,读时代,读情思,读情怀,把厚书读薄,既而再读厚。
任务驱动一:课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情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书的阅读状况,笔者事先准备了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的喜好、感兴趣的内容、阅读的方法、想了解的其他内容等方面而设计。导读课可以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如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读《傅雷家书》你又读到了什么?为了了解你的阅读口味,请完成这份调查问卷。
1.你喜欢阅读《傅雷家书》吗?理由是什么?
A.喜欢 B.不喜欢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关于傅雷、朱梅馥、傅聪、傅敏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3.你最感兴趣的是《傅雷家书》的哪个方面?( )
A.教子之道(对待学习、生活细节、人际交往、理财之道、爱情婚姻等)
B.艺术方面(文学、音乐、绘画等)
C.父子情深
D.爱国情怀
4.你了解或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5.如果选择一种方法阅读《傅雷家书》,你最喜欢( )。
A.精读跳读法 B.圈点批注法
C.朗读法 D.实际生活联系法
从问卷调查中,笔者获知学生还想知道很多家书外延的内容,如:傅敏也是傅雷的儿子,为什么书信那么少?是不是傅雷偏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生成新的教学设计点。
任务驱动二:数字解密激趣,解读家书背景
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毫无疑问应该围绕“激发阅读兴趣”这一核心目标进行,《傅雷家书》“激趣”的核心目标如何实现?可以从目录上的时间(数字)开始。目录中的“从1954年到1966年”,就是傅雷家书的起讫时间。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思考整本书?笔者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数字解密第一组。
这是一份傅雷写的家书封数与年份的统计表,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这一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发现:13年中,父亲给儿子的信从未断过;1957~1960年的信比较少,1963~1966年的信也比较少。这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两个时间段傅雷写信明显变少了吗?以此引入当时沉重的历史背景。1957~1958年的反右运动,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1963~1966年四清运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通过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傅雷写给儿子书信的数目来了解家书的背景,从而理解傅雷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情感的可贵及思想的纯洁。
(二)数字解密第二组。
傅雷夫妇写给傅聪和傅敏的信的数目也统计如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这个统计发现:《傅雷家书》共收录158封家书,其中只有3封是写给小儿子傅敏的,绝大部分都是写给大儿子傅聪的;绝大部分家书都是父亲傅雷写的,母亲写的比较少。
在调查问卷上有同学提问:傅雷是不是特别爱傅聪而不喜欢傅敏,为什么一本家书里写给傅敏的信那么少?1954年,傅聪踏上去波兰的求学之路,傅雷就开始给儿子写信,傅聪收到信件后都妥善保管,后来因为搬家遗失了一部分,但总的来说还是留下了很多。其实当时傅敏在北京求学的时候,傅雷也写过很多信给儿子,只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有的烧了,有的收了,最后所剩无几。这不是傅雷夫妇的偏爱,而是时代的烙印。
两个表格的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思考,了解了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任务驱动三:批注精读家书,理解赤子之心
“批注阅读”是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字词、内容、情感、观点等各方面进行疏通、分析、点评,形成带有自己独特观点和感悟的文字。做批注,一般着眼于文本的动情处、产生疑问处、语言出彩处、体现哲理处。基本方式有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
傅雷的墓碑碑文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赤子之心是傅雷做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他的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他高尚的灵魂,搭载着他坚贞不渝的赤子之心。读懂他的赤子之心,才能读懂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以批注精读这一任务,让学生以1955年1月26日傅雷写给傅聪的信作为切入点,用批注的方法精读,理解傅雷的赤子之心。
通过批注精读这一任务,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在批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构建和批判创新,在批注的活动中学会相互沟通、积极对话、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任务驱动四:制订阅读计划,有序高效阅读整本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还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养成科学阅读的好习惯是无数语文教育者的追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也为了让课外阅读更加有序和高效,让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规定阅读时间可以让学生学会规划,安排什么时间进行阅读,多长时间阅读完规定内容,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是保证阅读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傅雷家书》的阅读,学生要感受作者情感,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所以设置摘抄、批注、概括、感悟联想等任务,让学生走进字里行间,读懂读透整本书。《傅雷家书》阅读计划表如下:
通过完成阅读计划表,学生不仅顺利地阅读完了作品,还学会了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会阅读、爱阅读,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閱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行为,是伴随人一生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就是阅读影响人生的最好印证。整本书的导读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旨,从而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用一定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阅读是比较有效的,学生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阅读能力也日益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