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复句

2021-05-30杨丹

语文建设·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复句文言文教学

杨丹

【摘要】复句是篇章组织的重要语法单位,明确其内部语义关系及构成规律往往是领悟文言文中某些语言要素的关键。复句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聚焦关联词语、把握句式和句意、审明篇章大意等几方面来有效地开展复句教学,从而让学生事半功倍地通晓文言旨趣。

【关键词】文言文,复句,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注重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的讲授,而对复句教学有所忽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复句下含小句,上连句群和语篇,在句子逻辑以及文意理解等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语法实体。笔者对统编教材七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的四十余篇文言文进行了统计,其中单句所占比例约为34.2%,复句所占比例约为65.8%。由此可见,复句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应当关注的焦点之一。

复句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使学生分清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明确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与搭配,在“语表一语里一语值”的三角框架下,理解复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内涵。当然,并不是文言文中的所有复句都要涉及上面内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文本中,复句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把如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本文主要关注单重复句。

一、聚焦关联词语

清代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系统探究文言文的语法学专著。全书虽通篇没有提出“复。句”这一术语,但作者十分重视句问关系,有关复句的研究其中一部分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虚字篇中,常“由关联词而涉及复句问题”。复句教学中最为有效的切入点是从语表形式人手。所谓语表形式指的是“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关联词在复句中是最能显示分句间关系的词语,有时也被称为关系标记。在有标复句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先抓关联词,往往能提纲挈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复句的关联词教学要讲清虚词的用法和功能。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说服秦伯时,用了三个带“若”的假设复句,推心置腹地从不同角度让秦伯看到“亡郑”与“存郑”的后果,从而达到劝退秦师的目的。连词“若”在上古文言的复句中常表假设关系,还有一些关联词也有其各自主要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如连词“故”表因果,连词“然”表转折,連词“虽”表让步等。关联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在显化复句内在语义结构上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关联词具有多种语法意义和功能,就需要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来加以辨析。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的用法多样,在“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中,“如”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译为“如果”;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如”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译为“或者”;在“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如”是表转接关系的连词,引出后项的话题,译为“至于”。教师可让学生领会“如”在不同句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让学生归纳其各类表达功能,形成对该虚词较为完整的感知,从而达到理解复句的目的。学生把握住了关联词的用法,就抓住了复句关系的核心,对句间关系的理解便会驾轻就熟。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关联词的搭配问题。复句关联词语的组配常常形成文言句法中特有的构式。如《逍遥游》:“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此句的语表形式是“其……其……”组成的关联格式,语里意义是选择关系,“其”用来加强揣测的语气,两个“其”组成一个选择构式。其他搭配如:“又……又……”表并列,“与其……宁……”表选择,“因……故……”表因果,“虽……然……”表让步关系等。学生掌握了关联词组配的构式义及其语法功能,就率先把握了复句的整体语义关系,对于复句的理解会更加有效。

最后,要重视关联标记中古今异义的词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古今异义的词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曾明确提出,文言文的阅读要“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在文言复句中,与关联标记相关的古今异义词语或结构并不少见,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思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是一个先因后果式的因果复句,前分句的“所以”是词组,在此处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并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表结果义。又如《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是一个跨层结构,“然”是代词,指代上文的内容,意思是“这样”,“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在此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另如《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是一个让步复句,“虽”表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不是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连词。教学中遇到古今异义的词语,教师可让学生明古通今,疏通古今词语各自的意义和功能,从而避免对复句的错误解读。

二、把握名意和句式

复句相比单句来说,往往表达更为复杂的信息,因此在文言文篇章中复句俯拾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旨,就要先让学生把握复句的整体语义。对句意的理解和剖析离不开这几方面的内容:分析复句的结构层次,疏通前后分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探明句子在句群、段落、语篇中的语义价值。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厘清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也即明确分句间所体现出的诸如并列、选择、因果、转折、假设等关系。意合复句中的句间关系隐含在句中的客观实际和主观视角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仔细体会。有标复句的句间关系可通过关联词的使用体现出来,教师可从关联词着手,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步掌握全句的大意。

句式也可以作为复句教学的切入点。如一些无标的并列复句或对比性较强的转折复句常使用具有对举性的对称句式。《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上下分句格式整饬,句式对称,且具有互文的修辞效果,是一个典型的对举性的并列复句。类似这样的句子在该诗中不胜枚举。因并列句式结构均衡、韵律和谐、富有表现力,常用在抒情、论辩、议论一类的文体中。单重并列复句以两项分句为常,而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承接复句的分句数量一般较多。如《卖油翁》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此句表达的时间序列突出,用连贯的三个分句来叙述事件,流水似的句式描述了卖油翁熟练高超的技艺。承接类复句有利于铺陈其事,常用在叙述性文体中。因此,通过分析典型的句式特征,可以辨析复句的种类,进而理解各类复句在篇章语用上的功能。

三、审明篇章大意

在我國古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童在入学一年后就要“离经辨志”。《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指的是断句或句读,“辨志”是审明篇章的思想内容。在当代的文言文教学中,篇章教学更加不容忽视。

所有对复句的剖析最终都是为了寻求句意和文意的畅达。从外部组构来看,复句是位于句群和篇章中的语法单位,对其语表和语里的分析只有放在更大的组织框架下才能变得更为明晰。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其语表形式“既……又……”看似表并列关系,其语里意义实则是承接关系。此句分句间的时间关系已由语篇中事件假设的先后性呈现出来。况且我们对“既……又……”的功能描述不能犯以今律古的错误,先秦汉语的“既”本就有“已经、完结”之义,它在此句的时间副词属性仍较为明显。因此,对复句内部语义与结构的解读不能孤立和片面,必须要让学生回归到篇章的本体中进行融通和领悟。

此外,对复句的深度解析不能仅局限在复句内部,还要把它们放在语篇之中加以剖析,才能凸显复句在篇章组织层面的价值。如《烛之武退秦师》开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关系,第二层为递进关系,连词“以”和“且”分别显化了这种关系。通过对整篇文章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该复句在语篇中的作用有三:一是突出了形势的危急,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势态异常紧迫;二是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表明了晋郑之间的矛盾;三是埋下了伏笔,此句并未说明秦郑之间的冲突,这为烛之武能说服秦军作了铺垫。可见,重视复句在外部语言环境中的功能,才能加深对复句全方位的认识。

除上述提到的三个切入点外,文言文复句教学还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整体感知,言文结合。这里的“言”指的是文言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文”指的是篇章意旨。中学阶段的复句教学不需要学生在脱离运用的情况下系统掌握复句知识,而应该在文言文的文本和篇章内去感知古代的语言现象。复句的学习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晓语理、文理的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感知,增强语感,在明确各类语言现象的基础之上回归到对文本内容与思想的解读,才能通晓言语,畅达旨趣。

二是要重视方法,不拘一格。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复句教学。例如,让学生对多篇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同复句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以便加深对某个虚词或复句类型的理解;把词语、复句、篇章等语言单位联系起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探求复句与古代汉语特殊句式、修辞方式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汉语的语言特征和规律。

综上所述,复句教学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复句通则句意显,句意显则篇章明。

猜你喜欢

复句文言文教学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