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型材料作文题种类特征及解题策略

2021-05-30吴怀志

语文建设·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高考

吴怀志

【摘要】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值得重视。矛盾型材料作文题的材料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矛盾双方互为否定的非此即彼式;二是矛盾双方互为否定的错位对立式;三是矛盾双方相异相对的可兼容式。这三类题的写作都须做好辨别、辨析、辩证的工作,但须视矛盾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二者选择其一、兼论事实理想、整合共质因素的不同解题策略。

【关键词】矛盾型材料作文题,高考,解题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列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列为重要学习任务群之一,高中生应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已成学界普遍共识。在当今信息爆炸、思想多元的社会,对各种信息、观念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养。为此,近年来各省区市高考作文题都十分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在众多作文题型中,有一类供料作文题所供材料包含有强烈对立意味的矛盾信息,尤其能体现其思辨色彩,我们称这类作文题为矛盾型材料作文题。

梳理近十年来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题可以看出,这类作文材料就外在形态看,或是贴近现实的生活化材料,如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或是较抽象的观念性材料,如2019年浙江卷: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尽管材料形态不同,但信息强烈对立是其共同特点。除上述两题外,2011年上海卷、2013年广东卷、2014年江苏卷、2015年浙江卷、2015年广东卷、2017年上海卷、2020年上海卷均是矛盾型材料作文题。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出现频率颇高,值得我们关注。

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如何写作?有论者认为,“矛盾思维法则告诉我们,矛盾性作文题所提供的矛盾信息并非是任意一方都可以宣扬或赞成的,必有一错”,因此,作文立论只能二选一;但也有人认为,矛盾双方无所谓对错,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选择任意一方进行阐释立论。笔者则认为,该类作文题绝非是在对立双方选其一或任选其一所能解决的,而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立论方式。

矛盾型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尽管形态各异,但出题宗旨不外乎考查考生如何理解和处理矛盾双方关系的能力。要写好矛盾型材料作文,关键是要做好三“辨”(辩)工作,即依次做好“辨别”“辨析”“辩证”三项工作。“辨别”,是指审题时要筛选识别出题干信息,精准发现矛盾对立的双方信息。“辨析”,是指解题时分析矛盾双方是何种意义上的对立,以及对立的原因、性质、关系等。“辩证”,是指立论时厘清对立双方的区别与联系,整合对立双方的关系,在更高层面上形成综观视野和结论。

根据矛盾的性质与特点的不同,笔者把近年来全国高考中出现的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线性对立类、层性对立类、形式对立类。据此提出各自三“辨”(辩)工作注意事项,归纳出相应的解题思路与立论策略。

所谓线性对立类,指对立双方是在一个维度一条线索上构成互为否定关系的矛盾型材料作文题。矛盾双方关系的简单模式就是A与非A的关系,即对立双方不可能同时正确,必有一错。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即属此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一项比赛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做法:你死我活,决出胜负;相互合作,彼此双赢。两种做法,单就本身看,难置可否,但若放在一个明确的思维维度上——这是必须要决出胜负的体育比赛,则二者的性质就分别为:一是遵守了规则,一是违反了规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质就是A与非A式线性对立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双方只能是一对一错。2017年上海卷也属此类: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题中的两种心态,实质是接受预测与不接受预测(部分接受也属不接受)的关系,最终的立论是要么选择接受,要么选择不接受。

对这两题,三“辨”(辩)工作中的“辨别”工作为:准确理解识别题中的主干信息,如第一题的体育比赛和比赛中的两种做法这三个信息点,第二题的预测和人们对待预测的两种心态这三个信息点。此所谓发现问题。

“辨析”工作为:联系上下文,明确三个信息点各自的准确含义,确定三个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性质,尤其是对立信息之间的关系性质。此所谓分析问题。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首先要明确体育比赛、“山羊抵角”以挤掉对手、“转身换位”以顺利过桥三个信息点的含义,体育比赛意味着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山羊抵角”以挤掉对手的做法是这项比赛的规则,“转身换位”是创新的做法,但违反了规则,虽然规则亦可修订,但至少这次不能认可,否则对前面已赛过的选手不公平。由此可知,对立信息之间关系的性质是遵守比赛规则与违反比赛规则之间的对立。2017年上海卷,首先要明确“预测”“乐于接受”“不以为然”三个信息点的含义,从“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这样的表述中可看出,题中的“预测”应指他人的预测,同时也指对事物结果的预测,因此,把“预测”理解为实践主体对自身工作过程的预先计划,把“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理解为凡事预则立的表现,就是偏题的。对立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就是接不接受别人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推测的问题,从中也就可以看出,完全接受别人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推测是不可取的。

“辩证”工作为:在对立双方之间作出是非选择,并且整合三个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整合题内信息与题外生活中流行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证。此所谓解决问题。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应明确指出“转身换位”做法的违规性质,在证明其为什么违规的同时,也指出合作双赢做法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当性,以及它在本次比赛中的创新性,但这些都不足以改变它的违规性。2017年上海卷,明确给出立论观点——人生拒绝预先设定,证明论点的同时,也指出拒绝预先设定不等于人生可以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此立论环节虽是在两个对立信息中赞成其一,但不能只论其一,不及其余,论A必须要观照非A,在对非A的反驳与联系中论A。也就是说,我们在认可“挤掉对手”的合规性的同时,也要论证“转身换位”的违规性,以及合作双赢在其他场合的正当性;在论证“人生拒绝预先设定”的观点的同时,也要论证全盘接受别人对自己未来预设的不可取之处,局部接受别人的预测,以及自己对未来预设的必要性等。

概括地说,线性对立类题的解题策略是:识别对立双方,选择其中一方,论证选择理由。

二、层性对立类矛盾型材料作文题

所谓层性对立类,是指两个对立判断也相互否定,但针对的并未明确是同一背景的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如2011年上海卷(有人说“一切都会过去”,有人说“一切都不会过去”),其中“一切都会过去”,可以指困难,“一切都不会过去”可以指罪恶。称这类题为“层性对立”,意即错层对立。此类题中的两个判断,实际上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科学思维与道德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指的是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思维。其特点是,将人置于客观规律之下,承认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种种实践活动。

所谓道德思维,指的是充分尊重人的尊严的思维。其特点是,将人视为万物之主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道德对客观规律的超越性及人自身的自由性。

科学思维与道德思维具有相反相对性,科学思维遵循的是物理的逻辑,道德思维遵循的是人心的逻辑;科学思维阐述的是已然的道理,道德思维阐述的是应然的道理;科学思维具有理智性,道德思维具有抒情性。有些现象在科学思维中无法实现,在道德思维中则可实现,如在科学思维中,人必有生死,在道德思维中,人则可以永恒。

科学思维与道德思维的概念从理论上看比较抽象,但通俗地讲,科学思维就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理性总结,道德思维就是人们善良愿望的反映。因而,两种思维经常活跃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那些广泛流传的俗语,有很多就体现了这两种思维的对立。如民间俗语“大丈夫宁死不屈”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皆正确,前者是道德思维,后者是科学思维。除上举2011年上海卷外,2014年江苏卷(是青春不朽,还是青春易逝)、2015年浙江卷(是“文如其人”,还是“心画心声总失真”)、2019年浙江卷(我的生活系于他人,還是我的生活只听从我的内心)、2020年上海卷(对一些重要的转折,人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力能有为)均体现了这两种思维的对立。

科学思维与道德思维作为概念颇具哲学意味,但当它们具象化为生活素材之后,其写作要求不能说脱离了中学生的能力实际,只要具备一定的思维素养,中学生应能胜任这类作文的写作。写作这类作文,同样还是要依次做好“辨别”“辨析”“辩证”三项工作。

辨别工作,就是要找到材料所提供的两个对立判断。对这类题,这项工作易做,因为题中两个对立判断一般都非常显明。

辨析工作,就是要分析两个判断各自的含义及其所属思维类型。就上述高考题而言,五题五对矛盾,十个判断,均为正确,只是每一说法层面不同,所指背景不同。“一切都会过去”(可以)指的是一切困难均将过去,表达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念,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一切都不会过去”(可以)指的是一切罪恶所产生的影响都无法消失,表达了不以作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青春不朽”表达的是人们对青春作为人生美好阶段的意义的歌颂,对生命活力常在的理想的期待,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青春易逝”指的是自然生命的流动不居,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文如其人”指的是言为心声、修辞立其诚的理想写作状态,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心画心声总失真”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心口不一的写作状态,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我的生活系于他人”指的是胸怀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我的生活只听从我的内心”指的是主观为自己的世俗的生活状态,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当然,此题的道德思维与科学思维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将“我的生活系于他人”理解为人的发展必受环境制约,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将“我的生活只听从我的内心”理解为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意想不到”“无能为力”指的是一些事情(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时机无法控制,是科学思维下的判断;“力能有为”指的是人终将能够战胜困难,是道德思维下的判断。

辩证工作,就是整合两个判断之间的关系。此类题的辩证工作较难。关键要防止两种错误的立意方法。其一,选取对立观点之一方进行立论,完全置另一方于不顾。其二,受简单辩证观指导,将题中的对立判断理解为局部与整体、静止与变化的对立与统一,如将“青春不朽”“青春易逝”的对立理解为,对有些人来说,青春是不朽的;对有些人来说,青春则是易逝的。将“文如其人”“心画心声总失真”的矛盾理解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写作有时是“文如其人”,有时是失真的。二者之所以错误的原因是,就前者说,此类作文题不是选择题,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而立意必须同时兼顾矛盾双方;就后者说,题中的两个判断本意即是全称判断,将其理解为局部判断,本身就不符合题旨。

此类作文立论思路可以是:首先,承认科学思维判断的正确性、事实性,并用常识性的事实予以证明;其次,论证道德思维判断的正确性,以此升华前者,彰显人对现实规律的抗争与超越;最后,整合二者,表达对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性相统一的理想境界的期望与歌颂。比如,就“青春不朽”与“青春易逝”的矛盾,立论思路可以是:岁月不居,生命易老,没人能永远停在十八岁(从理智上承认“青春易逝”正确),但青春是生命的序幕,亦是生命的精华,青春为整个生命奠基,青春无限不朽(从情感上认为“青春不朽”也正确,并整合二者)。就“文如其人”与“心画心声总失真”的矛盾,立论的思路可以是:语言是人心的外衣,心口不一或为俗世之人生存之常态(从理智上承认“心画心声总失真”正确),然而,立德立言自古即是人类伟业,用心写作,用情写作,人文如一,才是写作的真正含义(从情感上认为“文如其人”也正确,并整合二者)。就“无能为力”与“力能有为”的矛盾,立论的思路可以是:事物总是变化的,人们难以预知变化的具体时机,无法阻止变化的进程(从理智上承认“意想不到”的正确),但人是智慧的存在,“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海明威语),人能顺势而为,转危为机,最终战胜困难(从人性尊严上论证力能有为的正确,并整合二者)。

层性对立题与线性对立题的区别是:层性对立题的立论同时肯定矛盾双方,线性对立题立论则只能在矛盾双方二选一;层性对立题不适用逻辑上的矛盾律,线性对立题适用矛盾律。

概括地说,层性对立类题的解题策略是:鉴别对立层面,承认客观事实,颂扬人类理想。

三、形式对立类矛盾型材料作文题

所谓形式对立类,是指材料所含两个信息看起来对立相反,实质并非严格对立的一类矛盾型材料作文题。其特点是,两个信息之间,或可存在一种中间状态,或可同时并存。线性和层性对立题的对立信息是A与非A的关系,此处对立信息之间则是A与B的关系;A与非A是严格对立,A与B则是相对关系,只是形式对立。本文开头所举2020年新高考卷Ⅰ即属此类,题目提供了两个信息:疫情“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疫情“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看似对立,实则是两个事实,一是物理空间的疏离,一是信息的联络、命运的连通,并非实质对立。

要做好这类题,仍然要围绕“辨别”“辨析”“辩证”三项工作展开。辨别工作,是捕捉对立信息:疫情“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疫情“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辨析工作,是分析对立双方性质内涵,指出疏离的是物理空间,密切的是工作关系,为了凸显题意的思辨性,还可将“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上升为拉近了人们的心灵距离,形成“拉开了距离”与“拉近了距离”之间的鲜明对立。辩证工作,是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是共存的因果关系,“拉开距离”是为了守护彼此共同的健康,建设共同的家园,在彼此“拉开”的默契中,实现了心灵的切近共振;指出“拉开距离”与“拉近距离”是抗疫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2015年广东卷也属此类,题中提及的科技状态生活与原生状态生活似乎对立,实则二者可共存,解题思路也同上。

概括地说,形式对立类题的解题策略是:辨识对立含义,梳理逻辑关系,整合共质因素。

总之,矛盾型材料作文题有不同类型,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正确辨析矛盾双方的关系,精准判断矛盾性质,根据不同的矛盾性质,相应地采取立论策略。广大考生只要多熟悉了解此类考题的种类特征,就可以分类掌握其中的写作规律,做到考试时有备无患。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高考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