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不同寓意的“云”
2021-05-30王浩垒
王浩垒
一、“浮云”:比喻飘浮不定的东西
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句“浮云”指天空中的云朵,常见成语如“浮云蔽日”。除了遮挡阳光,轻柔、飘浮不定、形态变化无常是浮云给人最明显的印象,所以被用来喻指飘浮不定或不重要的东西。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送别诗,“青山”“白水”“浮云”“落日”勾勒出送别的意境。首联,青山静默,白水远去,暗示了别离的情景。颔联,诗人感叹友人像孤独的蓬草一样,孑然远行,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会。颈联,以“浮云”的飘浮不定来比喻朋友即将远游,而自己却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对友人难以割舍。尾联,无奈终须分离,也只能淡然地挥手告别渐行渐远的朋友,离群之马的嘶鸣传达着诗人深沉的关心。“浮云”的居无定所,对“落日”的即将归家,十分贴切。全诗哀而不伤,心细而又阔达。现代汉语口语用例如“神马(什么)都是浮云”。
二、“白云”“卧云”:比喻隐士归隐之心或住处
如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云在高处,悠悠飘浮,无拘无束,来去自由,常为魏晋以来隐者所寄怀的对象。另外,古代隐士一般喜欢选择高静的山林隐居,修道信佛者也大多居名山而清修,这些地方多有白云环绕。因此,“白云”用来喻指隐士的归隐之心或处所便逐渐固化。如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乃魏晋南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长年隐居在江西茅山。梁武帝多次请他出仕都遭婉言回绝,武帝不解,下诏书问他“山中何所有”。该诗便为陶弘景的回答,说最爱山中岭上的朵朵白云,这些白云只可自己玩味,却不能拿来赠与君。该诗表达了陶弘景归隐的决心和旨趣。
“卧云”,“卧”有静躺之义,躺卧着的云朵慵懒逍遥,与隐者悠闲的心态一致,所以“卧云”也可用来指归隐之心。如白居易《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晚年白居易热衷隐居,以道家的炼制丹药为生活旨趣。程俱《偶作三首-其二》:“老向甘泉补侍臣,归来还作卧云人。一重一掩藏烟坞,三沐三熏屏世尘。”程俱辞官归来,深居于烟雾缭绕的村坞,沐浴熏香,过起了悠闲的隐居生活。
三、“青云”:比喻高官或远大的志向
“青云”本指青色的云,颜色质地均较浮云、白云厚重,目视距离较高。《汉书》卷六十五这《东方朔传》:“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意为:宣扬他则把他放到青云之上,抑制他则把他放在黄泉之下。颜文选注《骆丞集》云:“《史记》伯夷赞:‘非附青云之士。后世据此皆称仕路为青云。但高方易《占书》:‘青云所覆,其下有贤人。《隐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南史》:‘陶弘景年十四五岁见葛洪方书,便有养生之志,曰养青云,睹白日不为远矣。……李太白诗‘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王勃不坠青云之志即浮云之旨。宋^始用青云字于登科,遂袭至今。”即青云有三种喻指,一是指高官仕途,二是指归隐山林,三是指高中科举。唐宋以来,以青云比喻高官或远大的志向相对较常用,且一直沿用至今,如成语“平步青云”等。古诗用例如孟浩然《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朋友赴京高就,孟浩然与其道别,“青云”比喻高官。友人登上仕途,而自己仍隱于青山之中,从此两相隔离,伤心的泪水沾湿了隐者的薜萝衣。“青云”又指远大的志向,如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此为徐渭为明公生辰作的祝寿诗。意为:即使没有遇到黄石公(传授张良兵法的老者)传授兵法,也会自强不息,不放弃远大的志向。
四、“碧云”:比喻远方
“碧云”犹青云,多取其远的特征。如杜牧《别鹤》:“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这里指鹤声消失在远处青色的云朵之中。“碧云”一般喻指远方,常用来表达别离的思绪。如柳永《倾杯》词: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
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
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这是柳永的思怀之作,“碧云”即指遥远之地,与“仙乡”相对,“碧云信断”正是引起诗人情思的原因。远方的书信已断,自己苦不堪言,无奈仙乡路遥,难请归雁带来音讯;每欲高声歌吟,排遣心中的离情别绪,但声音哽咽得难以发出,导致心情变得更加烦乱;滴漏将尽,霜露已下,最后只剩下寒冷和寂静的世界,心绪忧愁终归难以梳理;久久伫立,直到明月西沉,梧桐树稀疏的树影逐渐消失。
五、“乌云”“春云”:比喻女子浓迷乌黑的秀发
女子秀发轻柔舒卷,与云的形态相似,所以“云”又多喻女子的头发。如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孙光宪《浣溪沙》:“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以上两句中的“云”都是指女子的头发。头发颜色以黑亮为佳,因而诗词中常用“乌云”“春云”来指女子黑浓的秀发。如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这首诗主要描写冬日景色。于野外酒店初次品尝了今年新酿的竹叶酒,远望江上的浮云快要落下,近前田里的黄豆秸秆已经发灰。本应梳妆打扮前来相见,但无奈身体抱恙,拖着病身起来,浓黑的头发却刚好堆在一起。最后一联与诗题“戏”对应,诙谐而又幽默。又如舒岳祥《无题》:“坠马乌云懒画眉,博山宿火翠烟微。”描写了一幅清晨初醒图:早上起来,浓密乌黑的头发垂落而下,也懒得画眉,博山上昨晚的火堆还冒着淡淡的青烟。
“春云”本指春天的云,后也比喻女子的美发。如徐再思《梧叶儿·春思》:“鸦鬓春云亸,象梳秋月攲,鸾镜晓妆迟。”女子黑色的鬓发和秀发都垂落了下来,用象牙梳梳出来的发型斜斜的,妆镜前的早妆迟迟未能做完,描写出少女因思春而漫不经心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