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写景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2021-05-30钟春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小学写景作文教学质量的教学实践,提出多角度观察,把握景物特征;强调审美性,突出景物美感;丰富写作手法,增强写景技巧等多种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景作文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95-02

写景作文是小学中年级最为常见的一类习作形式,同时也是衔接低年级看图写话和高年级命题作文的重要纽带。但教学实践表明,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习作文教学中较具难度、学生不易写好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写景作文普遍存在缺乏对生活环境细致的观察、内容空洞、词句匮乏陈旧、缺乏真情实感等不足。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写景作文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留心周围环境,学习记录和感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将真情实感融入作文之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写景能力。

一、多角度观察,把握景物特征

“景”是由多种事物构成的,如果盲目罗列,容易忽略景物特点,造成描述的混乱。因此,在开始写景之前,教师应先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即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感悟事物,掌握观察的技巧,力图发现每个观察对象的独特之处,准确把握事物的独有特征。只有抓住事物的独有特征,写出的景物、景色才能给人真实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观察机会,笔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鼓励他们以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景物作为观察对象,指导他们从这些十分熟悉的景物中发现亮点,进而抓住亮点进行写作。如春季来临时,笔者安排了一次描写春天景色的习作。在开始写作前,笔者带领全体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景物观察。考虑到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没形成有序观察的意识,思维模式相对单一,联想能力还比较弱,他们观察景物容易陷入一个点,不能从多个角度去发现景物的美,笔者提醒学生在诸多景物中选定一项重点观察,观察时注意从多个角度切入,最后抓住其中一两个亮点进行重点描述。

之所以带领学生进行景物的实地观察,一方面是为了利用真实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写景思维僵化、习作套路化等现象的考虑。当学生看到真正的景物,其大脑受到的刺激比较强烈,更易激发想象力与对景物的真情实感。同时,在多角度观察真景时,学生能够发现很多细节,使写出的作文“有骨有肉”,给读者一种充盈、真实的感觉。如一次习作训练主题为“校园中的春色”,当学生进入校园观察景物,景物的种类固定不变,但是观察的视角可以不同,学生生发的情感自然也不同。有学生对花坛角落几株傲然开放的牡丹花情有独钟,感叹它们的绝代风华,情不自禁地把它们写进习作中,夸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准确表现了牡丹独特的美。有学生对正在抽新芽的老树翘首企足,喜欢它的嫩、喜欢它的绿,更喜欢它象征的新希望,在习作中先用了“陌上柔桑破嫩芽”类比,又联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出颇具生机的老树新芽一景。

可见,指导学生從多个角度观察景物,学生能够发现更多景物的美或景物更多面的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使所写作文言之有物,且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有助于学生跳出写景作文的“套路”,避免文章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二、强调审美性,突出景物美感

写景的目的是用文字记录自己所见到的美、赞叹心中所感受到的美,因此要写好写景作文,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景物一般可分为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其中天然景观大多指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森林、山脉、荒漠、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而人文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是在天然景观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构成的景观,常见的有公园、花园、梯田、旅游古镇、庙宇等。教师可以从不同景观类型入手,引导学生欣赏它们独特的美,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表现景物美的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观察天然景观时,教师可以从景物的动态美、形态美、色彩美、嗅觉美、象征美等多个方面着手。以观察“一棵老榕树”为例,由于校园及校园附近并没有老榕树的实物,笔者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老榕树的美。乍一看,那就是一棵普通的大树,何美之有呢?学生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于是,笔者继续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里老榕树在烈日里给人们遮挡太阳,在风雨天给人们遮风挡雨;夏日老人在树底下乘凉聊天,冬日儿童在树边追逐嬉戏。动态的画面立刻给予学生灵感,有人说老榕树有葱郁坚挺的形态之美,有人说老榕树有沉稳踏实、宽广博爱的象征之美,还有人说老榕树有四季常青的色彩之美。观察人文景观时,教师可以从景物蕴含的人文文化、社会意义等入手。以观察“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例,虽然它只是一块水泥石碑,但要让学生意识到它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里,因为烈士英雄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长眠于此,它承载着人们对烈士英雄的怀念与哀思,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人文之美。

为了更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还会设计一系列课余观察活动,要求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记录日常所见景物,如从色彩美的角度记录草坪早春的隐隐泛绿、夏天的鲜亮翠绿、秋天的苍绿棕黄、冬天的白雪皑皑;从形态美的角度观察一棵大树分别在狂风中、微风里、暴雨下、细雨中、烈日下、积雪时,或摇曳、或坚挺、或落寞的不同形态;从景观美的角度写下旅游时遇到山川、草原、大海等不同景色的感受;从象征美的角度描写大海的宽广深邃、山脉的刚劲雄伟、草原的博大宽阔、都市的生机勃勃;等等。

这些活动旨在直观形象地解析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美感,应当从什么角度、什么侧重点进行详细描写和重点刻画,激励学生抓住每一次接触外界的机会亲近自然、欣赏世界,自由地运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观察景物,全方位地发现和表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蕴含的美,唤起学生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生活的向往,以及从审美角度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可以说,在写景教学中强调审美性,指导学生学会体会景物的美,不仅有利于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投入真情实感,最终使写出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且充满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的阅读享受。

三、丰富写作手法,增强写景技巧

在传统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地以时间顺序、观察顺序、样板描述等为依据来指导学生,这样的写作训练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出现写作手法相似、文章结构雷同的情况,最终使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套路化痕迹明显。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另辟蹊径,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何为“写作手法”?简单来说,写作手法是指在写文章时所用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指写作时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介绍事物事理、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手段。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具体方法技巧。修辞手法是指对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写法指导多集中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写校园里的牡丹花,为了刻画其形象美,教师往往喜欢让学生多用比喻句,所以学生习作上多是“花蕊的形状像一根根黄色的小棒,被微风一吹,牡丹花左右摇晃,还招来了许多的蜜蜂和蝴蝶”“牡丹的花形,仿佛少女那飘逸散开的裙裾”“白牡丹像一个雪白的玉盘,黑牡丹像一颗黑宝石,绿牡丹像一块翡翠,红牡丹像一把火炬”等,这些比喻句看起来很生动,实则用多了也显得呆板。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的写作手法,如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让习作的表达形式更多样化。如在一次写景习作训练中,要求描写从寒冬逐渐步入初春的景色变化,学生在初稿时多按照写作套路描写了积雪融化、草芽泛绿等景物,显得单一而枯燥。对此,笔者启发学生转换角度,观察人们随着季节交替发生变化的衣着打扮。于是有人描写了冬天厚重的羽绒服换成了轻薄的外套;有人描写头顶的棉帽换成了漂亮的线帽甚至棒球帽;有人敏锐地注意到人们逐渐不再戴手套,并且更频繁地掏出手机拍照;有人观察到街头已经不见了雪地靴,更多的是板鞋和运动鞋,等等。这样的描写称为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事物或环境的描绘,间接地表现所观察的对象,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若不与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文章势必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写景作文不应当局限于对景物的描写和还原,而是把真情实感注入文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渗透在景物之中,实现写景作文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在一次题为《山中小住》的习作练习中,笔者引导学生采用拟物法来表达真实感受,将自己想象成山中的一棵大树,设想自己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不断地吸收养分、努力生长,鸟儿和松鼠跳上自己的肩膀玩耍,而自己则静静地欣赏它们歌唱,偷听它们说悄悄话;当狂风暴雨来临时,设想自己拼命将树根深扎在大地之中,让自己坚持挺立,更具生命力等。该习作通过将自己想象成景物的一部分,在想象中细述感受、表达情感,营造出人景合一、物我两融的独特意境,使写出的习作更加活泼,别有一番风味。又如在题为《雨后的草地》的习作练习中,笔者要求学生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见闻,利用拟人法来表现草地的独特。有的学生将观察过的小蚂蚱当成有思想、会说话的孩子,描写它如何从躲雨的树叶下探出头来,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如何在青翠的草叶上用晶莹的水珠洗脸,快乐地品尝新鲜甜美的草芽和野果等。与上述拟物法相反,拟人法是将事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特性,这种写作手法非常适合小学生天马行空、万物有灵的思维模式,学生对其也更容易領悟和掌握。可以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在作文中将景物描绘得更加情趣盎然、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写景作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主动的观察、体验和领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景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使其能如实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写景习作生动并充满童真童趣。

【作者简介】钟春梅(1979—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旺瑶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小学语文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