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七步,析题目
2021-05-30卢晓民
卢晓民
【摘 要】针对初中生而言,现代文阅读主要针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而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都较为简单。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阅读的要求主要是在对这两种文体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上,即为最为简单的判定和理解。这在教学的大纲中,也有着明确的说明,因而,中考时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方面的测试自然向记叙文方面倾斜。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七步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39
在记叙文的阅读能力测试要求中,一些学生和老师会对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那就是题目作用的分析。而这个知识点在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检测中非常重要。在试卷中常作为阅读能力测试的最后一题出现,占的分值在3分到4分,甚至在某些考试中,出现了5分的分值,这在70分的语文基础分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学生和老师对这些是重视的,但部分老师对它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合理地把题目的作用很好地总结并把它教给学生。而部分学生对题目作用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不能很好地概括。这不仅在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更是在其今后的阅读中,使自身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初中生对现代文题目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对记叙文题目的作用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也成为了老师和学生必须共同解决的一个难题。
简析题目,题的本义就是头的前额,目就是眼睛。前额和眼睛是人体中最为突出的部分。文章的题目就寓示了它像人体的前额和眼睛,是文章的一个中心部分,不可或缺。现代文的阅读往往会把题目作用的分析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中考中现代文标题的作用就成为了较为常见的一道题目,而对它作用的分析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甚至是在平时的阅读中,可以很好地了解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对这个目标是重视的,但往往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的作用规划为吸引读者、提供文章的线索或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殊不知,题目的作用,概括起来应是七种。当我们把这七种作用很好地理解到位,在今后记叙文阅读中,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文章的前额和眼睛。
现代文题目的作用,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这七点:
1.题目本身的含义是什么。
2.题目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赋予题目新的含义。
3.题目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题目是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文章的最主要信息(这一点最为明显地运用在新闻上)。
5.题目是否点明了文章的线索,使文章在题目这一线索下展开具体内容。
6.题目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让读者从题目中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主旨。
7.题目必然吸引读者。在吸引读者的方式中,是否使用了设置悬念或紧扣时代特色等方法来吸引读者(这一作用是所有文章,包含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共性)。
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会形成一种模式,一种让学生套用就可以了解题目作用的模式,需要大家灵活地运用。换个角度考虑,这就是把题目应有的作用都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判断。学生不能了题目的作用就很难去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能力自然难以提升。当然,在分析题目的作用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套用以上这七种模式,应有一定的分析。而这个分析就是在研读文章的基础上的,再按这七种步骤去分析。因此,读懂文章是分析题目作用的前提。读懂、读透文章,再按这七步法,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一、了解题目的含义
为了了解题目的含义,先要对题目进行解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解题是什么呢?它就是从题目入手,通过联系文章的内容,从字面上对题目进行解释。这个题目的解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应是与文章的内容有关系的。在一篇文章中,首先读者看到的就是题目,而这个题目不仅吸引了读者,更是在内容和中心或是事件发现的地点等方面,向读者传递了相当多的信息。因此,在解释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的对象以及写作的背景相联系,进而对题目进行解释。题目本来就蕴含了极大的信息,作者本就利用题目向读者表达了很多的东西,向读者表述文章重点本就是题目的目的。因此,这个信息的获得首先就从题目的含义开始,因此题目的作用第一步就应从解题开始。
解题首先从题目的含义开始着手。从字面上进行解释,这就是解题的第一步。其次,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让我们找出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换个角度而言,解题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后面题目作用分析是否正确,这是分析题目的根本。离开了解题的这个步骤,就会让题目的作用分析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
以记叙文为例,我们首先要了解记叙文的分类。单纯地从写作的对象上分,初中的记叙文主要就是写人、记事、写景这三种。它包含了我们常说的散文、新闻、小说、戏剧等主要的文学体裁。面对这三种不同的记叙文,解题应是不同的。简言之,写人的记叙文解题时,应围绕这人写了什么事;叙事的文章,则是文章写了什么事情;写景的记叙文则应是描繪了什么景。如《藤野先生》,它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记叙性散文,主人公是藤野先生,解题应按照写人的格式进行,作者围绕藤野先生写了什么事情,故而得出,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系列事情。这个能力的检测,在考试中就常用“请解释文章题目的含义”这样的题目出现,字面上的题目含义解释就往往占1分至2分,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看题目有无修辞方法
一篇文章如果题目使用了修辞方法,必然需要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题目。题目修辞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题目的字面含义上的,在解题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修辞方法的运用。评判的标准就是看题目的解题过程中是否发现有两种以上的含义。如果有,题目中必然有修辞方法。这个修辞作用的分析,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解题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了题目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仅是指父亲的花落下来了,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父亲去世了。由此就可以得知小说的主人公在文中必然谈到了对父亲的怀念,进而会让我们了解到父亲为何让“我”如此怀念,文中有多少事例是让主人公难以忘怀的,从而引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就使用了一种修辞方法,那就是双关,在文中有二种含义,一种是字面义,一种是内含的深意。虽然大部分的记叙文题目很少运用修辞方法,但如果用到,主要就是比喻和双关,而我们万万不能忽视修辞的运用。当这个修辞方法在题目中出现时,通过分析修辞方法,全文的中心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作者的写作目的也直接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前面所谈到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当分析完成,得分点就可以占到了三分,甚至更多。但是在具体的答题中,学生又是最容易忽视这个要点,忽视题目中修辞方法的作用,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分析修辞方法的习惯。
三、分析题目有无点明写作对象
学生在阅读全文后,会较为明确文章写的对象是什么。在一些文章的题目中,就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这时就可以通过阅读题目,了解写作的对象,因为写作的对象在题目中一目了然。文章的题目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时,就能很清晰地知道文章的内容是围绕什么来写,这就是题目点明写作对象的作用所在。
正如我们可以通过新闻标题,了解新闻的内容,进而决定是否去阅读这则消息。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很明确地点明了写作对象是父親,让我们对文章有所了解;杨绛先生的作品《老王》的写作对象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老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老王的故事。朱自清先生的《春》,这个题目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它就很明确地直接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春天,那么作者笔下的春的景色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老舍先生的《济面的冬天》,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直接了解到这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写作的对象就是“济南”和“冬天”,内容也就是济南的冬天应是如何的,这是老舍先生所想要告诉读者的。
题目的写作对象,这个考点,往往是在题目的信息量不够大的特点出现时,才会作为了一个考点出现。在中考的题目作用分析中,每一篇现代文阅读都是精挑细选的文章,往往题目就蕴含了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名家名篇。因此,题目点明写作的对象并不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学生对文章的文义语感把握就应该注意这重要的一步,及时地了解到点明写作对象是否是必须要答的考点。
四、题目是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判断题目是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往往与第一步解题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往往在第一步的解题中,就把文章的这个作用很好地概括了出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特别是在成语故事中,就是这个作用的很好的诠释。如“杞人忧天”“闻鸡起舞”“刻舟求剑”,这些成语故事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一步解题时,就可以把内容准确地概括出来。另外的例子还有《伟大的悲剧》,字面上的解释就是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中不幸遇难,而这本身就是文章的内容;《最后一课》从题目字面上解释,我们就可以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了“我”和“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节法课。此时,我们并不用更多的说明,解题就把概括文章的内容这个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在现代文的各文体中,相当多的题目就起着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五、题目还有可能是文章的线索
有些现代文就是围绕着文章的题目展开描写或叙述作品的,这样的文章题目就是该文章的线索,这就是题目的第五个作用。这意味着,文章从第一段开始,就围绕着题目而展开,一直到最后一段。如《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如此,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都围绕着列夫·托尔斯泰而展开,深入地描绘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人物形象,题目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这一作用常常用是在写人作品上面。当然,有时文章的线索不仅仅是一条的,还有明线和暗线。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藤野先生本就是课文的线索人物,是一条明线;同时,还有另一条暗线,就是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而此时,题目就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明线,这就是题目极为重要的一个作用——让读者明白文章是围绕藤野先生展开的。
六、很多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揭示文章的中心,是题目的重要作用之一,这个作用是由记叙文的文体本身特点决定的。记叙文必然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是表达一份情感。这个道理和情感的出现,就建立在前面五种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题目不仅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写出了对人民解决放军的骄傲自豪之情;《老王》不仅点明了写作的对象,交代了文章的线索人物,还在概括内容上发挥了作用,表达了作者一家与邻居老王的交往的故事,更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我们应多关爱弱势群体。
这个作用是在前几个作用的分析基础上得出来的,从第一步的解题,到文章内容的概括,到修辞的使用,到点明写作的对象,再到文章的线索,还是到第七步吸引读者,文章的重点其实就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分析某种情感,让读者有所感悟。这个道理、情感、感悟就是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最终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一个好的题目会让读者感到作用应不止表面的对象,为这个题目感慨的时候,那么题目就应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就呼之欲出了。
七、题目要吸引读者
其实不是所有的现代文题目都会含有以上这几个作用。它们往往是涉及了其中的几点。但是,所有的题目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吸引了读者,这点应适合于所有的文体和所有的题目。无论是“无题”,还是另外与众不同的题目,这个作用是必须存在的。尤其是记叙文中,其他的六种作用可以不出现,如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是否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是否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以上这些都可能有或没有,但是吸引读者这一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探讨的是考试中现代文题目作用分析的七个角度,是答题的一个框架,而不是题目所有作用的辨析,更不是题目作用的固定答法。只是建议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从这个七个度出发,去了解文章的标题,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去体会作者笔下人物、故事的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使教师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综上所述,题目的作用主要就是以上七种。但在具体的分析中,学生应该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只有具体的分析,因情况而分析,才能把题目的具体作用很好地总结出来。只要学生养成题目作用分析,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们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不仅是体现在考试时的分数上,实际上,对于平时的文章阅读也会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学生应该在这七步法学习中,通过分析题目的作用,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并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