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2021-05-30逯德强

南北桥 2021年1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逯德强

【摘    要】体育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在教学理念、教育保障、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论述了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从多个方面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170

特殊教育学校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成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人。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的兴趣,健全身心发展,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面向的人群不具有广泛性,大众人群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社会对其中的投入在整体教育的投入中占较小的比例,因此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现状也亟待改变。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在教师层面主要表现为师资素质不高、教学理念偏差、教学设备不合理等情况;在学生层面则主要存在参与度低、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师资素质不高是由于体育教师人才匮乏,一是因为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兼职,很少有愿意专职的体育教师,他们期望通过一个较低的门槛进入教学领域,再转岗到更受重视的教师岗位;二是招聘门槛不高,招聘到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专业能力不强、学历普遍较低等问题;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与普通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对待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专业性的教学方式,而这种专业性是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所不具备的。教學理念偏差表现在教师注重学生管理,而主观忽视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会进行删减,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管理上。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体育课偏重锻炼学生的体能,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会认为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这种观念带有主观片面性,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教授的课程内涵单一,只是训练学生基础的运动能力,而忽略了体育课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设备没有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采用普遍适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对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提高造成阻碍。在体育器材问题还包括器材老旧、数量不足、器材竞技化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合理,学生得到的体育教育就会产生落差,因此需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

在学生学习方面,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自身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使得教师的教学受阻,传统的讲授形式的授课方式不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课意愿不高的原因。除此之外,学校设计体育课活动的时间和频率不合理,学生的活动时间少,课程设置频率较低,学生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锻炼。

二、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革新教学理念,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和普通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理念相同,注重锻炼学生的体能,课程内容一般设置为热身运动、跑步或跳远、跳高等训练,再加上自由活动。这样的课程内容缺少相应的体育知识传授,相比普通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通过科学的体育基础知识来弥补身体机能上的不足,如跑步时正确的跑步姿势、正确的肌肉发力部位,有体育理论知识作为锻炼的基石,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时候能够少走弯路。这一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本身进行体育运动就需要克服极大的困难,如果在训练上浪费精力,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此,体育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重视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在讲授跑步运动时,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跑步姿势,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再给学生逐一纠正姿态,帮助学生感受跑步发力的肌肉,体验运动带来的身体感受,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除此之外,加强体育师资力量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课程研讨会,如面对聋哑学生,教师如何通过手语或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精神含义,或者在面对学生抗拒参加体育课时,如何优化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体育运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使体育教师有机会和其他教师分享交流经验,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增强教学的适应性

增强教学的适应性,对学生人群进行分类指导,能够帮助教师有效传授知识。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体育教育事业,消除家长过于看重安全而忽视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构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安全意识。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具有适应性,更贴近学生接触到的教育环境。同时教师应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与家长方的一致或是认同,避免因为教育理念的反差而使学生陷入矛盾的教学中。

(三)注重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需要注重应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意愿不高大多都是心理问题造成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或打破学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中的体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挫抗压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群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开展田径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活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氛围,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正视自己的心灵,有效缓解心理问题带来的压力。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目前存在师资素质不高、教学理念偏差、教学设备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几点问题,应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增强教学的适应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实现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飞.浅析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质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2(15):40.

[2]王建,周文清,李玲,等.江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000(022):88-89.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