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工开物》中“经世致用”造物观的探究
2021-05-30付腾焱
摘要:明代手工业技术专著《天工开物》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代表作,吸引了众多学者从多角度探究。著者宋应星提倡的“经世致用”造物观蕴含独特的设计思维和造物理念。文章立足设计思想,尝试架接传统与现代设计,从古人精思微虑中分析造物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阐述中华民族独有的造物观念,以探寻《天工开物》中设计思想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责任。
关键词:《天工开物》;“经世致用”;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天工开物》作为明代工艺文献,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造物技术,涉及30多个造物门类,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延续了《考工记》中“天时”“地利”“人合”“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理念,注重物尽其用、务实求实的造物观念。《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通过记录中国古人的造物过程,总结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造物经验,近而构造出深刻博大的设计思想。《天工开物》中的“经世致用”造物观便指要以实用为设计的根本,它能给人们带来实际效益,对后世的造物价值取向有启迪作用。
1 “经世致用”造物观
元明两代,程朱理学关注社会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并被统治者尊崇为正统官方哲学思想,社会观念在理学的影响下向世俗化转化。明代造物是社会化与平民化的,等级森严的汉唐造物准则在世俗化的影响下逐渐被打破。自明代造物起,下层民众的生活所需逐渐得到重视与关注。《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注重人的造物主体地位,强调造物的人伦日用。宋应星继承了“圣人创物”的思想,在《天工开物》中提出了“经世致用”造物实用观。对于文人来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而“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1]。在《天工开物》中著者认为“杵臼之利,万民以济”[2],并感叹发明此类器具的人“岂非人貌而天者哉”[2],由此可见宋应星对民生日用与实用技术的关注。明朝在历经多年战争后,国家面临着危机,百姓生活困难,在文人的推崇与倡导下“实学思潮”兴起,空谈误国,着手时政,成为身居官场的士大夫们的一致想法,“经世致用”的思想发展到了顶峰。在“圣人创物”思想的影响下著者走进田间作坊,将适用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实用造物记录下来,因此,关注关怀平民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实用造物观成了《天工开物》的中心主旨,从日常生活的视角观察器物的存在价值,把实用当作制器的标准,认为器物设计应该坚持服务生活、服务生产,倡导“经世致用”的造物准则,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作为器物设计和制作的目标,展现出以用为本的造物思想。在器物设计与生产上因势利导,因材施艺,将自然的物性与人的匠性完美融合,在使用上关注普通群体的造物力量及人在造物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达到“经世致用”的境界。“贵五谷而贱金玉”[2]是《天工开物》编撰的总体思想,著者在书的序言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2],强调了对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重视,认为农业与手工业技术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主张关注民生与日常生产的工作实用性及效率。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篇中指出:“黃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黃金,直高而无民耳。懋迁有无,货居《周官》泉府,万物司命系焉。其分別美恶而指點重轻,孰开其先,而使相须于不朽焉?”[2]
著者认为黄金是贵重的金属,黑铁的价值与之相比要相差16 000倍,如果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没有黑铁生产制作的锅、刀、斧用以生产生活,那么即便拥有价值千万的黄金,也好比没有百姓的官员而已。宋应星在肯定黄金价值的同时强调器具的功用性,肯定器物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天工开物》中的“经世致用”造物观是注重日用造物价值的造物观,是求实务实的造物观。农耕文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耕作的生活习惯与造物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天工开物》的造物观中,遵照的核心本质是满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在器物设计上“致用”的思想成了造物中首要实现的现实准则。“经世”与“致用”在宋应星的造物观中通常是密不可分的,如在明代造物中“多容善纳”对于储物家具而言是“经世”的美德,同样也是“致用”的体现。底层百姓的造物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将物为生活所用的设计原则发挥到极致。倡行适用、实用为“经世”,把完美的功能当作生产制作的最终目的,体现了“经世致用”淳朴的精神内涵以及朴素的生产特色和生产实践。
2 “经世致用”造物观在设计中的体现
“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思想主张对民生日用与实用技术的关注,极具东方的文化韵味,无论是对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设计都具有引导与启迪的作用。
2.1 “经世致用”造物观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工艺是古代造物观的具体展现,《天工开物》展示的“经世致用”造物观以中国传统工艺设计作品为载体,在传统工艺设计作品中,工匠们将民生日用的需求与手工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推动了日用器物的设计。
“经世致用”造物观是求实务实的设计观,是为生活服务的设计观。在这种造物观的影响下,明代家具的设计(见图1),不强调流光溢彩,不尚奢华,以高雅、实用为重点,充分展现出木材美、造型美、结构美、雕刻美、装饰美、实用美。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科学性与实用性,其制作过程不用钉子,不受潮湿或干燥的自然条件影响,既美观又牢固。极简的造型、不断变化的线条与曲直结合的轮廓凸显了明代家具的独特魅力。直线是明式家具简约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曲线配合直线呈现出刚柔兼备的文人气质。明代家具的造型在一刚一柔、一曲一直的线条中交相呼应,直线因曲线而更显坚硬有力,曲线因直线而更显柔软连绵、典雅大方,给人柔缓平和之美。其中明代圈椅最为特别,天圆地方为圈椅的整体造型,结构简单、形式简约,平滑且圆润的线条造型构成了靠背和扶手。中空的中间区域从靠背向两边发散与扶手衔接,构成一个独具一格的半弧形。使用者就座时不仅肘部可以倚搁,腋下部分的臂膀也能得到支撑,坐起来十分舒适。明式家具在制作上不断突破传统工艺传统,创新性的设计将椅子整体造型与人体骨骼肌肉等自然特征结合得恰到好处,在体现出典雅简约美感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体工程结构,几乎每一处弧度和拼接都尽善尽美地贴合着人体结构并服务于人体的舒适,在装饰精巧的同时耐用不易坏,充分体现了“致用”和“利人”造物价值。
又如著者在《天工开物》中对农业用具水碓的描述:“又有一举而三用者,激水转轮头,一节转磨成面,二节运碓成米,三节引水灌于稻田。此心计无遗者之所为也。”[2]
水碓这样既可用于磨面、舂米也可用于灌田的一物多用造物思想充分展现出平民百姓在生产造物上对“经世致用”的追求,宋应星更是以“此心计无遗者之所为也”来称赞。著者描述水碓是想从正面告诉读者,造物要从生活实用性与日常需求入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如果造物脱离了实用性与功能性,便失去了其价值与发展动力。
2.2 “经世致用”造物观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体现
《天工开物》在表面上貌似仅仅是一部记录民间手工制造业的著作,但它的现实价值远高于此。它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工艺技法、适用性、便利性和审美性,是中国历史上聚宝盆般的存在。其设计核心理念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系统指导作用。《天工开物》通过对实用技术、生产生活的归纳概括,阐述了“致用”的造物观,呈现出中国传统造物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在现代设计领域,需求的或实用的因素时常对产品的造物产生极大的约束,这一点,已经从近代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后的设计运动得到了证实[3]。宋应星这种重视实用生产和功能需求的设计思想,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出发点,一切装饰与形式都必须服从功能和生活实用的需要,这是现代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在需求与功能的探索上做得较为出色的是来自日本的品牌无印良品。无印良品产品类目全、影响范围广,从平常的家用百货到软装家具,品牌通过独特的设计造物呈现出一种亲近自然、和谐清新的生活状态。在品牌的宣传与生产上,无印良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摒弃多余无用的装饰设计。在包装上,保留产品原本的材料原色装饰,除了品牌商标、价签外没有过多的包装。这在提高品牌识别度的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见图2),提倡人们注重产品实用功能。
当下人类身处科学技术极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想法层出不穷,但是“经世致用”的造物设计理念依然对现代设计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科学技术与形式美感是当下设计者共同的追求,但设计者更应该学习“经世致用”的理念,做实用、适用的设计,使人类能够通过设计更好、更有效率地生活与生产。
3 “经世致用”造物观的意义和价值
《天工开物》叙述的“经世致用”造物观不仅仅停留于民间造物技艺层面,而是以此为媒介,传承古代造物文化,展现传统造物的文化意蕴。宋应星通过对中国传统造物观的剖析,以民间造物为载体,揭露传统造物蕴含的精髓与特征,形成了对中国传统造物观的总结。
平民百姓造物为《天工开物》记述的主体,书中将造物分为七大类,包括农业技术、衣物制作、金属冶炼、工具锻造、造纸、交通工具、珠宝琉璃。皇室威严、伦理阶级在《天工开物》中从未提及,但著作对生产技术、生活制造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著者认为造物应追求“经世致用”的务实性,平民百姓只是使用器物的普通人,对器物背后的道理是无法把握的,造物不能流于表面,过度追求所谓的威严与阶级。《天工开物》中论述的“经世致用”造物观吸引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关注平民百姓的生产生活。比如理学家经常引“经世致用”之道为说教,朱熹将“经世致用”作为道的落实对象,王艮在批判和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使得明代知识分子改变以“道”为判断器物是否规范的传统观念,将检验标准转为百姓日常的生产经验与实践准则,在思想上开始向“经世致用”偏移。晚明文人研究日用生产的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密不可分,文人们对日用生产的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学、医学、数学等学科的多方面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工业制造水平空前提高,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古时相比已发生了质的改变,生活用品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化,但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的造物观在我们文化中的重要性。宋应星提倡的“经世致用”造物观以实用务实为出发點,引导世人将造物的焦点转向实用性,这样不仅能大幅提升器物的使用效率与价值,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并循环到新的生产制造中。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造物实践中,实用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生产商看重经济的循环,使用者则注重实用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只有做到“经世致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造物。从实用原则看,具有实用性的物品拥有高利用率,每一次使用它都能为使用者带来价值,人们的花费也会有所回报。从经济原则看,使用者在现实利益的推动下不断利用有限的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对商品的利用率与实用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造物活动的意义所在,对当下造物有着引导作用。
4 结语
《天工开物》向我们展示了“经世致用”造物观中最具魅力的一面,折射出了中国审美文化的高度。其思想立足生活,重新定义器物的制造准则,多维度、多层次地探究了器物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后人以此为标准对造物的规范进行审视,有效避免了设计师的主观判断。除此之外,“经世致用”造物观的内涵不限于造物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实用观、经济观、资源观紧密结合,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资源浪费日益严重的今天,更能激发人们对设计宗旨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何文婷.经世致用:中国古代设计与社会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71.
[2] 宋应星.天工开物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4-35,4-5,83,26.
[3] 陈仲先.《天工开物》设计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付腾焱(1997—),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