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散文教学

2021-05-30许艳梅

南北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新课程

许艳梅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散文教学,应着力挖掘文本的文化韵味,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散文世界,去品味别有洞天的韵味之美。

【关键词】新课程  散文教学  韵味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158

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纵横捭阖中,我们读出了思想的深邃与多元;从两汉时期文人汪洋恣肆的文字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沧桑与山河的壮丽;从唐宋时期散文的变革中,我们读到了文人的情怀与时代的觉醒。中国古代散文浩如烟海,如一颗颗璀璨的珍宝熠熠闪光。走近现当代散文,叙事散文如一缕清风,清丽怡人;抒情散文如华美的乐章,动人心弦;哲理散文如醇香的茗茶,引人深思。传承美文、让学生感受到散文之美,为学生打开一个别有洞天的散文世界,是新时期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语文知识的堆叠,而是语文能力习得的场所,从文字到文化,从语言到情感,从文章到人生,赋予了语文课堂更多元的教学目标。在散文教学方面,笔者做过如下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由人及文,引领学生感受情怀之美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会是单纯的文字,文字背后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感才是我们透过文字应该品味的情怀之美。在新课程背景下開展散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读懂一篇散文,即读一文识一个人。

例如,在教学《一棵小桃树》时,我们不禁会疑惑,一棵普通的小桃树何以让作者贾平凹情有独钟并深情依依?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可补充贾平凹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参照贾平凹的生平来解读,这样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原来不受人重视、长得瘦弱的小桃树就是生长在偏远山区,历经苦难才成长为大作家贾平凹的真实写照。树即人,人即树,树与人相互映照,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又如,在教学《背影》时,关于作者的四次流泪,如果按照传统的观念有逻辑地去分析就会显得苍白和乏味,我们不妨梳理朱自清当年与他父亲的交往线索,了解父子之间隔阂的产生到消除的前前后后以及朱自清当年的艰难处境,再走进文本,读到浦口车站,在艰难处境中父亲买橘时的背影,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多年以后,朱自清的生活陷入困境,在艰难度日中多年不见的父亲写来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如果愿意,可把小儿子送回家来我帮你养”,父亲伸来的援助之手瞬间融化了朱自清心中多年不联系的冰。在百感交集中作者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呢?在散文教学中适当地加进背景介绍,由读懂一篇散文到认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完成了人文的升华。

二、因声传情,让学生感悟人情之美

世间真善美的情感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会深入人心。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散文教学一定不能像传统的课堂一样,教师给出答案,学生做好笔记,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许多教师都不让学生读。选入课本的散文是非常好的朗读范本,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反复地读,才能走近作者的内心,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准确地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教师不用讲太多,就把那些描写白杨树及其生长环境的句子找出来让学生读,学生感受了赞美之情后,再读同一篇课文,在感受情感前后学生朗读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作者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主题也就明了了。

开展散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朗读的效果。如在读《昆明的雨》时,学生能够跟随汪曾祺走进昆明,感受雨中事物的生机与生活的美好;而在读《秋天的怀念》时,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深情朗读中,学生才能体会出在生离死别中作者内心遗憾带来的痛和特殊时期母爱的深沉。

三、角色代入,感悟文章主旨之美。

我们现在所学的散文大多数是现代作家的作品,距离我们的生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早已是另一种模样,但是人类的情感却能跨越时空,在历史的上空相接相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用“不必说……更不必说……单是……就……”这样的句式仿写句子,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障碍,和少年鲁迅一起感受童真童趣,心向美好;在教学《老王》时,让学生去寻觅自己身边那些和老王一样的人,观察他们生活中的悲苦酸甜,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为小人物的他们,或许经历和生活状况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人性的善与美依然是《老王》这样的文章最动人。

四、打破课型界限,群文阅读带来的语言之美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整合梳理,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群文阅读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以爱国为主题的《土地的誓言》时,我们要把铺排手法的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一步,把文中铺排的大量名词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物产的丰饶;第二步,补上修饰性成分,将词语的铺排变成短语的铺排,通过朗读体会这些修饰性成分中蕴含的深挚情感;第三步,改变原文段落中的句式,体会不同句式产生的不同抒情效果。这样梳理下来,学生对铺排手法就会有比较清晰的印象。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还可以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两首诗歌融入课堂,这两首诗歌同是抒写爱国的情感,同是大量使用铺排手法,诗歌与散文相辅相成,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清晰和深刻。

五、借用媒体手段,呈现散文教学的形式之美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各种APP、短视频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也要尝试用更为开放的心态,将有用的网络资源引进课堂教学,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打造更为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当然,这种引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课而定,不能滥用,只有合理地使用媒体资源,才能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彩。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散文教学,应着力挖掘文本的文化韵味,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散文世界,去品味别有洞天的韵味之美。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