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策略探究

2021-05-30史庭宇温剑张慧敏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史庭宇 温剑 张慧敏

【摘 要】本文针对柳州市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规划衔接不畅、政府支持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产教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单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足和产教融合载体不足等问题,提出政府统筹规划产教融合改革发展路径、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机制体制、建立立体化的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等策略,从而推进柳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试点城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027-04

根据《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柳州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要求,柳州市2021年正式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全国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广西唯一试点城市。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对于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推进机制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利于促进教育和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柳州市结合实际,针对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规划衔接不畅通、政府支持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单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向不足、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足和产教融合载体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推进柳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策略。

一、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背景

(一)国家层面: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整体制度安排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指导方针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经过了不断演变,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

早在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产教融合概念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国家对产教融合做了总体顶层设计。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职业教育贯通体系。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标志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2018年2月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做好了产教融合实现途径的政策补充。

2019年,国务院对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布逐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认定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行组合式激励”等具体目标任务。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产教融合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二)自治区级层面:产教融合是广西落实“三大定位”的新引擎

广西围绕实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为扎实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对接经济社会的客观需要,推动广西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12月,自治区政府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明确产教融合的总体任务和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十年左右时间,促使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三)柳州市層面:产教融合是实现柳州新发展的战略支点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工业产值占广西的四分之一,产教融合发展基础雄厚、需求迫切。按照“三大建设”和“六个坚持”发展思想,深化产教融合,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和供给侧改革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落实柳州新时代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2019年8月,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柳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成“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还提出到2027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发展目标。

二、柳州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存在的突出问题

柳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构建三大类产教融合体系:一是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体系,二是以生物医药为龙头的新兴战略产业产教融合体系,三是以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轻工业产业体系,最终形成满足国家“十四五”发展方向、具有柳州特色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但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系统统筹以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一)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规划衔接不畅

职业教育和城市规划衔接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同步,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以及开设的专业不能满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职业教育扶贫成效不明显等。虽然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城市发展规划未能为职业教育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未能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办学投入和政策扶持上还不充分,在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时,未能合理布局职业教育资源和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同时,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未树立新发展理念,未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很难主动把企业“请进来”,促使社会服务主动走出去,在推进专业建设和“三教”改革上还不够深入,在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上明显滞后于市场和社会需求。

(二)政府支持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政府支持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尚不完善,例如柳州市本身高校有限,引领创新的专业学科也不多,仅仅包括两所本科院校—广西科技大学和柳州工学院;在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推动和建设方面,政府与高校的融合度不够,柳州市产教融合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撑。二是现有生均拨款额度制度不够科学,对产教融合相关的财政补助或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持奖励政策措施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财政、税务部门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产教融合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行为,只有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产教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产教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单一

职业教育是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实践教育的开展需要基于产教融合的各类基础设施投入,教师如果只是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在书本上模拟、在教室里练习,很难培养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实习实训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一线和操作过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产教融合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柳州市投入单一,重点表现在现有财力增速放缓与产教融合资金需求不断扩大,二者存在现实矛盾。譬如柳州职教园区及配套基础建设不完善,设备不够先进,数量不足,主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相对匮乏。

(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

和全国不少省市的情况一样,柳州市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长期存在,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够,行业协会参与度不高,合作层次较浅。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合作办学短期内难盈利,这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也担心投资回报难以得到保证,培养的人才留不住,而学生管理和生产安全等问题都需要成本。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也与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有关。企业参与项目推动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可获得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拨付的全额经费支持,但企业基本无缘主导;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在职业院校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职称评定等,这也降低了企业员工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五)产教融合深度广度和产教融合载体不足

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足表现在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及科研机构的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广度,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合作不顺畅,评价结果应用导向不明,实训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缺乏良性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偏弱,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错位,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的设施设备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专业建设和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企业技术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流动性不足等方面。

产教融合载体不足表现在产教融合载体相对单一,特色载体不足,科研企业、中小微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载体需求与传统产教融合载体不一致等。

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策略

(一)政府统筹规划产教融合改革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政府统筹落实,合理规划布局,建立高端智库,健全政策服务链条。柳州市将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作为“市长工程”,集中全市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统筹落实,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同时,柳州市将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纳入柳州市“十四五”规划发展,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和重大生产力发展进行统筹布局,并成立产教融合改革专家委员会,为产教融合服务城市发展的战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提供决策支撑。针对柳州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培育百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实训基地。

(二)探索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

试点推进建设过程中,不断健全人力资源聚合机制、需求引领机制、人才培育贯通机制、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机制和产教融合激励机制等。一是创新以人为本的机制,加快聚合人力资源要素。探索柔性引才机制,搭建国际引智在线工作平台,面向全企业开展定制化引才,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技术咨询、退休特聘等多种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创新需求引领机制,加快创新要素链融合。围绕柳州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畅通从产业源头到应用研发、规模生产和经营服务全链条,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竞争定位产业需求。三是创新贯通培养机制,加快教育链提质升级。加快柳州市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抓手,加快书证融通。以技能为最大公约数,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四是创新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构筑抱团发展共同体。面向产教融合创新需求,灵活组建一批实体化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形成以价值创造、价值共享为核心的四链融合网络。五是创新激励机制,加快以金融杠杆釋放融合活力。鼓励“柳州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柳州市政府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现有政府基金加大对产教融合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对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创新科技成果、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本、技术、品牌、人才、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投入力度,推动柳州市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实现突破。

(三)建立立体化的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建成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系统。包括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调节作用,开展行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与预警;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发挥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支持校企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协议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共管“双创”基地、实践基地、培训中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推广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熔铸工匠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推动职教入普教,建立职业教育启蒙制度。包括培育职业志向,将职业教育纳入普教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通发展;弘扬劳动精神,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在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时,扩大各学段的覆盖面,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为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第三,建立各层次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包括提高中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籍互通、学分互认制度,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和质量;探索高水平职业教育。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贯通应用型人才多路径成才立交桥。全面落实“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进一步推进中职、高职、本科分段衔接和贯通培养模式。

第四,建成服务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包括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建设学分银行。建设柳州市学分银行,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市民多元化学习需求的需要。

(四)构建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

构建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需不断畅通产教对接渠道,顶层统筹设计,征求企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意见,尤其是企业的意见,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要素共享机制。落实到职业教育实现政行校企开展专业教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流专兼职师资队伍,并为行业企业人员开展多元社会服务培训等。

同时,建立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构建以产教融合实效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明确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坚持评价体系的地域差异性。要因地制宜确立科学的评价原则,根据柳州产业发展,以及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的不同,确定差异性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其次,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结合定量分析摒除定性分析的主观性,保证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性。最后,要坚持多元开放的评价原则,汲取国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开展本土化实践,构建柳州本土特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按照评价原则,建立评价体系前,要分别评价各环节的工作。产教融合导向的评价体系制定要围绕创新要素增长及经济贡献度、人才供给同需求的适配度、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增长幅度、教育科技扶贫、社会资本教育投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等相关指标,同时参照产教融合的参与度、工作任务的完成度、内部政策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度开展评估。对实施产教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教协同育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推进产教融合情况纳入各市直单位、各区县年度考评指标体系。

(五)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

第一,建立分布联动全覆盖产教融合实训体系。统筹规划建设柳州市分布联动、要素多维、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以“5+5”产业需求为引领,以柳州市公共职教园区和数字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核心技能跃迁提升的“加油站”和促进要素资源跨界流通转化的“引力场”。面向柳州市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战略性产业,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为主导,加快高水平专业化实训体系建设。面向柳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以广西科技大学等9所院校为主体,加快教学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具体见图1。

图1  分布联动全覆盖产教融合实训体系

第二,打造柳州市产教融合共享“双创”平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培育一批经济型、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產教融合共享双创平台,打造支撑柳州市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五个率先”,即率先在全国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示范;率先在全国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小米粉成就大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率先在全国创建“双创”微车间,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提供示范;率先在广西创建商标质押融资机制;率先在广西打造专业化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现有平台建设基础,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平台,利用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面积,建设特色鲜明的科技“双创”载体。依托产教融合园区,高起点建设中欧“双创”学院。

第三,加快产教融合园区建设,做实做强产教融合联盟。聚焦服务“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按照构建“5+5”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需求,推进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加快建设若干实体化产教融合联盟,激活产业园区和职教园区,加快引“教”入产业园、引“企”入职教园建设,打造多业融合的产教融合园区,放大教育、产业协同效应。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引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将抓住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建立因地制宜、体现本土特色、适合柳州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系列评价体系和协作发展平台,促进柳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策略还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潘旭阳.职业教育发展柳州模式(实践卷)[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9.

[2]潘旭阳,史庭宇,连智平.区域型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论:以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3]温剑.大力发展产业学院  培养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J].广西教育,2020(8).

[4]欧阳河.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4).

[5]车明朝.产教融合:如何实现政府主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6).

[6]邓子云,张放平,周璨.解决产教融合企业动力不足的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10).

[7]王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优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11).

注: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新时代构建‘一核心六维度柳州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GXZZJG2021A059)

【作者简介】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文学硕士,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职业教育;温 剑(1974—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慧敏(1979— ),女,山西人,教育学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