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1-05-30吴远洲
吴远洲
【摘 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让大自然的现状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是当下重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处理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够真正地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科普,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手段,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教学的点滴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不小的帮助。本文围绕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 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048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等同关系,实际上是在强调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空间,而自然资源就是一座需要呵护和珍惜的“宝藏”。将两者划为等同,也就是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能够从社会层面上进行环境保护概念的宣传。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概念,能够为学生提供环保教育,让学生能够自青少年起就养成节约资源,珍爱自然的正确价值观。
一、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容具有严谨性和科普性,教师在讲述知识的时候,往往要从书本出发,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关键的地理知识点以及一些地理相关的概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而教师若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渗透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就要考虑到教学的自然性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度,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相关的概念。
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寻找好环保概念的插入点,再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候”这节课的教学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气候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当地每日的气温变化以及四季的气温不同,对于其他地方的气候特点了解甚少。而近年来由于环境破坏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正好对温度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先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再在课程的总结环节中,以“温度”作为拓展点,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温室效应的科普以及播放一些实景变化图,让学生了解到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多媒体的引入让课堂的教学更加便利,而环保知识的科普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生活情景实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宝藏,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则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初中地理教师若想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感,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记忆,促进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進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土地资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人们生活中的“土地”入手。学生日常所能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耕地”“草地”等几种类型,草地多分布于城市中的绿化部分,交通用地则是学生每日上下学所必经的道路,城乡建设用地则是我们生活和购物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这几种土地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回想自己在这几种用地中的体验。而后,教师带领着学生去到森林公园或者植物园中,让学生去感受“林地”以及大片绿化草地的感受,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在学生亲身体验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绿化是环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有了绿化人们的生活才能够有基本的健康保障,而我们也要珍惜每一个棵树,每一株草,不能够为了发展而放弃环保,而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一点点地谋求发展进步。
三、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在实践中贯彻环境保护原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概念,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实践到生活日常中,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汇成汪洋大海。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并能够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行为的高要求、高标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从日常中的几个小事入手,“节约用水”能够守护地球的水资源;“不随地乱扔垃圾、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减少汽车出行,以步行和骑行代替尾气排放”能够为空气的新鲜健康出一份力;而“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则是用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并改善环境。通过一个个的小细节一步步地引导着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贯彻环保。
基于以上所述可知,环境保护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呵护地球健康,守护人类家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基于促进青少年综合成长的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姗姗.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魅力中国,2020(29):147.
[2]崔娟.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地理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73.
[3]李继红.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2):221.
[4]殷志军.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