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2021-05-30许会敏
许会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要助力“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努力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基础理论层、是主导性内容;课程思政内容是价值引导层,是基础性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行为培育层,是拓展性内容。三个层次的内容有机组合,形成内容合力。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055-03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对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有效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载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血液”,是最核心的要素,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根本的属性,它影响着教育方法的选择,连接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因此,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必须要构建有效的内容体系。“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指,在“大思政”观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重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使内容体系覆盖全体学生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旨在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组成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有机统一的“大思政”内容体系,实现教育内容伴随学生在校全过程、覆盖学生在校活动全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思政课孤军奋战的局面,还有助于使不同课程形成通力合作的局面,共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对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精神、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有重大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思政课内容指教师在思政课上根据课程标准、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现实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承载着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内容教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教材是体现学科内容最标准、最权威的材料”[1]。《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确定了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每个课程相对应的教材则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内容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系统性不够,高职院校直接开设“概论”课,学生缺少对中国近现代史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内容的系统掌握,很难直接掌握“概论”课的内容。时代性不强,思政课内容没有及时、有效阐释与回应“00后”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焦点、难点问题。针对性不强,现有思政课内容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提升专业成长的需要。
有效解决思政课内容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增强内容的系统性。增强内容的系统性就是要从内容的整体出发,统筹整合内容要素,淘汰重复的内容、补充拓展性内容,对内容要素进行优化排列组合,实现内容结构功能的最大化。本文仅就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两本教材进行讨论。具体来说,一方面,将思政课内容看作是由两门课教材内容要素组成的系统,明确每门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和每本教材章节的具体内容及具体内容的排列组合顺序,使内容要素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进而形成要素完备、排列有序、有机组合的内容结构。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宽个人视野、关注时事政治,以活页式教材作为补充资料,填补因缺少前置课程而造成的学生对掌握“概论课”难度高的问题,以此来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内容的系统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理论高度。
第二,增强内容的时代性。“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社会历史发生变化了,理论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增强思政课内容的时代性,要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焦点热点有机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同时,可以采用活页式教材及时弥补教材时效性不强的问题,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投其所需、思其所想、答其所疑、解其所惑,增强学生的关注、认同与接受,课程也才有时效可言。当然,在满足学生需求与期待的同时要避免为了所谓的迎合学生的口味而“亦步亦趋”,坠入肤浅化、表面化的深渊,要在解决学生关心关注问题的同时保持内容的原则高度与教育力度,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时代热度。
第三,增强内容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其它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立德树人保障作用。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以职业为导向,在思政课中渗透职业素养相关内容,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中结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讲述职业道德;以专业为着眼点,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来阐释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点为切入点,善于运用正能量网络热词来讲活思政课,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温度。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因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两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思政课内容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即引导学生将其在思政课上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践;第二部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承担的内容,即渗透在一系列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具有经常性、持续性、广泛性、渗透性等特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的学情,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分层化设计,旨在形成一个有效衔接、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对高职一年级进行以适应性教育为主题的基础阶段教育。这一阶段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帮助大一新生适应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转变高中学习心态,有效开展人际交往,增强对大学的认同感,为学生以后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教育,进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校风、学风等教育,使学生对校园文化获得初步认识、增进情感、形成价值认同;通过邀请本专业专家、杰出校友介绍专业发展简史、就业前景等,使学生熟悉并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进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高职二年级进行以人格养成为主题的发展阶段教育。大二是大学生活的关键阶段,学生专业学习渐入佳境,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快速提高。进行挫折教育,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有效处理矛盾与冲突;通过组织竞赛、社区志愿者活动、国情社情调查等活动,进行立体竞争教育和劳动教育,满足“00后”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练就坚强的意志,为将来毕业后走出校园有效应对竞争压力、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奠定基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大二的学生面临即将就业、创业、继续深造的选择,通过专家讲座、校友访谈等活动,帮助学生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对高职三年级进行以愉快毕业为主题的提升阶段教育。在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可以通过编排情景剧,模拟职场场景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走入职场、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职场日常礼仪与规范、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职场,有效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进行感恩教育,“00后”大学生大多个性独立、深受父母宠爱,部分学生将别人对其所作所为当做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在毕业之际对大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进行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畅想学校未来、为学校发展進言献策;进行感恩生命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经典影视作品的展播,使学生树立求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内容即通过挖掘除思政课之外的其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元素,传授给学生的关于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内容。课程思政内容旨在开辟“主渠道”和“主阵地”之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三领域,与思政课内容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中完成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新境界。
在这里我们将除思政课之外的所有高职院校课程划分为人文社科类通识课、自然科学类通识课和专业课。
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思政内容,从根本上说不存在“价值中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其具有天然的德育功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3]。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思政内容的设置:一、要注意意识形态导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4],人文社科类通识课尤其如此。挖掘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的价值理性,进一步强化课程中育人元素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二、要注意正确的“三观”引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三、要挖掘人文社科类通识课中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念,引导大学生做好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备。
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思政内容。尽管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客观必然性,但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研究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必定会深入人的思想元素和价值态度。因此,自然科学类通识课也具有价值理性和育人功能。自然科学类通识课要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重点引导学生增强批判精神、理性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人才在推进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明确个体在人类共同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担当。
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更多体现在职业教育上。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通过专业课,引导学生树立未来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远大理想。职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一、要从某一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与现状的对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作用中,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为行业奋斗的使命感;二、要从行业杰出人物对本行业的卓越贡献的介绍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岗位精神,体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意识的伟大力量。三、要充分利用学生课程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提前了解职业要求,缩短身份转换时间。
综上所述,思政课内容、课程思政内容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覆盖学生在校活动全方位。其中思政课内容是主导性内容,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用知识武装学生头脑、用理论掌握学生,为学生铸塑马克思主义灵魂奠定厚重的理论基础;课程思政内容是非思政课中的育人元素、是思政课内容在非思政课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通识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润物无声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拓展性内容,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将思政课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用于实践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化于行。“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经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5],而该内容系统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子系统,正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发展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进行选择内容要素、统筹整合内容要素,进而形成内容结构体系的。同时,三个子系统的内容要素也是按照该规律进行统筹整合的。三个层次的内容以及每个内容子系统之间形成了或递进、或补充的关系结构,进而形成了内容合力,有效助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肩负国家使命等方面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冯刚,高静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4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4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58.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