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溪笔谈·艺文》语词拾诂

2021-05-30杨逸心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梦溪笔谈考释语词

摘要:《梦溪笔谈》是一部具有综合意义的笔记体著作,其内容闳博,语料丰富,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梦溪笔谈·艺文》的若干词条如“埏蹂”“矫健”“造微”“拙涩”“厖驳”“推挽”“生梗”“生张八”等进行考释,以期更好地推动《梦溪笔谈》的词汇初步研究和相关辞书的编纂修订。

关键词:《梦溪笔谈》;语词;考释;拾诂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1 沈括与《梦溪笔谈》概述

沈括博学多识,一生成就显著,《宋史》赞其“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1]。然其仕途并不顺畅,政治生涯短暂。失意遁世后,思乡情切,不得已,唤其居所为“梦溪”,聊以慰藉。沈括于此潜心著书,“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2]。八年间,以平生见闻与实践写成《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30卷,包括26卷《笔谈》、3卷《补笔谈》和1卷《续笔谈》,整部书被分为17目。此书涉猎广泛,对天文历法、地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建筑等方面都有涉及,同时载录了有关自然科学与社会历史等部分史料,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价值非凡。李约瑟对《梦溪笔谈》进行分析,通过584节来完成,这里面有关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又被分成377节、207节[3]。

《梦溪笔谈》中涉及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资料已经促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语言学方面还留有大量空白亟待填补,研究不够系统化,因此需要对其中的词语考释和训诂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鉴于此,文章选取胡道静版本《新校正梦溪笔谈》[4],以《梦溪笔谈》艺文篇为突破口,选取其中的词汇进行分析。

2 《艺文》篇词语考释

沈括的《梦溪笔谈》除了对科学技术进行探讨与研究,在人文方面也有所涉猎[5]。比较突出的是艺文篇中有关文学与语言学的记述和议论,如诗歌音韵格律、文字辨析、写作的结构语法,甚至俗语、方言的出处都有详细的记载。笔者就艺文篇中的七个词语进行考辨,以探究其语词特点。

2.1 埏蹂

“唐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梦溪笔谈》卷十四)

“埏蹂”一词在《梦溪笔谈》中仅出现一次。且引此条为例。

关于“埏”的本义,《说文解字·土部》称“埏,八方之地也。从土,延声”,即土地的边际。

《老子》第十一章有言:“埏埴以为器。”河上公将其释为混合土地制作成器皿。可见,“埏”还有糅合、混合之义。

“蹂”也作“禸”或“厹”。《说文·禸部》:“禸,兽足蹂地也。”《尔雅》有言:“狐貍貛貉醜……其迹厹。”可见其本义指动物行走、踩踏。“蹂”也可引申为践踏,如《史记·项羽本纪》:“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另外,“蹂”也可表欺压、侵凌。《旧唐书·权德舆传》:“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蹂”通“揉”,可表示揉搓。如《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马瑞辰通释:“古者蹂米之法,与蹂禾异。”

由此可看出,“埏”“蹂”皆有糅合、揉搓之义,由改变作用对象土、禾等引申为对诗文的锤炼。与其意义相关的词语还有“埏稾”,表示培育。

2.2 矫健

“盖欲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梦溪笔谈》卷十四)

王骧在其《〈梦溪笔谈〉注》中并未对“矫健”一词作进一步解释。经检索,《汉语大词典》中的“矫健”一词有两个义项,即诗文等风骨雄健以及强健有力。

“矫”的繁体字为“矯”。《说文·矢部》:“揉箭箝也。从矢,乔声。”本义为使曲变直。孔颖达疏:“使曲者直为矫。”“矫”可表示匡正、纠正。《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劲直听用,且矫重人之奸行。”“矫”也表示抑制。《墨子·非命下》:“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矫”还表示策励、鼓舞。《庄子·天下》:“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这里的“矫”有勉励义。“矫”亦表示拂逆、违背,与“胜”相对。《管子·君臣上》:“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矫”还可表示假借君命、欺骗。《汉书·高帝纪》:“羽矫杀卿子冠军。”颜師古注:“矫,诈也。”“矫”也指举。《楚辞·抽思》:“矫以遗夫美人。”王逸注:“举与怀王使览照也。”引申为强健,有《礼记·中庸》的记载,曰:“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孔颖达疏:“矫,亦强貌。”

“健”,本义是高大刚直,强壮有力。《说文·人部》:“伉也。从人,建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这里有身体健康义。“健”也表示高明。《战国策·秦策二》:“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健”还表示擅长、善于。《新唐书·忠义传·吕子臧》:“吕子臧蒲州河东人。刚直,健于吏。”根据上下文可知,“矫健”一词为同义复合。经检索,有陈善《扪虱新话》,曰:“《楚辞》以吉日对良辰,以蕙肴蒸对奠桂酒;沈存中云,此是古人欲错综其语,以为矫健故耳。”《汉语大词典》选例时代较晚,宜在“矫健”词条下增加此词例。

2.3 造微

“小律诗虽未技,工之不造微。”(《梦溪笔谈》卷十四)

“历世浸久,学者日深,自当造微耳。”(《梦溪笔谈》卷十五)

“造微”一词在《梦溪笔谈》中出现了两次。《大词典》将“造微”一词释为达到精妙的程度。

金文或加从“辵”,从“辵”的字皆有行走之意,故“造”字的本义是前往、去到。《说文·辵部》:“造,就也。从辵,告声。”段玉裁注:“造,诣也。”金文或从“舟”为声符。战国竹简或不从“辵”。还用作职官名,西周颂鼎铭文:“命女(汝)官司成周贾廿家,监司新造贾。”“新造贾”是官名,全句意为命令你管理成周二十家商人,并监督新造贾[6]。又表示前往、到达,同“造诣”的造,师同鼎铭文“用造王”,表示夺取五辆马车、二十辆大车、一百头羊,因而(带这些战利品)去见周王。

“微”字甲骨文如人头戴装饰物,以示华丽之意。而微小义是假借而来。金文加从“攵”,战国文字加从“彳”,成为“微”字。“彳”象道路之形。许慎认为加从“彳”的“微”表示隐蔽出行。

由此,结合文本可知,“造”意为达到,“微”意为华丽,两者组合就有达到华丽精妙程度之意,宜在《汉语大词典》“造微”词条下补充此词例。

2.4 拙涩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梦溪笔谈》卷十四)

在《汉语大词典》中,“拙涩”的释义是迟钝晦涩。“拙”,本义是愚钝、笨拙,与“巧”相对。《说文·手部》:“拙,不巧也。从手,出声。”如《韩非子·主道》:“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拙”可用作自谦之辞,如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拙”也表示粗劣,如唐陆龟蒙《酒尊》:“黄金即为侈,白石又太拙。”亦表示不顺、倒霉,如杜甫《北征》:“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涩”的繁体字是“歰”,本义为不光滑。《说文·止部》:“歰,不滑也。从四止。”唐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秋果樝梨涩,晨羞笋蕨鲜。”可见,“涩”可以表示味不甘滑,感到麻木、干燥。“涩”也可引申为道路险阻,不通畅,晋潘尼《迎大驾》:“世故尚未夷,崤函方崄涩。”或是说话声音晦涩,唐姚合《春晚雨中》:“迎风莺语涩,带雨蝶飞难。”“涩”还指生锈,唐刘长卿《古剑》:“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按《汉语大词典》,“拙涩”释为迟钝生硬,故应在“拙涩”下补充《梦溪笔谈》例。

2.5 厖驳

“然梵学则有华、竺之异,南渡之后,又杂以吴音,故音韵厖驳,师法多门。”(《梦溪笔谈》卷十五)

“厖驳”一词在《梦溪笔谈》中仅出现一次。《汉语大词典》中尚未收录。《说文·厂部》:“厖,石大也。从厂,龙声。”除本义外,“厖”在《大词典》上列有多条释义。《书》:“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厖。”又有《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毛傅:“厖,厚。”此为丰厚,厚重,用于形容政治形势杂乱,即“厖”有杂乱之义。另外,唐殷文圭《玉仙道中》:“信马冷吟迷路处,隔溪烟雨吠村厖。”宋林希逸《题江贯道山水》:“有吠者厖,有樵者翁。”“厖”同“龙”,指长毛狗,也泛指犬。

“驳”的繁体字是“駁”,甲骨文从“马”,“爻”亦声。“爻”除了是声符外,也兼表交错混杂之意。《说文·馬部》:“驳,马色不纯。从马,爻声。”段玉裁注:“许意马异色成片段者皆得曰驳,引申为凡色不纯之偁。”本义是毛色混杂不纯的马。根據王凤阳的研究,两色相间的马称为“驳”,《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毛亨传:“黄白曰皇,骝白曰驳。”《庄子·田子方》:“乘驳马而偏朱蹄”,“驳马”是毛色斑驳的马。后“驳”又泛指驳杂不纯的事物,如“驳辞”指芜杂不纯的辩辞。凡是不纯正、不单一、互相混杂、相互间错都可以称“驳”。“驳”又指在辩论过程中,指出对方言辞的混杂而予以批驳,故可表示辩驳、驳斥、驳正、反驳之义。换句话说,“驳”字用于表示打破一言堂,对是非提出异议。故“驳辞”又指驳斥、驳正之辞。结合文章语境,音韵学的“厖驳”可释为交错混杂或丰富多样,补充《汉语大词典》遗漏。

2.6 推挽

“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梦溪笔谈》卷十五)

《汉语大词典》中“推挽”亦作“推輓”,有两个义项。《左传·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此处“推挽”意为牵后推,使物体向前。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曾鲁公)自此参大政,再登宰席,一时寮旧无在者,深有推挽意,而先人故倦游,但欲庙令以俟老。”显然,其还可释作引荐、荐举。

《说文·手部》:“排也。从手,隹声。”《左传·襄公十四年》用此意:“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推”可引申为推广、扩展,如《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推”亦可引申为排除、除去。孔颖达疏:“推是远离之辞,故为去也。”《南史·王弘传》:“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推”还可引申为推让、辞让。《史记·淮阴侯列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南史·垣护之传》:“镇之又推斋屋三间与之,亦不肯受。”“推”也表示推算、推测。《淮南子·本经训》:“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推”还表示推荐、推举。《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众推其党李顺为帅。”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其本义为牵引。“挽”未见于《说文解字》。经检索,先秦典籍用其本义,如《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唐诗亦用其本义,如杜甫《前出塞九首》:“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又如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之十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成语力挽狂澜亦用此义。“挽”亦可用作荐引,提携。根据上下文义,显然这里的“推”与“挽”都为“推举,举荐”,是同义复合词,宜在《汉语大词典》中增加此例。

2.7 生张八、生梗

“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梦溪笔谈》卷十六)

《汉语大词典》并未收录“生张八”一词。结合上下文,此词释义应与上文的“生梗”有关。《说文·木部》:“山枌榆,有朿荚,可爲芜夷者。”段玉裁注:“山枌榆,又枌榆之一穜也。有朿,故名梗榆,即《齐民要术》所谓刺榆者也。”“梗”本义为刺榆,即木名。《管子·四时》:“号令修除神位,谨祷弊梗。”尹知章注:“梗,塞也。”有堵塞义。经检索,《汉语大词典》中“生梗”一词有两个义项。一谓桀骜不驯,如《北史·郭彦传》:“蛮左生梗,不营农业。”二谓生硬,此处《汉语大词典》引本条为例。王骧亦在《〈梦溪笔谈〉注》中将其释为“生硬”。对于“生硬”,《汉语大词典》中有多条释义,结合上下文,此处“举止生梗”可释为行为举止不自然,如《朱子语类》卷二四:“思而不学则殆,虽用心思量,不曾就事上习熟,毕竟生硬,不会妥帖。”或是行为忤逆,如明叶盛《水东日记·谢友规文赋》:“(速鲁麻)少生硬,不循理法。”或是行为不柔和,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然其举止生硬,毫不可干。”由此,结合“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可断定“生张八”用于形容人的举止粗俗。

3 结语

《梦溪笔谈》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还留有大量的空白亟待填补,因此需要选取其词语考释和训诂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文章以《梦溪笔谈》艺文篇为突破口,选取其中的词汇进行分析,对《汉语大词典》中收义未尽、释义不明确的部分增加义项和词例,或是对《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的词语进行考释,以助推《梦溪笔谈》的语词研究与相关辞书的编纂修订。

参考文献:

[1]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上海:中华书局,1977:10655.

[2] 沈括.梦溪笔谈[M].上海:中华书局,2009:10.

[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290-291.

[4] 杨祖逵.论胡道静先生的文献学成就[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50-52.

[5] 叶琳.《梦溪笔谈》名物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6] 蔡运章,俞凉亘.西周成周城的结构布局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16(1):34-48.

作者简介:杨逸心(1999—),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梦溪笔谈考释语词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沈括与《梦溪笔谈》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
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