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本漫画与动画中大眼风格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2021-05-30包金茗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动画动画电影

摘要:动画中经常将眼睛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载体,因此漫画家常常通过提高眼睛在面部的占比,使角色外表更具特点或性格更加鲜明。在日本漫画及动漫中,大眼风格已经成为主流,并对中国的动画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大眼风格在日本漫画及动画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这一特点在动画表演中的优势,并指出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关键词:角色造型;动画电影;日本漫画;中国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0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电影、电视连续剧里,我们都能通过人物的眼神感受到人物的情绪,从而对当前的环境氛围作出推断。在动画中,同样也需要通过眼部的刻画,渲染当前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纵观当今动画作品,主角都有着相较常人更大的眼睛,日本动漫就是其中代表。在日本漫画、动漫及游戏中,大眼睛几乎是女主角的标配,能给人一种纯粹干净的感觉。提起日系大眼睛,人们总会立刻联想到漫画家手冢治虫,他喜欢运用细致迷人的大眼睛来表现这些少女的形象特点,也为日本漫画中“萌”的形象埋下了伏笔。

1 日本漫画与动画中大眼风格的发展历程

1.1 早期日本美人图出现大眼风格

在早期日本美人图中,画家刻画的经典日本女性形象多数为细嘴小眼,代表画家有喜多川歌磨、上村松园等。受唐代仕女图影响,日本衍生出了浮世绘风格:细长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和樱桃小嘴[1]。而竹久梦二首次打破了这种“引目勾鼻”的风格,他的美人图(见图1)线条流畅随意,带有朦胧美感,更重要的是对眼睛有了细致的处理,他提高了眼部在面部的占比,描绘了瞳孔甚至勾勒了睫毛。画中的少女看起来优雅温柔,眼波流转,是当时人们着迷的“梦二式美人”。他的作品既不是浮世绘风格,也不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摩登少女风格,其凭借自己的审美与想象创作出了或悲伤或凄婉或孤独的女子形象,这让当时的人们对美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1.2 漫画中大眼风格的发展与流行

中原淳一深受“梦二式美人”的影响,但比起竹久梦二,其作品更加具有时尚感,对眼睛的刻画更为细致,在当时主流的浮世绘画风中,他的作品显得非常新颖,实现了美人画风格的转变。而高桥真琴受到中原淳一作品的影响,把这种风格带到了自己的漫画《红色舞鞋》中,这部漫画基本延续了之前的传统漫画模式,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与以往大不相同,其服饰和发型都更加具有女性特点,尤其是在五官的描繪上,睫毛浓密,眼睛占据面部的1/3,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与后来的少女漫风格非常接近。经过几年的沉淀后,高桥真琴在杂志《少女》上发表了《穿越风暴》,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让他一举成名,并在日后留下了更多风格鲜明的作品。

“漫画之父”手冢治虫打破了漫画的固定模式,认为这种漫画模式具有局限性,影响叙事,缺点明显。在美国长篇漫画的影响下,他与漫画家酒井七马共同发行了单行本《新宝岛》,将电影分镜的手法运用其中,改变了漫画的形式,为日本主流印象漫画奠定了基础。手冢治虫在生活中偶然发觉,剧院的舞台艺术中,那些演员都会关注眼部妆容,并着重训练眼神,用眼神来表达情感。经过研究,他发现这一方式在漫画中也很适用,所以在后来的作品中便开始对角色的眼部进行细致刻画,创作出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漫画[2]。1953年,他在杂志《少女组》上连载了第一部少女漫画《蓝宝石王子》,日本动漫中美少女的形象逐渐形成。两年后,手冢治虫初次提出面向不同受众发展不同的风格流派,自身也参与了针对女性的少女漫的绘制。受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影响,他放大了角色的眼睛,缩短下巴,使人物看上去更加年轻可爱,大眼睛的美少女形象正式诞生。而他的另一部作品《铁臂阿童木》于1952年开始在光年社的《少年》漫画杂志上连载。《铁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连续动画,主角阿童木(见图2)及一些配角都有铜铃般的大眼睛,可爱又奇特的外表以及聪明、勇敢的性格使这个角色深受大众喜爱。它的播出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并掀起了一股动画热潮,大力推动了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

1.3 大眼睛成为日本动漫主流风格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了池田里代子、英洋子等女性画家的加入,对漫画角色眼睛的刻画更为细致,少女漫迅猛发展。而后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美少女战士》(见图3)与《魔卡少女樱》等,对中国动漫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下日本动漫的主流风格以大眼为主,宫崎骏电影中的主角都拥有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奇幻的、充满想象力的题材与圆圆的眼睛,给人物增添了几分灵气。而新海诚导演的动画更加偏向生活,画风也更加写实,但是人物的眼睛依然比现实中大一倍,角色更具美感。这种大眼睛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更有利于烘托场景及营造氛围[3]。如今日本主流动漫对人物内心情绪的描写非常细腻,大部分场景都在推动角色的情感发展,渲染情绪,致力于人物内心的表达,这也是日本漫画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在绘画技巧方面,眼睛是五官中最能表现出角色情绪的部分,放大眼睛能更好、更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漫画在表达人物情绪时,多使用面部特写,因此大眼睛便于作者发挥,其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实现人物的情感表达及故事氛围的烘托。

虽然日本动漫盛行大眼风格,但也不乏特立独行的作品,如动画《恶之华》(见图4)。这部动画画风粗犷,人物脸部没有立体感,面部结构接近现实比例,导致人物不太符合当下大众审美。但在氛围塑造方面较好,常有主人公心境的夸张投射,如漫长而无言的枯燥行走、旁人的细碎言语、慢镜头和超现实的背景。背景音乐更是画龙点睛,回环往复的原始美感与古朴但可塑性强的洗脑旋律,很符合该动画的气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虽然角色的面部比例接近现实,没有进行夸张处理,但是不难看出,当人物从三维转变成二维形象后,如果还保持原来的面部比例,就大众审美而言确实缺乏美感。该动画凭借独特清奇的画风,受到了不少关注,虽然观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宝贵的。

2 大眼睛在动画创作中的优势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动漫作品,在人物外形设计方面,赋予角色一双大眼睛在审美、绘画技巧(制作方式)和表现力三个方面占优势。当下的主流审美决定了大眼睛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美学张力,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女性的妆容方面。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使用各种技巧使眼睛在视觉上放大,观众公认美好的、具有观赏性的角色,如迪士尼的公主形象,都有着大大的眼睛。在绘画技巧或制作方式方面,眼睛作为重点刻画的部位,大一些的眼睛确实能给作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展现出更细微的变化,也更容易将不同角色的眼睛区别开。在表现力方面,大眼睛更加有神,更能表现出角色的不同情绪[4],中国的戏剧文化讲究“四功五法”,其中的“眼法”要求以眼传情、以眼塑人。在戏曲妆容上,眼部都是极其夸张和显眼的,以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不同性格和情绪,这在动画中同样适用。

3 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启示

3.1 中国早期动画作品

中国早期制作出了非常多的优秀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与《天书奇谭》(见图5)等,这些作品都与戏曲文化有联系,人物造型设计极具中式文化特色,表现力强。以《天书奇谭》为例,三只狐狸精唯恐天下不乱,整天装神弄鬼,到处招摇撞骗,伺机作妖。为首的狐狸以古代刁蛮老虔婆的形象出现,弓着佝偻的腰身,突着一张大尖嘴,三角形的脸上刻意地凸显着一双醒目的、像大熊猫眼一样倒挂的“八字眼”,诡计多端又腹黑;粉色小狐狸精天生一副妖娆面相,婀娜着杨柳腰肢,盘着讲究的发髻,粉红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斜媚眼,最擅长蛊惑人心;另一只狐狸精在山上偷天书的时候被压断了一条腿,摇身变作一个脑瓜子里永远缺一根筋,眼圆而眼白多,又窝囊又贪吃的蓝衣书生模样。不难发现,不同形状的眼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動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提高眼睛在面部的占比,则能有效地放大这一特征。早期很多优秀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都个性鲜明、深入人心。

3.2 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而后的几十年,国产动画制作一直面向儿童市场,导致高龄人群将动画视为低级的、幼稚的儿童娱乐,对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偏见。当今中国的动画主要面向低龄群体,放大眼睛是将角色萌化、幼儿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儿童动画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大眼呆萌形象[5]。而日本动画在中国的普及受到阻碍,动画产业在成年人市场逐渐低迷,动画的娱乐性及艺术性得不到提高。与此同时,一部分动画制作者受日本动漫影响,一味模仿、借鉴日本动漫的剧情、角色造型和表现手法,这种方式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作品的大众喜爱程度,但长此以往,作者将在大环境中迷失自我。中国动画在人物的设计上应借鉴国外发展结果,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在紧跟潮流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只有在学习中创新,作品才能经受起时间的考验。

4 结语

当今动漫风靡世界,但在极大的市场需求下,国内动漫产业却举步维艰。日本动画、欧美动画都明确了受众的年龄层甚至受众的喜好,而我国却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动画是给幼儿看的,对受众年龄层较宽泛的动画具有排斥心理,对这类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的产业不够重视。大部分国产动画还停留在面向低龄受众层面,缺乏时代特色,缺乏新意。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培养绘画功底、叙事头脑兼具,与时俱进且敢于创新的动画人才。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并对其予以大力支持。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大量动画人才的涌现,各种商业机会的出现,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动画将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安佳.日本近代画坛之外的艺术巨匠:谈竹久梦二及其艺术[J].艺术设计研究,2017(2):111-116.

[2] 阮婧文.日本美少女动画的偶像化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3] 冯硕.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4] 叶田媛.中国传统戏曲的“眼法”在动画角色表演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

[5] 吕桦.从经典的动画角色造型看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07.

作者简介:包金茗(199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中国动画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论美日动画形象比较研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
2013年中国动画电影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