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中的自我量化探究
2021-05-30王晓莉
摘要:随着移动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能利用传感器等新技术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量化,这一方面更好地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极易深陷追求标准化美的身体焦虑。如今,与身体相关的技术日益发展,使得技术成为难以丢弃的假肢,甚至造成人的异化。文章分析悦跑圈应用小程序,从它的数据化,即时性和社交性入手探析此类技术对于用户自我量化的作用,从后全景敞视结构特征的液态监控角度分析用户在自我量化过程中主动需求凝视的双重监视,而用户深陷自我量化同样成为媒介的反向控制,反思消费文化对于统一化标准的呼应与推动。
关键词:自我量化;悦跑圈;数据化;反向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029-03
一、悦跑圈与自我量化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环、智能手机为代表一系列智能设备迅速普及。手机上的步数统计、各类运动健康软件的轨迹记录、手环上的心率测试无不记录着我们身体的信息以及状态。
大数据时代,相关技术甚至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即带来了倪光南院士所说的“认识世界的第四种方式”[1]。个体追踪和量化自我,也被称为生活记录、个人分析和个人信息学,个体通过特定的装置或设备生成与自己相关的日常习惯、行为和感觉等方面的数据和图像,而后被定期收集、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优化自我的生活[2]。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部分跑者会选择使用各种APP记录自己的跑步状态,包括距离和速度,而悦跑圈APP就是其中一款具有社交性质的应用软件。其能记录跑步信息数据,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用户可在社区分享相关信息。
文章围绕悦跑圈所带来的自我量化对悦跑圈用户的质性访谈资料以及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探讨身体与数据之间的相互交融性。
《连线》杂志编辑盖里·沃夫和凯文·凯利发明了一个术语——量化自我(quantified-self),用以描述那些用技术获得、存储和分析自身生命数据的行为。
自我量化主要是指通过数据指标表现自己的身体,以数据化衡量自己的身体状态,其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技术达到对运动轨迹的追踪与记录的,不仅仅是运动步数,还包括心率、睡眠时间、运动轨迹等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达成自我量化。用户可以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自我分析,并对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二、悦跑圈的特点
(一)数据化
数字是我们进行清晰的自我评价的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身高、体重、视力等都是身体状态数据化的呈现,在生活中,考试成绩、绩效排名等数据能更加直观高效地展现人物特点。
数据主义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技术和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通过信息技术和媒体对个人行动和社会现象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信念。数据主义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衍生出的新的量化方式,同样也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表现,它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悦跑圈通过定位技术记录用户跑步时形成的路径,并将跑步路程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将用户的主观行为客体化为数据信息以便观察的客体化操作。用户可以在悦跑圈页面中观察到自己的行动轨迹,甚至以3D模型展现跑步路径。APP能对用户跑步数据进行积累,每周或每年出具有一个直观的数据总结分析。悦跑圈中有两个基础的核心功能。第一个是记录运动,其中两个细化场景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室内跑或室外跑,对于这两种场景,APP分别采用手机传感器记录和手机GPS记录。跑步结束之后,悦跑圈会形成运动轨迹和相关的跑步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跑步数据获得直观的认知。累计运动次达到一定数量后,软件会自动记录数据,生成运动量柱状图。在个人运动记录——“我的悦跑”中,详尽地列出了用户的运动记录,不仅包括基本的运动时长、距离,包括步数、步频、消耗的能量,且将消耗能量以日常的食物表现。
(二)便捷性和即时性
数据的获得具有便捷性,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即可,操作简单,成本低。技术赋予悅跑圈的不仅仅是记录数据的这一功能,手机设备的可携带性与便捷同样是吸引用户的优势。不仅如此,数据获得具有即时性还让跑者的运动生理状态与主观心理感受实现了同步链接。悦跑圈会在线上举行比赛,用户只需要拥有悦跑圈软件即可加入比赛。这一方面,没有场地限制,无论是户外跑步还是跑步机都可以;另一方面自由度高,只要在比赛当日任何时间完成规定里程即可视作完赛。
此外,数据的获得具有即时性。悦跑圈用户在跑步过程当中只要携带并打开软件,便可同步跑步信息,软件会以千米为单位即时播报跑步的时间与速度,用户可以直接获得当时的跑步状态信息并及时作出调整。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种技术满足了携带的便捷性以及及时获取信息的双重需求。
(三)社交性
当身体数据置于社交媒体时,私人数据便具有了社会意义。通过对运动数据的分享,用户之间点赞评论,原子化的个体通过悦跑圈产生了互动与联系。用户通过分享自己的数据,构成虚拟的共同体,进而产生集体归属感。此外,定位系统同样可以找到附近的“跑友”,实现线上线下连接。“最好玩的跑步者社区,作为跑者的你值得拥有”是悦跑圈的介绍,体现了该APP强调社区和趣味性。将圈层定位到跑者这一范围,不仅提供了基本的数据记录需求,还衍生到了精神社交层面,在精神上满足了集体归属感和成就授予的人际需求。
用户在平台上分享运动轨迹与心得,既是一种线上人际交往的形式,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展演的方式。布尔迪厄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身体锻炼,若想将其置于社会场域中收获个体的文化资本,那么它必须展演出来,被别人看到[2]。悦跑圈会根据跑者跑步数据进行等级排名和勋章授予,给予用户成就荣耀以满足其成就感,还能促使用户主动分享成就寻求认同。跑步数据作为运动状态的体现,是一种展现自我的符号。数据背后呈现的是用户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因此,线上分享自我量化的数据是用户追求自我的体现,身体数据作为社交货币公布,成为身体展演的仪式。
三、新媒介的反向控制
自我量化能帮助个体更直观地认识自我,悦跑圈能在算法推荐下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针对训练,“数据采集—计划制定”是其吸引用户的核心逻辑。这些用以衡量自身的各类指标,既是行动的原因,也是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当用户借助媒介规划自身的行动时,其行动范围也已被媒介所框定。用户在运动时记录数据,数据也同样反过来指引用户行动的方向。
(一)身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指出媒介是身体的延伸,传统观念里,媒介是报纸、电视和广播。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手机、手表等媒介,并衍生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学者彭兰提出“万物皆媒”的概念,能让人与环境产生关联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称为媒介,这些延伸强化了人的能力。人与技术融合,技术成为拓展身体器官的拐杖。自我量化的大数据技术成为人们自我认知的工具,在首次登录悦跑圈,软件会获取用户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基本信息,在不断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与运动习惯的基础上,经过算法加工,分析用户的信息并反馈给用户,这时技术便成为用户的“假肢”,即身体的技术延伸[3]。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人体的延伸,延伸则意味着截除”。当各类智能媒介与社交媒体通过设计各种指标“解释”我们的身体时,我们越来越不相信也不善于通过自身的知觉感官来了解身体,甚至这些经由媒介捕捉并整合的数据已然成为一种比身体本身更有说服力的存在。
(二)消费文化
身体的外在状态常常作为生活习惯的衡量标准之一,消费文化强调通过打造一个“完美健康”的身体,激发了人们通过掌控身体满足消费文化所提出的要求。
福柯指出“肉体是驯顺的,可以被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的”,进而提出“自我技术”的概念。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号召全民运动。整个社会环境表现出了运动热忱,作为社会性的个体,逐渐追求社会当下对于美和健康的追求,而跑步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项目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此外,和平年代,社会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空前高涨的形势,美丽的身体成了自律的体现,这表现为,如果身体没有达到好的标准,是因为身体的所有者对自己的身体塑造过于松懈,没有自律的饮食和健身习惯。“身体的完美”成为追求理想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此过程中,用户为了追求理想化的身材,也会产生对自己身体的焦虑和对肥胖的恐惧。个人化的健身立场在统一化的审美和运动模式中被消解。
(三)心理的焦虑
量化的本质在于客观化。这些数据本身是我们身体状况的数据化呈现,是属于自己身体的主觀范畴,但是它一旦脱离了身体,以可视化数据呈现,它就会成为脱离身体的外在的数据库。身体的数据成了我们研究的客体,虽然身体是主观化的,感受也是主观化的,但是数据也是客观化的。通过科学的手段更直观地展现我们的身体数据,以更客观的角度将自己的身体他者化。我们可通过手机、各类手机软件、可穿戴手表等智能媒介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这些技术打破了身体和数据之间的界限,方便我们及时获得自己的身体信息。以悦跑圈为例,用户只要打开悦跑圈,就可以获得跑步时间、速度和位置的全部信息,跑步速度的快慢可以即时展现,并成为用户调整当下跑步状态的依据。
此外,基于数据的可视化,各种各样的标准也会接踵而至。奖赏结果以及勋章的授予是基于跑步时长、距离的数据积累评定的,是对用户运动表现的淡化处理,而在这之中数据成为唯一的评定标准。
四、双重监控:主动寻求监视的量化身体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及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结构,这一监狱中管理者可以全方位观察到囚犯的言行举止,囚犯也会时刻处在被监视的恐慌当中,严守纪律。现代媒介技术取代了他人的凝视,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同样也是个体主动选择监视的装置。鲍曼以“液态监视(liquid surveillance)”描述这种更为广泛而隐蔽的监控。液态监控与全景敞视监视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不在乎监控不会反对和有意控制。
(一)自我展示与社会驱动
在悦跑圈页面中,每次跑步结束后用户都可以通过一键转发将自己的动态与心得直接转发到动态,数据量化的展示是一种自发性实践,用户可以通过对自己动态的分享收获志同道合的人的点赞与评论,因而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此时,量化的自我成为量化的社区,用户可在社区分享状态与数据,乃至上升到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认同。
在社区互动过程当中,“我”这一空间塑造由“动态”“照片墙”“关于”我三个模块组成。“动态”的发挥空间较大,形式不局限于图片,可以发送文字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照片墙”则主要围绕图片形式展示自我,而在“关于我”中,用户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形象,包括身高、体重、地区私人形象,更有助于用户人设和具体形象的表现。就用户实际使用来看,部分用户即使不发布动态也会浏览社区中其他人的信息,无形中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的驱动力。另外,悦跑圈的点赞成本低,用户可通过点赞给予其他用户鼓励,这能在无形中激励用户发表动态与使用APP。
(二)凝视的主动寻求与监控的叠加
用户通过主动展演获得关注与目光,不再被动地被监视,而是主动寻找“他人的凝视”,有意构成双重监控[4]。悦跑圈的用户等级和勋章成就可以一键分享到社区,社区也是用户个体身体数据受监视的空间,能为用户提供主动接受监视的土壤。比如悦跑圈用户在社区分享自己的运动数据,社区中的跑友能给其点赞评论、加油打气,而用户会因此受到鼓舞。在单独的数字呈现的过程中,身体并未消失,相反,其赢得了更多的后续关注,进而激励用户保持健康管理。
运动数据记录、分享和互动,不再是封闭的个人行为,用户能在于他人的互动中与外界发生联系。运动软件鼓励分享与互动,但是并不进行强制性要求,以用户自愿为前提条件,所以用户在分享与互动过程中是默许被凝视的,并不会排斥别人视线的监控,所以用户对于凝视的主动寻求叠加了彼此的监控,双重监控又推动了目标的实现
在悦跑圈中用户可以“约定跑”,主动加入跑班,寻求监督。班级里会有“跑班话题”和“跑班排名”,可以随时查看班级成员的排名,对成员的进度有直观地展现,每个成员都能查看班级其他成员的跑步情况。这种相互监督的形式对于用户现在是否在被看以及被谁看等都是一个未知数,这是用户自身意志的表达,也是用户主动寻求凝视的表现。用户不仅是被凝视者,同样也是凝视者,他们在寻求别人的凝视的同时也在凝视别人并监控他们。
五、结语
近年来,移动健康盛行,各大程序纷纷借助大数据量化身体以满足用户对健康生活模式的追求。文章围绕悦跑圈,探析身体与数据的交融。自我量化是用户认识身体的方式之一,但是对于身体的认知不应该陷入单一化困局。如果隐藏难以量化的压力、不良情绪、身体疾病,对消费主义营造美的模式追求,自律的异化最终将成为有自律无自由。运动应用程序及其贯彻的健康理念,最终成为对身体焦虑的呼应与推动,从而构筑起通过运动完成自我蜕变的消费主义神话。
参考文献:
[1] 倪光南院士:大数据技术是认识世界的第四种方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10.
[2] 蒋国权.体育实践中的身体资本:基于布迪厄社会理论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4):6-11.
[3] 许彤彤,邓建国.“量化自我”潮流中的技术与身体之同构关系研究:以运动应用程序Keep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1(5):46-53.
[4] 王健.自我、权力与规训:可穿戴设备的社会学解析:以青年跑者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9(12):5-12.
作者简介 王晓莉,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形象。